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sjwx.la
    第一章 (第1/2页)

011974年的初春,还在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新教材,要到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去,住在贫下中农家里,采访当地村民,然后将西村坪的村史写成教材,供她所在的K市八中学生使用。

    学校领导的野心当然还不止这些,如果教材编得好,说不定整个K市教育系统都会使用,又说不定一炮打响,整个L省,甚至全国的初高中都会使用。

    到那时,K市八中的这一

    “伟大创举”就会因为具有历史意义而被写进中国教育史了。这个在今日看来匪夷所思的举动,在当时算是

    “创新”了,因为

    “教育要改革”嘛。文化大革命前使用的那些教材,都是

    “封、资、修”的一套,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被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们统治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虽然教材一再改写,但还是赶不上形势的飞速变化。

    你今天才写了

    “林彪大战平型关”,歌颂林副主席英勇善战,过几天就传来林彪叛逃、座机坠毁温都尔汗的消息,你那教材就又得变了。

    至于让学生去编教材,正是教育革命的标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总而言之,就是贵在创新嘛。跟静秋一起被选中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都是平时作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这行人被称为

    “K市八中教改小组”,带队的是工宣队的李师傅,三十多岁,人比较活跃,会唱点歌,拉点二胡,据说是因为身体不大好,在工厂也干不了什么活,就被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