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艰险的任务.1 (第2/3页)
”组长说完,抬起手腕,对着表盘传话:“我是搜救9组,位置库谷城郊外导弹发射基地,现已到达地下掩体入口,请工程队支援。这里需要破碎并搬运建筑碎块。”
不多时,工程队的子舰徐徐降落在大沟旁,几个工作人员走下飞船,与搜救队员们交流之后,又看了看现场,随即返回子舰,发动了工程机械自动组装装置。只见外表光滑的子舰慢慢开启一扇缺口,口内的机械手臂将一些组装部件一件件放置在舰外的地坪上;紧接着,机械手臂开始组装,只用大约5分钟,一部兼破碎、装载、运输等多功能用途于一身的工程机械便神奇地出现在眼前。
驾驶员将机械开动到障碍物前,机械臂杆前端的钻头将大块的建筑碎块破碎成小块,随后,钻头自动转变成为机械抓,将残渣抓入料斗并从大沟内陆续运送出去。掩体大门随着碎块的清除逐渐显露了出来。
两扇门同样由高强度材料筑成,厚度达2米,中间还夹有50厘米厚的金属板防核屏蔽层,牢靠无比。大门的控制开关早已失灵,开启仍需工程机械帮助。这时,机械臂杆上的机械抓回缩,一束红色激光从机械抓消失的孔洞*出,并将大门切割出一个一人多高的洞口。
一股阴风从洞内迎面扑来,夹杂着潮腐的气味。眼前的黑暗与难闻的气息令队员们有些迟疑,神情紧张地注视着组长。
“有害气体远未超标。没关系,跟我来!”组长看了一眼表盘测出的气体成分与含量,说道。语气沉稳中带着无所畏惧。言罢,他打开照明设备,首当其冲从洞口钻了进去。
掩体内的电力系统早已失去作用,漆黑一片。当初设计掩体时未曾预料会遭受横祸飞灾,因此只被修建成临时避难场所,是一个地下车库般的构筑物,其内除了坚硬的顶板及四壁外,并无其它设施。在组长的带领下,队员们跟随着昏黄的灯光,脚踩坚硬的地面,亦步亦趋地深入到掩体内部,随后两两一组,借着光线开始了地毯式搜索。
细碎的脚步声在封闭的空间内隐隐作响,没过多久,某位队员兴奋的声音便在掩体里回荡起来:“这里发现了情况!”
组长马上顺着声音的方向,朝两个晃动的光点赶了过去。
距墙角不远,3盏灯的光线清晰地照亮了一片焦黑的地面,地面上还堆积着燃烧后的灰烬,旁边零散着一些生活残余物,显然有人曾在这里点火照明、取暖。而从那些凌乱的废弃物可以看出,点火人应在火堆旁生活了一段时间。组长从背包内取出红外显影仪,以灰烬为圆心,向外仔细查找了起来。
“找到了!”组长的声音有些激动。显影仪显现出脚印痕迹,且越来越多。他马上又启动仪器分析系统进行辨析,判断出是33年前遗留的足迹,而且,根据其大小、轮廓,以及必须利用仪器才能测定出的深浅程度,断定足迹是艾融人和尼萨人共同遗留的。
灰烬附近的足迹十分密集,越远离的地方越为稀疏,然而,有一小股十分集中的脚印形成一条直线,离开火堆向外延去。组长依旧俯身控制、对照显影仪,沿直线继续搜索,发现艾融人的足迹是往返的,而尼萨人的足迹只是单向远离火堆。两名队员紧随其后,与组长来到了固定在掩体另一面墙壁上的一扇铁门旁。
推了推已锈迹斑斑的门把,居然感觉门是活动的,于是三人吃力地拉动门把,随着“钢钢”的响动声,门竟然被打开了!
一屡微弱的光线从门外透进来,三人进到门内,发现里面是一座从地下直通地面的备用竖井。有光线射进,说明井的出口未被完全掩埋。组长依旧身先士卒,攀着固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