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四章 北疆第二代甲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四章 北疆第二代甲胄 (第3/3页)

,上百台织布机整齐排列,女工们站在机前,手脚配合默契,木梭在经线间飞快穿梭,转眼就织出一尺尺厚实的棉布。

    刚织好的棉布被卷成大卷,由专人运到另一座厂房,那里是染色区。

    明黄、赤红、黑灰等各色染料在大缸里泛着光泽,工匠们正将棉布浸入染缸,搅拌、晾晒,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分工格外明确。

    最后,李骁来到一座戒备森严的特殊厂房。

    与普通厂房不同,这里看不到喧嚣的人群,只有一队武卫军手持长枪,沿着围墙日夜巡视。

    只因这座厂房里制作的,是北疆的军装甲胄。

    地上码放着一堆堆规格一致的铁片,边缘光滑,弧度均匀,都是由汤谷炼铁基地锻造而成。

    借助水力锻打装置,不仅大大提高了锻造效率,甲片的硬度和韧性也远超手工打造。

    这些成品铁片被运到河西堡后,会由专业女工用坚韧的丝线缝制成甲胄。

    “大都护请看,这便是我们大批量制作出的甲胄。”

    李东昆从架子上取下一件黄底红边的甲胄,捧着递到李骁面前。

    其实李骁早就熟知甲胄的样式和质量。

    毕竟这种关乎六镇将士安危的大事,必须经他亲自审核后才能批量制作。

    眼前的成品,与当初审核的样品几乎别无二致。

    但与北疆军如今的制式棉甲相比,新式甲胄的差别就十分明显了。

    准确来说,新式甲胄是布面甲,而非原来的棉甲。

    北疆的棉甲,是在厚实的棉袄里缝入一层甲片,严格来讲应称为复合棉甲。

    当初如此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北疆严寒的环境。

    将士们穿着棉袄夹着甲片,既能抵御刀枪,又能抵御风寒,可谓一举两得。

    可随着北疆军的战线向南推进,将中原作为日后重点攻略的目标,棉甲的缺陷便暴露无遗。

    怕热!

    去年的焉支山之战中,北疆骑兵穿着厚重的棉甲与西夏军队交战。

    正值六七月份,骄阳似火,将士们在烈日下闷得喘不过气,不少人因中暑倒下,造成了不少的非战斗减员。

    所以,李骁推出了北疆第二代甲胄。

    布面甲!

    这布面甲的构造也很简单,由两层棉布夹着一层铁片,中间不再填充棉花。

    这种甲胄透气性极佳,能轻松适应酷热的作战环境。

    若是遇上寒冷天气,只需在里面套上一层棉衣,便能抵御风寒,更换起来十分方便,远比棉甲更适合北疆日后多变的作战环境。

    不过这般设计也有弊端,成本增加了。

    想当初金州贫瘠,人力物力都捉襟见肘,为了省事省钱,一件棉甲便要兼顾保暖与防护。

    于是便出现了内外两层棉布夹着棉花和甲片的‘复合棉甲’。

    可换成布面甲配棉袄的组合,就需要一层棉花、一层甲片,再加上四层棉布。

    单是多出来的两层棉布,在当年的金州就是难以负担的开销,所以李骁只能选择复合棉甲。

    但现在不一样了,北疆日渐富裕,多费两层棉布、多制作一件衣服根本不算什么。

    “哐啷”一声,李骁将布面甲提在手中。

    相比于厚重的棉甲,这布面甲只有十几斤重,拿在手里轻便灵活,能适应多种环境作战。

    要知道,清朝中期全面淘汰布面甲改用棉甲,是因为火器发展让布面甲的防护作用荡然无存。

    而棉甲里的棉花能分散枪弹力道,防护效果更胜一筹。

    可北疆的情况却截然相反,李骁还没打算过早开启火枪副本,毕竟早期火枪的性能远不如弓弩可靠。

    当然,他也在准备暗中组建火枪研发团队,只待技术成熟便可逐步装备军队。

    “把全套的布面甲拿出来,去外面试试效果。”李骁吩咐道。

    北疆的布面甲仿照明军样式打造,由身甲、裙甲、臂甲、护膊、护颈、缨盔六个部分组成,兼具灵活性与防护力,堪称棉甲的升级版。

    很快,一名武卫军士兵穿戴好新式甲胄。

    黄底红边的甲身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第一批新甲本就是为武卫军准备的。

    士兵翻身上马,在空地上策马驰骋,挥刀劈砍、俯身闪避,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丝毫不见滞涩。

    “怎么样?”李骁扬声问道。

    “回大都护,轻便得很,比穿棉甲利索多了!”士兵在马上抚胸,声音里满是惊喜。

    “挥刀时胳膊不卡了,俯身也不坠得慌,透气性更是没的说,刚穿上的时候虽然冷飕飕的,现在活动开了,身上也就热了。”

    李骁看着士兵在马背上灵活穿梭的身影,满意地点点头。

    这布面甲不仅解决了酷热环境作战的难题,还兼顾了寒冷天气的适用性,多花的两层棉布钱,花得值。

    而就在李骁巡视完这些工厂,正准备回府时,一名武卫军亲兵忽然急匆匆地跑来。

    “大都护,高昌急报!”亲兵沉声说道。

    这名武卫军是李骁身边专门对接锦衣卫的亲信,毕竟张石头要掌管全局,不可能时刻随侍左右。

    这封情报,正是锦衣卫潜伏在高昌的探子加急传来的。

    “拿来。”

    李骁接过蜡丸,拇指轻轻一捏,蜡壳应声碎裂,露出里面卷成细条的纸条。

    展开一看,上面只有简单的一行字:高昌政变,库迪那颜收买禁卫军副统领谟措乌拔,于腾格里节设下埋伏,斩杀阿尔库斯,还政于契俾多。

    目前,哈密力城内正在清洗阿尔库斯余党。

    看到这行字,李骁的眉头微微挑了一下,神情里闪过一丝惊讶,但心底却是平静无波。

    对于阿尔库斯与契俾多的争斗,无论谁输谁赢,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唯一让他意外的是,契俾多这一方赢得竟如此之快。

    “阿尔库斯真是个废物。”

    李骁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嘲讽,“竟然被一群乌合之众算计死了。”

    他暗暗摇头,一点也不为这个便宜老丈人感到可惜。

    虽说这两年来,阿尔库斯对他始终恭敬有加,贡品从未断过,但在北疆利益面前,任何挡路者都该死。

    “大都护,高昌那边……”李东昆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毕竟阿尔库斯是李骁的岳丈,这突如其来的政变,难免会影响北疆的布局。

    “无妨。”李骁抬手打断他,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一件寻常事。

    “无论他们谁输谁赢,最终赢的只会是我北疆。”

    “况且,冬天过去了,我北疆大军也该动一动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