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二章 CAD和局域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二章 CAD和局域网 (第2/3页)

巨人都还未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CAD设计有多方便,李逸轩如果不知道也就罢了,用过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用鼠标将相关的线路、元件一结合,计算机自动进行运算,告诉他电路设计是否错误,并点出错在何处,当场就可以作出修改。一个超大规模芯片设计,也用不了两三个月。

    李逸轩还到另一时空想购买CAD的底层数据,可惜的是这些公司都不卖。

    别人不卖李逸轩还是有办法的,在网上下载几套市面上最受欢迎的CAD软件,然后再一一破解,把底层数据调出来。

    另一个时空处理器毕竟搞了那么多年,各种功能电路在不同专业领域的运用,已经非常娴熟。哪种电路效果最佳,哪种电路运用面最广,各种电路集成后的相互干扰、排除……等等,不同的CAD软件公司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密。

    即便没有另一个时空科技支持,CAD的底层数据也渐渐的丰富和完善了起来。

    不过,现在的他面临一个技术瓶颈技术问题,那就是这些底层数据量太大了,以现有的计算机硬盘根本就装不下,而且CPU也运行不了。

    也就是说,李逸轩必须有所取舍才行。

    李逸轩仔细分析了那几款CAD软件,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这些CAD软件都是客户安装包,客户下载安装之后与CAD公司的网上服务器相连,再有CAD公司提供数据服务,是这么一个操作模式。

    换做这个时空是显然不行的,现在局域网都没普及呢,那来的互联网。

    李逸轩经过仔细思考,消化了CAD的根本核心,再根据这个时代的硬件技术水平,重生制定了一个CAD软件设计方案,它先把破解出的CAD底层数据按照高低进行分级,从1到10分成了10个等级;每一级又分成10个小的等级。

    对于一台正在研发的16位计算机来说,最低等级的数据是完全够用了。

    即便是这样,客户要把这些数据全部装进去,都需要10台以上大型的RAID磁盘列阵,都能赶上一个微型的数据库中心了。

    “虞教授用这个吧,光靠人力两年都别想设计出来,CPU和GPU1.5微米工艺制程,27万个晶体管,工作量太大了。”说完,李逸轩把他自己设计的CAD软件装进了Oranges I计算机,并用SCSI数据线把电脑和RAID连接了起来。

    李逸轩演示一遍,让虞有澄试一试。

    虞有澄试了半个小时,说道:“你这套软件不错,不过怎么是半自动的?很多东西都要靠人来来操作,效率提升不太高啊。”

    “现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