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艰险的任务.1 (第3/3页)
在井壁上的梯子爬了上去。
顺着爬梯返回地上,刚刚脱离黑暗,马上又身至强光之中,组长适应了一下刺眼的光亮后向四周望去,发现已处在离发射基地主体200米开外的一片空地上。
利用显影仪在竖井周围继续寻找,又发现两条方向不同的足印:一条通往基地主体内部,是艾融人往返时所留;而另一条则指向库谷城市区,是艾融人与尼萨人共同留下的。
不多时,其他队员也陆续通过竖井从掩体中爬出,大家重新集结,对刚才的搜查结果进行研讨。
组长问:“除了火堆、生活废弃物、脚印外,你们是否发现了别的情况?”
一名队员说:“利用工程机械帮助所进入的大门,只是地下掩体若干出入口中的一个,不过,通往另一些建筑的出入口也是封死的,很可能同样被建筑碎块堵住,所以,竖井是逃进掩体内的人们唯一的出入通道。”
“好的。就刚才的搜查结果看,可以确定小行星撞击后是有生还者的,而根据搜查过程,还能大致想象出灾难当时指挥中心人们的情形。”
“他们逃进了掩体,并曾在这里生活过,后来便不知去向。”一名队员道。
组长“嗯”了一声后,沉思片刻捋出了头绪:“‘从甬道逃入掩体,并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这点已没必要再讨论,但是他们遗留的足迹却留给我们更多的信息,依我看,幸存者进入掩体后的情形大致是这样的——
由于掩体大门关闭后外面的冲击波随之而来,将各出入口及电力系统全部破坏,因此幸存者只能靠备用竖井出入。小行星撞击后造成的无际黑夜,逼迫着这些人只能生活在掩体中,因为黑暗不分地上地下,而在掩体中可以多少减轻些寒冷与辐射的侵袭。他们曾在掩体内点火取暖、照明并生活了一段时间,燃料与其它生活用品是从基地内废墟中找来的。从艾融人往返于灰烬与废墟间的足迹可以判定,他们负责了燃料与生活用品的寻找及运送,因为艾融星的气温比较低,而且有白天、黑夜之分,所以艾融人更加适应在寒冷与黑暗中活动。在掩体内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可能是废墟中的生活用品及燃料无法再找到,因而幸存者被迫离开这里,去往了库谷城市区。”
“何以见得?”旁边的队员还是有些不解。
“去往库谷城的脚印是单方向的,且一直延伸到我们看不到的远处。”组长手指脚印并向队员们示意说,“还有,废墟是大片的狼藉,可供给的生活用品很有限,因此他们可能没有挨过数月的长夜,便摸索着黑暗离开了这里。”他又补充道。
“幸存者果真会去库谷城吗?那里的生存条件也许更为严酷。”一名队员还是有些疑虑。
“那你说他们会怎样?”组长反问道,“生活资源没有了,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队员点点头:“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虽然未发现幸存者的身影,但毕竟找到了他们遗留的痕迹,下一步,我们应沿着去往库谷城的足迹继续寻找。”组长回答。
“这里距库谷城市区三十多公里,徒步行走吗?”另一名队员问。
“是的,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要依靠显影仪在地面循迹而行。不过可以分成3个小组,1个组在地面,2个组在子舰上休息,地面寻踪由3个组轮流进行。”组长解释并安排道。
说完,组长用通讯设备与剑豚母舰取得了联络,在向大队长汇报完搜救结果及下一步计划并得以认可后,队员们重新编组,开始了跟踪脚印、返回库谷城市区继续搜寻幸存者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