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电话客服 (第3/3页)
有的地方行政长官,议员、地方议员,包括国家元首在内,都是通过选举上台。各省实行的是类似美国的联邦制,各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印度中央政府实际上是个小政府,跟美国白宫政府一样实际管不了多少事,绝大多少事务各省自己就能处理。
但是在经济上,他们一直以来实行的又是计划经济制度,跟我国早期改开前是一样的。外交上印度是亲苏联,但又跟西方国家保持着良好关系。1976年印度新一代领导人上台,他认为印度不能继续这么封闭下去了,我们要改革要开放,于是印度开始了改革。
跟中国一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会有个过程。但印度又跟中国不同,由于他们的政府是选举上台的,他们的改革之路走得比中国要艰难很多。
整个八十年代,印度议会包括各地方议会的议员们,一直就印度到底要不要开放争论不停,直到86年印度各地方和中央才达成共识,印度要开放。就要不要开放这个问题,他们就能吵上十年。这还不算完,好不容易达成开放的共识,他们又对印度是否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又是吵个不停,一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他们才最终确定走市场经济之路。
但不是所有地方都实行市场经济的,比如印度东部的帮克罗省,就一直坚持计划经济制度,恨不得所有东西都公有。妈,你把电话客户外包给印度公司,我如果没猜错,这应该是印度国家政府为改革搞的一个试点公司。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西方国家人工特贵,印度人工便宜,成立这么一家由印度开的电话客户公司肯定能接到单子。我说的没错吧?”
其实印度这家电话客服公司,就是印度改革开放的一个试点公司。中国搞改革开放,成立一个深/圳试点城市,他们是搞了家公司。后来看到中国的试点开放城市成功,他们在1984年也搞了个开放试点城市,那就是班加罗尔市。
可以说,印度跟中国同时搞改开,但两者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
“你也知道印度官方语言是英语,电话客服交给他们也没问题吧,难度你想交给中国人?”张桂芳没想到印度还有这么一出,但她没觉得把电话客户交给印度有什么问题,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哪怕是后世的中国驻美国企业,电话客户这一块不也一样交给印度的公司。
张桂芳认为没问题。
老妈还是没有明白过来啊,只得耐心解释道:“我刚才都说了,电话客服公司又是印度政府做的一个试点。现在的印度还在就开不开放的问题吵个不修呢。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政策会不会产生反复?一旦某一天对方不提供这项服务呢,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这时候可是印度政策的反复期,很多东西都没落实呢。
试点公司的老总们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步子迈得过大就犯了原则性错误,导致前途不保。在这种情况下,电话客户外包给他们你认为合适吗?”
张桂芳被问住了,听李逸轩这么一说,她觉得这里面的问题不小。如果是十年以后,李逸轩不会反对,因为印度已经完全确定了改开和市场经济发展之路,但现在嘛就难说了,政策上反复是最要命的。
其实中国也经历过这么个过程,改革试验阶段都是走三步,退两步,然后有进三步,接着又退两步。这么反复的拉锯,有句话称之为这叫摸着石头过河,印度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这么反复对企业的影响很大,虽然官方说法影响很小,但那是站在国家大政的高度来说的,可一旦具体到企业就要命了。
李逸轩可不想做他们改革试点的棋子,尤其还是三锅的棋子。
“那你说这事怎办,难不成也交给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