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桶 第三百一十七碗 天策上将 总统全国军队 (第3/3页)
高八斗,诗画双绝,他每有一首新作流传于世,都会引起民间争相传阅,一时洛阳纸贵。 倒不是说他是皇帝,就有人巴结他。 可能是先帝王钰把读书人们惯坏了,他们耻于赞同朝廷,甚至时常集会结社,抨击朝政,变着法的跟朝廷唱反调。 因为王钰立了规矩,不搞“因言获罪”那一套,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 可对于王战的文才,这些自视甚高的儒生们却是推崇备至地。
可皇帝的职责,是带领整个国家前进。 你文采好,可以作文学家,作诗人,作画家,王钰当年就说过,他想要的,是一个政治家的儿子,而不是要文学家,军事家。
韩世忠和沈拓到的时候,并没有马上进见皇帝,而是静静的等在外面。 天子与儒生们讲学地时候,忌讳有人打扰,不管你有多大的事情。 从这一点上来说,老臣们很不满,因为先帝当年只要是国事,半夜也会起床理政。
足足等了半个时辰,里面终于告一段落,沈拓看到皇帝端起茶杯开始喝茶,趁着这个空当进去,禀报道:“陛下,兵部尚书,参知政事韩世忠求见。 ”
“哦?韩爱卿来了,宣。 ”王战放下茶杯,对朱熹等人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到一旁。
韩世忠快步入内,倒也没有先拜皇帝,而是看了朱熹几人一眼,面露厌恶之色,而后跪地拜道:“臣韩世忠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战把他的神情看在眼里,也没说什么,抬手道:“韩爱卿平身,有事?”
“启奏圣上,今日吐蕃前线传回捷报,言燕军已经光复吐蕃全境,并在布达拉宫之前检阅了三军。 ”韩世忠说完,双手呈上战报。
王战以为自己听错了,忙命沈拓取过战报,拆开细细读来。 这是西南行军元帅呼延灼亲笔上的奏报,里面详细的报告了战役的经过。 说是威王殿下神勇,只领八百卫队,出成都,过金沙江,一路打到逻些城,他率领主力部队跟进,攻破了逻些,光复了吐蕃全境。 眼下,各路叛军或投降,或歼灭,吐蕃已经基本平定,局势得到强有力的控制。
奏章中,着重强调了王轼的战斗经历,把他是如何带领八百壮士高歌猛进,如何单枪匹马痛击敌人,又是如何安置投降叛将,说得清清楚楚,直看得天子龙颜大悦,忍不住拍案而起!
“二弟真神人也!有如此贤弟,朕复何忧?哈哈!”
皇帝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坏了在场所有人,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又听皇帝欢声笑道:“儿时,二弟顽劣,先帝多有不喜。 惟朕爱护有加,曾预言,有朝一日二弟必成大器。 今果不其然,区区八百骑,长驱直入。 斩将十余员,击破数万大军,古之卫霍,无过于此!有二弟在,看何人敢犯我疆界!”
估计是太过兴奋,身为皇帝的王战几乎在原地手舞足蹈,等他缓过劲儿来,才发现满堂地人都惊讶地看着他。
“哈哈,朕太过欢喜,失态了失态了!你们说说看,威王立下如此奇功,当如何奖赏?”王战笑问道。 这时,左右都言,威王功劳盖世,怎么奖赏都不为过。
王战可能是人逢喜欢精神爽,当场冒出一句惊天之语来:“哎呀,可惜这皇位不能赐给他,要不然……”
众臣吓得不轻,全都跪倒在地:“陛下慎言!”
韩世忠听得恼火,怎么看当今天子都有几分象前朝徵宗赵佶,自古以来,才华横溢的帝王,多是亡国之君,他们把精力放在了琴棋书画,风花雪月上,而无心打理朝政。 希望当今天子,不要走这条后路才好。
王战自觉失言,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摆手道:“朕戏言一句,诸位爱卿不怕惊慌。 这样,普通的赏赐不足以彰显朕这弟弟的功劳。 传朕诏命,召威王还朝,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为大燕最高军衔,凌驾于大司马之上,只授于威王一人。 再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督全国一百二十万军队。 至于黄金白银,待威王回京,可自行去内库搬运,不设上限。 哈哈……”
皇帝倒是说得高兴,可几位大臣听得变了脸色,这还是正常的赏赐么?又特别是其中那一句“总督全国一百二十万军队”,这句话的分量,皇帝在说之前可曾考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