第二十四章 返回上海屡受挫 (第3/3页)
不得不给面子。
“的确不是什么大事体,你要真想要,就顶一座吧。”
杜月笙一句话,范绍增连现款都不需付,只开出一张福华银行的期票,便拿到了一座仓库。仓库中的布匹、棉纱、蜂蜜、皮毛等品种之多、数量之大,令范绍曾等人大感意外。这些仓库从接收后一直不曾清点,连仓库管理人员都不晓得里面的东西有多少种类,有多大数量。
范绍增把仓库里的东西倒卖出去,净赚黄金3000多两。
就在杜月笙忙着指挥徒众劫收敌伪财产,渐渐从吴绍澍的打击中恢复过来的时候,戴笠正在肃奸工作中忙得不可开交。他肩负的是肃清全国汉奸的重责大任,整日里在几个大城市间飞来飞去。到1946年3月,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戴笠捕获的大汉奸,移送司法机关者达4291人,军法机关330人,航空委员会24人,总计达4645人。查封汉奸逆产1456户。京沪一带,梁鸿志、陈春圃、傅式说、郑洪年、梅思平等纷纷落网。陈公博、林柏生、陈君慧、莫国康等人逃到了日本,陈璧君、褚民谊等逃到了广州,全部悉数被抓到上海。周佛海丁默邨等人虽在汪伪政权中为重庆方面出过力,但能否抵罪尚待法官决定,也于此间被逮捕下狱。
由此可见,戴笠在除奸、肃奸以及其他一切为蒋介石政权扫除障碍的工作中的雷厉风行,处事果断干练,在抗战期间以及抗战胜利后为蒋介石的江山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入1946年3月,戴笠超乎寻常地忙碌。3月上旬、中旬,戴笠在北平,蒋介石连发电报,命令他立即回渝参加八人小组会议。
3月13日,戴笠赴天津处理军统特务贪污等案件。同时处理国民党第九十四军军长纳妾案件。
3月15日,戴笠返回北平,赴医院秘密看望杜聿明,商谈有关军统在东北地区工作配合问题。
3月16日,戴笠又赴天津。
3月17日,戴笠从北平飞赴上海,准备与柯克会面,然后飞重庆。
戴笠赴上海,一方面是与杜月笙商量尽快办好胡蝶的离婚事宜,以便他与胡蝶尽快成婚,一方面要与柯克会晤。然后回重庆汇报肃奸情况,参加8人小组会议。
戴笠乘坐的是航委会222号专机,随行者有军统局处长龚仙舫、专员金玉坡、翻译官马佩衡、译电员周在鸿、副官徐燊、卫士曹纪华、何启义。这些人都是戴笠的亲信随从,也都是杜公馆的座上常客,其中如龚仙舫、金玉坡,尤曾与杜月笙多次合作,公谊私交非常要好。
专机飞抵青岛,降落休息。当时驾驶员接获气象报告,上海附近天气恶劣,大雾笼罩,飞行困难。
“我今天一定要到上海,我们先飞过去看情况再说。”戴笠皱着眉说。
“戴老板”的话从来不曾有人驳回,他坚持起飞,青岛机场人员和驾驶员不便劝阻,只好让专机南航。
11时45分,戴笠登机起飞。起飞不久,即遇大雾,上海龙华机场也在下大雨,不能降落。戴笠决定直飞南京。当时南京也在下雨,机场勉强同意降落。
下午一点整,飞机穿云下降,但由于与地面联络困难,而驾驶员又视野模糊,飞机误越机场,撞到南京东郊板桥镇南面一座不到200米高的岱山上,轰然爆炸,自戴笠以次,连同机组人员17人全部罹难。
——这是当时各报刊载的戴笠遇难经过,均以飞机失事而定论。
3月21日,军统局总务处长沈醉专程去岱山勘查,找到一把古剑——乾隆龙泉宝剑,以后以古剑为线索,终于查清飞机爆炸的真实原因。
戴笠之死实则出自一个很偶然的事件。戴笠在北平提审日本间谍金壁辉时,知悉军统布置处处长马汉三曾叛变投日,其证据便是存放在金壁辉处的一柄乾隆龙泉宝剑。
