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从《球状闪电》立项说开去 (第3/3页)
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可以说,科幻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构建观众信任感的基石。
说得夸张些,镜头扫过量子对撞机的环形轨道,观众要能下意识注意到钛合金接缝处的氧化痕迹;
当演员操作虚拟界面时,指尖与全息投影的交互场景必须与设定年代的技术水平严丝合缝。
上一世小破球开发期间,为了为还原中的“重工业质感”,郭帆团队用了最笨的方法:跑遍全国重工厂。
最终用青岛机车厂的废弃涡轮改造了发动机核心部件,把冀省钢厂的热轧钢板切割成太空舱骨架。
包括李光洁重达80斤的军用外骨骼重,18个航空铝关节需6人用电钻装配1.5小时,询价新西兰维塔工作室需要300万美元制作全套装备,最终是团队自己咬着牙复刻了下来。
包括200吨硅胶浇筑的东方明珠塔,2200个特效镜头租用了3000台服务器连续运算了9个月完成CG渲染等等。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球状闪电》立项的消息被业内媒体报道、转载,一大票有门路的娱乐圈男女演员已经开始构思接触的机会了。
就算剧本暂时没有出台,书中的人物原型总是在的吧?
但不同于其他走后门要角色的剧组,所有人都知道路老板是不缺钱、不怕事的主儿,所谓的找关系接触,也是建立在自我评估可以胜任某角色的基础上,看能否托人混个脸熟。
后面哪怕是像之前的《异域》一样试镜也好,总归能占据些先发的优势。
时隔四年,国内终于又有一部科幻电影要问世了,这也是路宽为自己提出的电影工业化路线的最好注解。
但这则消息带来的直接影响,无异于让刘慈心等人的稿费和出版物销售业绩有了一次暴涨。
蓉城《科幻世界》杂志社连夜加班,主编姚海军盯着实时订单数据屏喜不自胜,办公室中关于“单日加印”、“库存告急”等事项的沟通络绎不绝。
这波狂潮始于路宽团队宣布将刘慈心《球状闪电》搬上银幕的次日,随即当月《科幻世界》销量飙升至28万册,创下自2000年后的最高纪录。
北上广报刊亭前,很多中学生排队抢购最新一期杂志,封面上“《球状闪电》电影启动”的烫金标题在阳光下灼灼刺目。
更多的是业内的小马奔腾、澄天、华艺、鹰皇等公司,都在内部沟通科幻电影的试水和制作可能性,各路版权询价的电话打到了《科幻世界》出版社和作家处。
这简直是这些常年收入平平、有的甚至在为爱发电的科幻作家的福音了。
当然,是谁带来的这一切,行业内心知肚明。
只是令想要模仿跟风的内娱电影公司最头疼的,还是导演人选的问题。
国内成名导演中,只有一位人所共知的大手子成功运营过科幻题材的项目。
对于评价体系和制作圈子封闭了很久的内娱电影业来说,谁知道科幻是个什么东西?
毕竟朱大可、李劼之流把持的评论体系,第六代创造的题材范式,已经肆虐和霸榜太久,从2002年底《英雄》开始的商业大潮,迄今也只不过五六年而已。
一时间,针对《球状闪电》的热议席卷了整个电影业。
作家在创收,科幻版权在增值,粉丝影迷在热议,电影公司在观望。。。
中外影评人则陷入了热议的狂欢。
像顾小白、周黎明一样的新生代影评人们,他们想念《异域》一样的科幻片已经太久了。
在他们看来,内地从财力到电影工业配套出发,唯一有操作成功可能性的路宽终于出手,简直太值得期待。
周黎明在上一世被称为“大陆第一影评人”,被看做是“学院派背叛者”,也是路宽的铁杆粉丝。
小周本科在临安大学修英美语言、硕士在中山大学修西方文化,后又在加州伯克利读了MBA,现在是《看电影》、《中国日报》的专栏作家,微博粉丝500万。
但与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朱大珂不同,学了这么多西方审美和文学的周黎明,写出的书叫作《美哉中国》,叫作《好莱坞启示录》。
后者深度揭示了好莱坞电影工业和文化输出作用,与两年前提出电影工业化的路宽,在草根学术领域进行了应和。
周黎明在缅怀谢进导演去世、欣闻《球状闪电》立项后,心情激动地在微博发文——
中国科幻电影的孤勇者与破局者:
2008年国家发生了太多大事,就国内电影圈而言,谢进导演的辞世令人悲恸,但有另一位导演的电影立项,仿佛在遥遥地为他送行、缅怀。
《球状闪电》立项了。
前者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后者则可能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历年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可以用“凋敝”二字概括。
2004年路宽的《异域》横空出世时,业内一片哗然,原来中国人也能拍科幻?
