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no、172 喝喝酒聊聊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no、172 喝喝酒聊聊天 (第2/3页)

要用酒樽?”在李世民的心中日常的酒具也就是瓷杯铜樽了,玉器那种东西与其说是喝酒的酒具还不如说是个把在手中的玩物,算不得真正饮酒的物事。

    按正常来说在黄俊明的感官中李世民是应当知道玻璃的存在的啊,要知道玻璃这东西可是公元前就在埃及产生了。早在秦汉之前玻璃便已经记载到了史书当中,被当时称作琉璃。秦始皇地宫有琉璃鱼、琉璃龟;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有琉璃耳杯、琉璃盘等秦汉琉璃实物便是明证。不过在那时所有的玻璃都是舶来品,被国人误认为是天然形成的。直到东晋道士葛洪才首次明确指出琉璃是人造品。他在《抱朴子内篇、论仙》中说:“外国作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水精指的就是琉璃。而且是指的比较通透的类似于现代玻璃的琉璃,而且根据葛洪的进一步记载,当时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已有人能制作琉璃。但葛洪的话并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在他死后八十余年,有大月氏商人在北魏都城平城用石头烧制琉璃,这才打消了人们对葛洪说法的怀疑。

    这时候的琉璃制作工艺那可是实打实的玻璃制造工艺,虽然达不到现代玻璃的那种纯净度,但也是十分的漂亮的。由于葛洪是道士,黄俊明对此自然有上那么一丝了解,但是国人的玻璃制造自从西晋起有了琉璃作坊,到了隋朝初年便已经夭折,制作玻璃的方法也失传了, 由于玻璃的制造工艺失传,在隋朝以前的那些玻璃制品可是格外的值钱,价格甚至比玉石还要高些。由于没有了制作的工艺,隋朝人何稠只好用绿瓷作代用品。自这时起才逐渐形成了现代我们所熟知的琉璃,不过这种琉璃和玻璃已经不沾边了。到了宋元时期,国人再次学会了玻璃的制作工艺,可惜质量上远远达不到要求,虽然样子光鲜,但是一旦承装热物便会炸裂,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只好放弃了。

    按照现下初唐的时间来看,李世民应该是知道玻璃的存在的啊。黄俊明想来想去也没想明白到底是李世民真的孤陋寡闻还是他没有往那方面去想。只好出声试探道:“陛下可知道玻璃?”

    听到黄俊明的问话李世民怔了一下,显然是知道玻璃的存在的。不过难道用玻璃制品来当做这白兰地的饮具?那这造价可就太大了,要知道现在大唐已经没有人会制作玻璃了,仅有的那些玻璃器具可是价比千金当做酒具是不是太奢侈了点?“仙师,您说这玻璃朕倒是知道,宫里还有那么几件玻璃器具,但是若是用玻璃做酒具是不是太过奢侈了?”

    黄俊明眉头一皱,他倒是忘了这大唐玻璃的价格。不过没办法话已经说出口还是再多说上一些吧。“陛下,用玻璃做酒具还真的不奢侈,贫道知道现在大唐没有会制作玻璃的了吧?没关系,贫道会!”黄俊明不等李世民说话,继续说道:“玻璃的制作相当的简单,虽然贫道并不知晓具体的配比方式,但也知道这玻璃是由石英砂和碱烧制而成,如果放入火山遗留下来的石头和石灰效果会更好。”这玻璃的制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