见到这把剑,戴笠大为震惊。因为这是孙殿英托戴笠赠送蒋介石的,而托戴笠一时忙碌,暂时交给马汉三代为保管。马汉三叛变时,把这柄剑献给了日本特务田中,田中将此剑交给金壁辉保管。
马汉三因献剑被免去一死,被释放后仍在军统工作,以至升到军统局布置处处长、北平民政局局长的高位。但马汉三晓得这件事不可能长期隐瞒下去,戴笠迟早有一天会向他索要那把剑交给蒋介石。到时他拿不出剑必然会东窗事发,所以一直预谋逃往国外。
戴笠在偶然发现马汉三献剑投敌事件后,又发现了他的贪污行为,更为愤怒。由于一时无暇处理这件事。便采取了一些措施稳住马汉三,散风要重用马汉三。但马汉三已经看出戴笠用的是缓兵之计,明白戴笠早晚要收拾他。按照军统的纪律,他必死无疑。于是与亲信刘玉珠秘密协商,认为只有杀死戴笠,才可平安无事。他知道戴笠将去青岛、上海等地,于是立即派刘玉珠去青岛,密施暗杀戴笠计划——在戴笠的飞机上安放定时炸弹。
于是,刘玉珠预先到达青岛,待戴笠的专机抵达后,以军统局华北督导员身份,以检查安全为借口登机,预放一颗高爆力定时炸弹。
下午1时零6分,飞机到达南京上空。1时13分,炸弹爆炸,飞机坠落于南京江宁板桥镇岱山。
噩耗传出,举国震惊。
杜月笙的亲朋故友,门人弟子得到这个消息,一个个至为惊悼。当时杜月笙气喘病时有发作,而这个打击对当时的杜月笙来说又未免太大、太突然,大家出于为老夫子健康考虑,一致决定暂且瞒住杜月笙,能瞒几时算几时。
接连三日,杜月笙发觉身边的人都面色惊慌,神情不定。尤其让他惦念的一件事,便是戴笠曾说近日返回上海。而戴笠只要在沪,无论如何忙碌,每天必与杜月笙会面一次。近日却忽然了无消息,令他惴惴不安起来。于是,对身边人等一再的追问:
“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体?雨农兄说好近日回上海的,怎么断了消息?”
众人料想终究是瞒不过,经过一番商量,大家推陆京士向杜月笙说出真相。
飞机失事,戴笠遇难身亡!这个消息犹如晴天一声霹雳,把杜月笙震得脑子里一片空白,霎时呆若木鸡,定定地坐着不动,两眼直直地盯着某一个地方,眨都不眨一下。
家人和身边的人见他这个样子,一时都吓坏了,又喊又摇,乱糟糟忙成一片。半晌后,杜月笙终于缓过一口气来,茫然四顾,紧接着号啕大哭,直哭得泪水滂沱,声音嘶哑,气喘不休。
时年59岁的杜月笙,遭遇了他平生最为沉痛的打击。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一个胜过手足、胜过身边所有亲人的把兄弟,他的罹难,使杜月笙陷入前所未有的悲痛欲绝之中。
哭过以后带来剧烈气喘与咳嗽,直喘得、咳得额上青筋直暴,面孔憋得青紫,汗泪交融,不断地流淌下来。家人一片惊慌,熏烟、灌药,一概不生作用。不停地气喘与剧咳,将杜月笙折磨得死去活来,沉重的悲哀,在心底造成的压力仿佛世界末日来临,精神整个垮掉。就此一场大病,瘫倒在床上……
日日喘,夜夜咳,人整个瘦脱了原型。呼吸稍好些时,便又想起“雨农兄”,便又是痛哭流涕,锥心刺骨。对前来探病的朋友,杜月笙总是喋喋不休地念叨着“雨农兄”、“雨农兄”,总是控制不住地热泪横流,呜咽啜泣。
“我与雨农兄不但是好友、拜把兄弟、并肩作战的伙伴,尤且是生平唯一知己……”
我哭雨农兄,不但是为我个人失了平生知己,我也为国家民族在这种时候,失去了雨农兄而伤心难过!