但四年过去,除了《异域》,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一部像样的国产科幻片。
科幻电影需要工业体系支撑,需要导演对科学逻辑的尊重,更需要资本愿意为未知买单。
可惜,我们的市场长期被第六代导演的“现实主义”和朱大珂之流的“文化批判”垄断,商业电影尚且步履维艰,遑论科幻?
最近业内流传一个笑话:某影视公司老板开会讨论要不要买科幻版权,市场部总监激情澎湃地分析IP价值,结果老板听完冷冷地问:
“买了给谁拍?国内除了路宽,还有谁能拍科幻?”
“买了也是给补天映画做嫁衣!”
这种茶余饭后的笑谈,笑完了我只觉得悲哀。
行业内乐观预计中国电影市场大盘今年会到60-65亿,可科幻电影却几乎找不到操刀者。
谢进导演的离世让我想起路导曾在《时代有谢进,谢进无时代》中的论述:
朱大珂之流的余毒,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电影工业和商业化的断层,也是造成上述行业笑话的原因之一。
日前,福克斯旗下的视效大片《阿凡达》,已经正式转入后期制作,即将于明年登陆全球,不难想象这又可能成为当年的《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和《泰坦尼克号》。
中国市场要用什么作品来回应呢?
所幸,70、80年代的国人有谢进导演,而我们的时代有路宽导演。
《球状闪电》的立项,不仅标志着一部电影的诞生,更是中国科幻的一次破局之战。
它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
资本将不再畏惧科幻题材,导演们会开始探索硬核科幻,编剧们会创作更多原创故事,特效公司会迎来技术升级。。。
这是一场从无到有的革命,而路导,正是那个点燃火种的人。
2008年9月,我们送别了谢进导演,一个时代的落幕;
而《球状闪电》的立项,或许正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启。
这一次,中国电影人终于有机会,在科幻的星辰大海中,也留下自己的足迹。
。。。
周黎明的非影评评论文章迅速引起了热议。
正所谓“退潮知裸泳”,在国内其他影视公司急于跟风问界,却发现连一个科幻导演都找不到时,才真正认识到路宽此前所说的朱大珂等人的流毒之甚,也让广大影迷粉丝们对谢进导演的离世更加抱憾。
9月11号晚上8点,温榆河府。
路宽坐在书房电脑前敲着键盘,刘伊妃给他端来一杯清茶搁在桌边,旋即撑着下巴看他处理协同流程。
路宽侧头调侃:“维生素茜?我们明天几点的飞机?”
“9点。”
作为治丧委员会的副组长,也是为了送谢进最后一程,小两口明天要去一趟魔都。
洗衣机呷了口热茶笑道:“那明天休息一天别锻炼了,时间太紧张别再赶不上飞机。”
小刘微笑:“没关系,今晚好好睡觉,明天早起就可以了,我认为应该休息的是今晚。”
“那算了。。。”路宽皱眉:“年轻人嘛,累就累点,能者多劳,我看今晚和明早都加加班,也未尝不可。”
刘伊妃面色揶揄地看着老公:“不都说男人最喜新厌旧吗,你怎么一直这大的瘾啊?”
刘小驴名为质问,实为自夸。
“关键你一直新啊!怎么用都不旧,刘老师、刘主任都扮演过了,以后再从赵灵儿到陆雪琪都来一套,岂不快哉?”
婚后的少女终究还是没有太多少妇的风韵,盖因年龄还太小。
但经过一年的开发和深蹲、游泳的锻炼,体格风骚是掩盖不住的。
这种兼具少女清纯和魅惑的“一鱼两吃”,颇叫老饕沉迷。
“呸!不要脸!”
小刘娇媚地白了洗衣机一眼,有些感慨道:“这两天的兴奋劲儿过去,我感觉结了婚和谈恋爱的时候也没什么区别嘛。”
“本来就没区别啊。”路宽一边打字一边同她闲聊,为了自己晚上的性福疯狂阿谀:“我早就把你当老婆看了,怎么会有区别。”
“老公~~~”刘伊妃被哄得心花怒放,娇滴滴地从后面搂住洗衣机,不设防之下,后者已经能感受背上棉花糖的温软触觉了。
“以后这种话要多说,懂不懂?不要动不动就气我!”
路老板手伸到背后捏了一下少女的屁股瓣:“好了好了,甜度有点超标了维生素茜,让我静心把悼念谢导的文章写好。”
“嗯,好的!”小刘亲了他一口,从男子背上下来蜷缩到沙发里:“我自己看剧本了,不打扰你。”
窗外温榆河的秋夜静谧,偶尔传来几声蛐蛐的鸣叫。
书房里,暖黄的台灯光晕在实木书桌上晕开一片温柔的涟漪,小夫妻各自忙碌着。
刘伊妃纤白的脚趾无意识地勾着毛绒拖鞋的边缘,膝头摊开的剧本被翻得沙沙作响。
路宽凝神静思,屏幕的蓝光映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不多时便写就了一篇情深意切的悼念文章,发送到了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