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三章 讨债的负面心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三章 讨债的负面心理 (第3/3页)

些采石民谣。

    那声音,听起来让人心酸,让人不禁感慨生活的不堪。

    那个时候,在这个地方,一年下来,见不到一粒大米的农村家庭数不胜数。

    生活拮据的家庭,一日三餐负担不起,就只能一日两餐。

    很多农村家庭,全家人的伙食都需要节食定量。

    穷则思变。

    所以,那个时候,很多家里穷的叮当响的家庭,大凡海外能找到关系的,都会想方设法往外跑。

    家里找不到、攀不上海外关系的,那些烦透了现实生活的后生、男丁,干脆铤而走险,四处借债,然后通过蛇头,偷渡出国。

    很多人偷渡去了东南亚一些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

    这些人出去以后,大浪淘沙,绝大部分的人在那样的异国他乡,依然始终徘徊在社会的底层。

    但无论如何,也总算比起背井离乡那个时候的家乡生活水平好上很多。

    当然,也有少数人,凭着手艺,凭着胆大,在那边混出了样子,后来就成了光宗耀祖的海外华侨首领,归国投资的商业大腕。

    这些不在这里言表。

    再说,这个地方穷怕的一代人,骨子里流淌着一股特别的血液,见到赚钱的机会,就会不顾一切地往里钻、往上冲。

    所以,这个地方,渐渐富起来以后,仅仅三、四十年时间里,也发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经济现象。

    从早期的赌博,到赌场中衍生出来的赌徒借贷,当地称这种赌场内的应急借贷叫做“跳火坑”。

    “跳火坑”对于借债人和放款人来说,同样都潜在着巨大的风险。

    借债的都是赌场中的赌徒,当然,赌得越大,往往输的越多,在场内“跳火坑”就无疑是越陷越深。

    而那些场内“跳火坑”放贷的,放贷规模越做越大以后,经常也会利益熏心,把控不住风险。

    那些越陷越深的赌徒们,输红眼以后,哪里还有什么偿债能力?

    所以,累积几年以后,逃债、跑路现象就频频发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