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2/2页)
到学校来当工宣队员了。
学校的陈副校长算是队副,再加上一位教高中语文的罗老师,这一行七人就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向着西村坪出发了。
从K市到西村坪,要先乘长途汽车到K县县城,虽说只有三十多里地,但汽车往往要开个把小时,绕来绕去接人。
K县县城离西村坪还有八九里地,这段路就靠脚走了。静秋他们一行人到了K县,就遇到了在那里迎接他们的西村坪张村长,说来他也是个威威赫赫的人物,在K县K市都颇有名气,因为他的村子是
“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又有辉煌的抗日历史,所以张村长的名字也比较响亮。
不过在静秋看来,张村长也就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很瘦,头发掉得差不多了,背也有点弓了,长相也很一般,不符合当时对英雄人物的脸谱化描写:身材魁梧,脸庞黑红,浓眉大眼。
静秋马上开始担心,这样一个人物,怎样才能把他塑造成一个
“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呢?看来这教材真得靠
“编”了。话说这一行七人,个个把自己的行李打成个军人背包一样的东西,背包绳的捆法是标准的
“三横压两竖”,每人手里还提着脸盆牙刷之类的小件日用品。张村长说:“我们翻山走吧,只有五里地,如果从河沟走,就多一倍路程。我看你们几个,身体也不咋的,还有几个女的,恐怕……”这七位
“好汉”异口同声地说:“不怕,不怕,就是下来锻炼的,怎么样艰苦就怎么样走。”张村长说:“翻山路也是锻炼哪,走河沟还得几道水,我怕你们这几个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