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一章 提前到来的硬盘大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一章 提前到来的硬盘大战 (第2/3页)

盘所有的技术和材料都准备好了,所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芯片工厂虽然也的采用钢结构厂房,但是芯片的钢结构厂房要比一般钢结构厂房要复杂的多。一般的钢结构最多半年就能完成,但芯片工厂却要一年的建设周期。

    而这一年里国际硬盘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希捷公司同历史上一样在1979年成立了,由于受到李逸轩的蝴蝶效应影响,时间刚刚进入到1980年,希捷公司就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款面向个人计算机的硬盘。

    而且容量不是最初的5MB,跟Oranges公司一样,同意都是10MB。受Oranges公司硬盘的影响,希捷公司也把读、写磁头给分开了,同样才去对向布置。

    为了绕开Oranges公司硬盘磁头专利,希捷公司直接使用的是软驱磁头技术。

    最特别是希捷公司的盘片制造技术,它居然采用钢化有机玻璃作为盘基,并没有像历史那样采用塑料盘基,面加了一层薄薄的铝箔层,并在铝箔上涂上磁性材料。硬盘工作时,盘片旋转产生磁场极性变化而引起的薄条电阻变化,来提高读取磁头的读取灵敏度。

    对于写入磁头方面与李逸轩的写入磁头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同样是利用电流感应产生的电阻效应来写入数据。

    在整个读、写过程中,读、写磁头都不需要与盘片进行直接接触。

    希捷的首款硬盘不是历史上的5.25英寸,而是跟Oranges公司是同样的3.5英寸,容量10MB。它的零售价跟Oranges刚刚下调后的零售价一样,都是120美元。

    李逸轩把王丽丽和曹雅静叫来开了场短会。

    “从美国发来的传真你们都看过了吧,希捷公司入场了,个人计算机硬盘领域现在并不是我们Oranges公司一家独大了,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个人计算机硬盘领域中来,到时候竞争会非常激烈。”李逸轩说道。

    其实远不止如此,希捷公司跟其他美国公司不同,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开启了硬盘的价格大战,用低价策略击垮了众多的竞争对手,就像国内当初的长虹彩电,用地价策略击垮了很多中小电视机厂商。

    曹雅静说道:“我们不惧怕对方的低价竞争。我问过技术部门,对方硬盘生产成本比我们高了一倍,每块硬盘的成本是60美元,即便他们把产量提高到10块/年,每块硬盘的成本也高达55美元,而我们的硬盘成本每块是30美元,新硬盘由于采用了更新的制作工艺,单块硬盘的成本能下降到25美元。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把硬盘年产量提高到100万块,到时我们每块硬盘的成本将降低到15美元以内。”

    李逸轩点了点头,确实希捷公司受他的影响,对个人计算机硬盘做了重大的技术改进,硬盘的成本也比历史上要低很多,但还是无法与Oranges公司的硬盘成本相比,除了美、港两地的人工成本外,更关键的是,占硬盘成本最大头的盘片,希捷公司就不掌握,采用的钢化玻璃作为盘基。

    这种盘片的制作成本就比李逸轩的醋脂纤维玻璃高了不少,打价格战对方没有一点胜算。更重要的是,钢化玻璃盘片升级空间有限,每片容量提升到3.33GB就到上线了,除非希捷的磁头技术能获得重大突破,提前使用磁阻技术磁头。否则就只能寻找新的盘基材料。

    “硬盘磁头是希捷公司自己生产的吗?”王丽丽问道。

    李逸轩回答道:“不是,目前希捷公司的硬盘磁头是RB富士通公司提供的。对了刚刚索尼公司发布的3.5英寸软驱,其磁头也是富士通公司提供的。”

    “富士通的磁头技术很厉害吗,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