杜月笙这最后的一点担忧,也正是蒋介石为之痛惜的。尽管在戴笠生前,蒋介石见军统势力日益强大,千方百计予以打压抑制,但戴笠一死,他方才觉出戴笠的重要性,他不得不承认戴笠是个特工奇才,他能了解、揣摩、执行蒋介石的任何企图,使蒋介石面临的诸多不利防患于未然。他已成为与蒋默契之极的心腹,军统也成为蒋介石须臾不能离开的工具。
但军统的接班人郑介民、唐纵、毛人凤等与戴笠相比都大为逊色,工作处处被动,不仅不能开拓发展,连维持现状都颇困难。戴笠死后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发展,各大中城市频繁的*,民主党派的活动,都使蒋介石十分恼火。他认为,这是军统接班人不具备戴笠那样的素质所致。因而每逢遇到棘手的麻烦时,蒋介石总会想起戴笠,想起他处处秉承“旨意”、处理事情干净利落、思考周全不给蒋带来负面后果等种种长处。
杜月笙于病中,吩咐手下人给戴笠的儿子送了上百万奠仪。
病愈后,杜月笙又与吴国桢、钱大钧、潘公展、吴开先、杨虎、宣铁吾等人发起,于1946年5月26日在浦东同乡会大厦举行“戴笠将军追悼会”,杜月笙亲自主祭追悼会,并于会后发给所有到会者每人一枚戴笠遗像纪念章,一集纪念册。
追悼会过后,杜月笙又请了一批和尚尼姑,在淡水庙为戴笠超度亡灵。
戴笠灵柩在钟山灵谷寺后山安葬后,杜月笙又亲临墓地奠扫,恭恭敬敬地三鞠躬,边哭边念叨:“雨农兄,一路走好……”
戴笠的儿子戴藏宜高中毕业后在老家办了所小学,自任校长,杜月笙又以抚恤“遗孤”发起募捐,为戴藏宜募得一笔丰厚款项,心中总算聊以慰藉。
五、威吓大亨,万墨林替罪
戴笠罹难两个月后,蒋介石电令宣铁吾兼任淞沪警备司令,这位抗战后担任上海市警察局长的新贵,如此快地把军警大权全部抓到手里,自然得益于他与蒋氏父子的特殊关系。
早在1938年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在老家溪口闭门读书时,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宣铁吾,正在驻浙九十一军军长、浙江保安处长的任上。他经常抽空去看望蒋经国,陪蒋经国读书,畅谈天下大事。没想到,两人的观点竟然惊人地相近。有一天蒋经国对宣铁吾说:
“国民党已经腐败堕落了,想要和共产党对抗根本不可能。目前贿赂公行,贪赃枉法层出不穷,像烂苹果一样,已从心里烂开来了。所以,要打击贪污分子,打击流氓黑社会,打击像戴笠那样的特务团体,方有起死回生之望。”
这番话正中宣铁吾下怀,宣铁吾立刻表示赞同,两人当下握手相誓,坚表永世不渝。
