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四章 北疆第二代甲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四章 北疆第二代甲胄 (第2/3页)

污他心爱女人的场景。

    那畜生的嘴脸,女人绝望的哭声,像烙印刻在他心上,不将裴罗千刀万剐,难消心头之恨。

    “好。”

    契俾多冷声应道,亲政不过短短两日,身上已经有了股上位者的威压,眼底却藏着一股噬人的暴戾。

    “还有乌拙吐,也一并剐了。”

    乌拙吐是阿尔库斯最看重的儿子,沉稳狡诈,若老贼篡位成功,此人最可能继承王位。

    凡是阿尔库斯珍视的,他都要亲手毁掉。

    刽子手很快搬来两张刑床,将裴罗和乌拙吐死死绑住。

    谟措乌拔亲自拿起锋利的刀子,走到裴罗面前,眼神里的恨意几乎要溢出来。

    “裴罗,今日,我便让你尝尝什么叫生不如死。”

    “不要,谟措乌拔将军,我错了,求你饶我一条狗命,啊啊啊啊~”

    小刀划破裴罗的衣襟,在他惨叫声中,一片血淋淋的皮肉被割了下来。

    ……

    极寒天气已经过去,金州大地之上逐渐迎来生机。

    冻土化开的原野里冒出嫩草芽,冰雪开始消融,潺潺流水带着融雪的清冽,滋养着金州的土地。

    河西堡外的巨大厂房里,纺纱机运转的咔嗒声此起彼伏。

    李骁身穿玄色镶金棉袍,周身绣着日月山川图案,正站在厂房中央,望着周围穿梭忙碌的女工们。

    她们正熟练地操作着纺纱机,一团团雪白的棉花、蓬松的羊毛从进料口送入,转眼就变成细细的纱线,缠绕在木锭上。

    然后又将这些丝线,送到另一个织布厂房中,编织成棉布。

    “这些女工,都是咱们六镇将士的家属。”

    身旁的河西商行总掌柜李东昆,指着正在换纱锭的妇人介绍说道:“闲暇时候来这儿赚些钱,贴补家用,也能给娃扯块新布做衣裳。”

    李骁点点头,目光落在纺纱机上。

    这是他亲自改良的机器,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珍妮纺纱机。

    从前,一个巧手妇人只能纺出一条匀净的丝线;如今有了改良的纺纱机,便能同时纺出八条丝线。

    纺纱效率足足提高了八倍。

    这还只是初级版本。

    等日后继续改进,还能做出同时纺出十六条、甚至是八十条丝线的机子。

    总之,纺织业已经初步成为了北疆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个厂房是新建的,像这样的厂房,还有五个。”李东昆继续说道。

    “咱们的棉布放在市面上,从来都是供不应求。”

    “按大都护您的命令,一直优先满足北疆内部所需,可需求量实在太大了。”

    “属下想着继续扩建厂房,让北疆的每一个军民都能穿上棉衣。”

    北疆苦寒,即便是盛夏也带着凉意,寒冬更是能冻裂石头,对棉布、棉衣的需求向来旺盛。

    除了保证六镇将士的棉甲供应,家属和新迁来的百姓也急需御寒衣物。

    河西纺织行的机子日夜不停,女工们轮班赶工,依旧供不应求,机子早就不够用了。

    李骁望着厂房里忙碌的身影,微微点头说道:“河西商行的事情,三叔你看着办就好了。”

    “你办事,我信得过。”

    “不过,扩建之后的厂房,可以从新移民里挑选女工,给他们一条养家糊口的路子。”

    作为北疆的发家之地,老金州人向来殷实。

    六镇的中高层将领多是老金州出身,家中牛羊成群、田亩连片,还有征战掠夺来的财宝。

    可新移民却是一无所有,急需工作岗位。

    虽然大都护府会借给他们牛羊、鼓励垦荒,还许诺十年免租税,但头两年的生活依旧艰难。

    好在纺织行、军械行、造纸厂、陶瓷厂、砖瓦厂、玻璃厂、河西商队处处都缺人手,有的是谋生机会。

    李骁将这三万户百姓迁来金州,本就不是只为了种地放牧,主要是为了填补金州劳动力缺口。

    “属下晓得。”李东昆重重点头说道。

    “会优先挑选那些家中无业、且负担大的女子入行。”

    他早就不是那个混子了,很是清楚河西商行对北疆来说意味着什么。

    能赚多少钱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调节经济,解决一些大都护府顾及不到的问题。

    就例如,北疆八州百姓所需要的粮食、物资等等,很多都是通过河西商行的售卖得来。

    更甚至,北疆军的很多战利品,也是先售卖给河西商行,然后又运回北疆的。

    随军商贩没有,这是随军国企。

    所以,河西商行便需要一直数量庞大的商队运送货物。

    这就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补充。

    “北疆对棉布、棉衣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

    李骁话锋一转,语气沉了几分:“河西纺织行产能不足,那便在大漠再建几座纺织行。”

    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地,沉声道:“相比于金州,大漠更有优势。”

    纺织所需的棉花,几乎全来自高昌和大漠。

    前两年大漠不稳,李骁只能把产业重心全放在金州。

    如今北疆对大漠的控制力日渐稳固,是时候将产业外移了。

    金州更适合成为政治中心,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并不适合发展经济。

    而且经济产业自古以来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大漠盛产棉花,那便纺织棉布。

    金州盛产羊毛,那便纺织羊毛呢。

    后世的一件羊毛呢价格,远远高于一件普通棉衣。

    但如今不同,金州羊毛和大漠的棉花一样多,所以羊毛呢的价格也很低,普通百姓也穿的起。

    “纺织用的棉花多产自高昌和大漠,在当地建厂,制成成衣再运回来,能省下大半运费和时间。”

    李骁算道:“况且,这次又有三个万户百姓迁去大漠,那些女人除了种地,正好可以进纺织行干活,也算给大漠新移民添条增收的路子。”

    李东昆连忙点头:“大都护英明。”

    “属下这就去安排,先派人去大漠勘察选址,选几个棉花产量高、交通便利的地方动工。”

    “嗯。”

    李骁应了一声,目光又落回纺纱机上:“新招的女工要好好培训,工钱按熟练程度分级,干得好多给奖励。”

    他知道,北疆的根基不仅在铁骑,更在这些纺纱机织出的棉布里,在百姓手里攥着的铜钱里。

    只有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才能让人心真正留在北疆。

    随后,李骁迈步走进隔壁的织布厂房。

    这里的景象更为壮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