在打击帮会与特务的问题上,他们的观点与抗战结束前后蒋介石的观点不谋而合。抗战胜利再即,帮会与特务的“历史使命”似乎已经完成,尤其是戴笠的军统发展迅速,大有功高震主之势,蒋介石暗中成立由蒋经国、宣铁吾、胡宗南、唐纵、钱大钧组成的五人秘密小组,专门研究平衡、制约特务以及帮会势力的对策。其中,尤以蒋经国与宣铁吾最为积极。
因此,当钱大钧推举蔡劲军出任上海警察局长时,蒋介石亲笔划掉蔡劲军的名字,改为宣铁吾。宣铁吾上任伊始,立即将矛头直指帮会。1945年10月,宣铁吾对新闻界发表谈话说:
“上海是贪官和流氓集中的地方,警察局将集中全力,予以整顿打击。凡青红帮中人物,本人一律不见,一律不用。”
而宣铁吾得以迅速高升,一是敢于向帮会头子挑战,令蒋介石父子十分赏识;二是宣铁吾与“劫收”不沾边,宁愿住大楼房子,也决不住汉奸遗留的花园洋房,廉洁问题上无懈可击。
杜月笙自然晓得这位新贵后台硬扎,告诫手下门徒避其锋芒,切勿授人以柄。但戴笠已逝,宣铁吾军警大权在握,岂会放过杜月笙?淞沪警备司令一上任,便再次向杜月笙挑战,矛头直至杜月笙的管家万墨林。
万墨林在上海开着一爿米店——万昌米号,规模为全沪第一。抗战期间,在吴开先当上海社会局长的任内,万墨林当选了上海市农会理事长,兼上海市米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当时由于百业凋敝,生活必需品诸如棉纱、布匹、白糖、香烟和肥皂等奇缺,物价暴涨,米价更是一路遥遥领先。
上海有个滑稽戏演员名叫筱快乐,他针对万墨林是上海最大的“米老板”,给万墨林取了个外号“米蛀虫”,编了一套套的滑稽戏词,天天在剧场里和电台上指名道姓大骂米蛀虫,猛烈抨击万墨林。
由于他编的这个节目关系到上海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吃饭,深受米价暴涨之苦的老百姓极为关注,一开演便大受欢迎,特别在电台播出后,家喻户晓,风靡一时。筱快乐一时名声大噪,滑稽戏盛况空前。尤其筱快乐的段子推陈出新,脍炙人口,老百姓争相模仿,大骂万墨林,米价暴涨之责全部压到了万墨林一人身上。
杜月笙躺在十八层楼的病榻上,听着这铺天盖地的叫骂声,心里很不是滋味。几十年了哪个敢编排杜门中人?整个上海滩又有哪个不晓得万墨林是杜月笙的心腹管家?一个滑稽演员敢拿杜月笙的管家说事,背后一准有硬扎的后台。杜月笙不敢轻举妄动,只好静观其变。
那些日子,万墨林整日陪侍杜月笙,他晓得连“爷叔”都在韬光养晦,以免动辄得咎。他自家也只好忍气吞声,任凭外面骂翻了天,依旧一声不吭。
但是万墨林在上海多年,特别是抗战八年中,也结交了一大帮好朋友。这帮人见区区一个滑稽戏演员,竟敢欺负到万墨林头上,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依他们往年的脾性打人杀人如同家常便饭,如今算是收敛了,先向筱快乐严重警告:
“你敢再骂墨林哥,阿拉要请你吃生活!”
孰料筱快乐骂“米蛀虫”骂出了名,越骂得欢票房价值越高,哪里把白相人的警告放在眼里。反而这“警告”为他补充了演出素材,使他的节目有了新内容。他把受到“吃生活警告”的消息在电台上一播,立即得的广大听众的同情和支持,使他的节目收听率再创新高。
万墨林那帮朋友一看,敬酒不吃吃罚酒,立刻怒不可遏,当天晚上便纠集十几人冲进筱快乐的家里,逢人便打,逢东西便砸。幸好筱快乐本人不在家,否则怕是要出人命了。这一通洗劫之后,筱快乐的全部家私悉数被捣毁,他的妻子被打伤。
第二天一早,杜月笙便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晓得这下闯了穷祸,立刻打电话喊来万墨林。
“你现在把这桩事体给我说清楚。”
万墨林一看杜月笙的脸色,就晓得自家被误会了。
“我纵的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背着爷叔做这种事体。”
杜月笙定定地看着万墨林,心里也不相信万墨林会如此冲动。只好自家出面,带着大队人马前往筱快乐一家慰问,将筱快乐家的全部损失照价赔偿后,又命人将筱快乐的妻子和筱家其他受伤的人,无论伤势轻重全部送进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事到如今,这桩事体本该告一段落。再说米价上涨,主要原因还是大形势大背景所趋,把责任一概推到万墨林身上,万墨林心里自然不买账。
但是事情既已发生,便不会毫无结果地了结,有人需要一个结果,需要一个震慑杜月笙,令杜月笙大塌其台的结果,这个人便是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宣铁吾。
宣铁吾以“经营私运,垄断市场,操纵米价高涨”的罪名,发出拘票,准备将万墨林捉进官里去。
杜月笙闻讯,更是大为恼火,自打1915年在法租界同孚里建立门户,30多年以来,不论是巡捕房、还是警察局、司令部,向来都是杜公馆保别人出来,何曾有过杜公馆的人被抓?这次非但要抓,而抓的还是杜月笙的心腹管家,这让最顾及面子的杜月笙,如何塌得起这个台!
杜月笙请蒋伯诚、钱新之等人出面调停,但宣铁吾一心要拿杜月笙开刀,谁的面子都不给。杜月笙又授意吴开先、陆京士在《立报》、《商报》上撰文称:
“米价上涨乃*捣乱所致,并非任何人得以左右。”
宣铁吾马上针锋相对,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
“万墨林操纵粮食,哄抬米价一案,证据确凿,非任何人制造舆论可以蒙蔽。治乱世用重典,对万将进行军法审判。”
杜月笙一看,硬顶不是办法,只会越弄越僵。事到如今也顾不得自家塌台了,倘若帮这位新贵把台型扎牢,或许还有救万墨林的希望。万般无奈,只好把万墨林喊来。
“墨林,我晓得你是无辜的,姓宣的是冲着我来的,把你当了靶子。没办法,不如你自动投案,给他搭个面子,我再想办法通融。”
“我听爷叔的。”万墨林见连在上海滩呼风唤雨几十年的“爷叔”都没法保他了,不免黯然神伤,苦笑着说,“爷叔让我去我就去,我回家收拾些随身携带物品,就去淞沪警备司令部报到。”
宣铁吾也不客气,见万墨林自首投案,立刻将他收监。
万墨林进了监狱,上海米价照涨不误,筱快乐的滑稽演出失去了观众,因为他再破口大骂“米蛀虫”也不生作用了,杜先生的总管、米业公会、上海市农会理事长万墨林已经身陷囹圄,总不会在监狱里还能操纵米价吧?
其实宣铁吾不过是想借机煞煞杜月笙的威风,打击一下屯积居奇。如今杜月笙乖乖地送他的管家投案,这个声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亨已经败倒在他的脚下,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加上万墨林被指控的罪名查无实据,没多久便又把万墨林放了。
当令杜月笙不曾想到的是,宣铁吾出重拳打击杜月笙,打过之后却又脸色一变,称赞杜月笙劝万墨林“自动投案”是“奉公守法”,为民主、法治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为感激杜月笙对他本人的竭诚拥戴,特意将他本人的一帧放大照片,亲笔题款,盖了官章后赠送给杜月笙。
杜月笙接到一帧放大照片后,真是哭笑不得。但他晓得宣铁吾在惺惺作态,只好装成很恭敬的样子把这帧照片配上镜框,悬挂在引人注目之处。
这一场仗打下来,杜月笙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他已经明白了站在宣铁吾背后的蒋氏父子的意图,所以背后他与范绍增等朋友大发牢骚,声称:
“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