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杜大亨东山难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五章 杜大亨东山难再起 (第3/3页)

买王韵梅的选票之资。于是,王韵梅的票数渐渐回升。而谢家骅、刘德明的后台也不甘示弱,纷纷争相解囊相助。三人票数此起彼落,相持不下。在这三人的竞争中,大把的钞票流进了“难民救济协会”。

    8月20晚,“上海小姐”的角逐终于在新仙林舞厅落下帷幕,选举结果,以王韵梅为第一名,谢家骅第二名,刘德明第三名。范绍增为捧这位美人儿个人投入巨资4000万元,杜月笙援助2000余万。

    “上海小姐”选举大获全胜后,恒社弟子如法炮制,歌坛、平剧、舞厅争相效尤,纷纷评选“歌后”、“评剧皇后”、“舞后”,评选方法与评选“上海小姐”相同,选票收入全部捐献“难民救济协会”。

    在恒社弟子的大力活动下,新闻媒体紧密配合,上海各报馆、各电台几乎全部出动,成版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无论个人或者团体,无论捐款数额或多或少,翌日均可见报,对捐款者不无鼓励。使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如火如荼,捐款数字直线上升。最后顺利完成募捐20亿元有零。

    由于物价上涨迅速,“苏北难民救济协会”按照事先的安排,收到一定数额的捐款后立即由相关人员采办粮食布匹,迅即送往苏北或就地给难民分发,使救济工作随时生效。

    在此次赈灾募捐中,由于杜月笙与汪宝暄配合默契,时隔不久,汪宝暄再次找到杜月笙帮忙。

    原来,汪宝暄为建设江苏省文化事业考虑,欲将铜山、南通、淮阴、苏州、常州、镇江六地隶属于江苏省党部的6家报纸、机器、设备、人员合而为一,出一份规模庞大的日报,并且筹组“江苏文化事业公司”,以推展江苏文化事业。

    为此,汪宝暄特地往见中央党部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果夫,说江苏文化事业公司的资本额定为20亿元,要求中央予以补助。陈果夫答应补助两亿元,其余数额由汪宝暄自行募股补充。汪宝暄为“江苏文化事业公司”募股的第一个对象便是杜月笙。

    汪宝暄说明来意后,杜月笙倒也爽快,立刻说:

    “好,中央两亿,我也出两亿。”不等汪宝暄开口,杜月笙便拿起桌上的电话,打给杨管北,“汪宝暄先生兴办江苏文化事业公司,我帮两亿的忙,铜钿算大达一亿,大通一亿,你接洽一下办理手续。”

    由此,杜月笙不仅和汪宝暄成为了好朋友,也因此拉近了与系统陈果夫的关系。

    由于四川也遭受了水灾,苏北赈灾不久,四川省参议会议长向传义和何北衡也来上海募捐,两人找到市长吴国桢商量,吴国桢推脱说:

    “上海刚刚给苏北募捐20亿,大乱之后上海财力有限得很,哪里还募得出钱。”

    两个人在吴国桢那里等于吃了闭门羹,接着又去找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出面为四川募一笔赈灾款。杜月笙的态度和吴国桢大不相同。

    “我们在四川吃了几年的饭,今天四川有灾,这个忙一定要帮!”杜月笙说得理直气壮。

    几天后,杜月笙便募得一笔巨款。本来他将款项交给向传义、何北衡也就万事大吉了。但吴国桢推掉的事体由杜月笙捡起来做,会让吴国桢觉得很没面子,同时也会伤了杜月笙与吴国桢之间的和气。

    为了将这桩事体摆平,杜月笙特地请出孔祥熙,向他说明这桩事体的经过,由孔祥熙出面指定杜月笙为四川灾区募捐。对孔祥熙来说,不费一文不动一指便可以得到“大善人”的名号,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按照杜月笙的安排,孔祥熙在自家安排宴席,请四川代表和吴国桢到家里吃饭,由杜月笙作陪。席间,孔祥熙照着杜月笙给的台词,冠冕堂皇说了一番同甘共苦,倾力相助的漂亮话,说完便指着杜月笙说:

    “我已经关照月笙,马上去办这件事,一定要对得起四川同胞!”

    “是的,是的。”杜月笙马上站起来,诚恳地表示,“既然院长这么关心这件事,月笙一定遵命去办,一定办好。”

    这件事当然孔祥熙很有面子。而且由孔祥熙出面,吴国桢才也不觉的塌面子。如此一来,杜月笙既讨好了孔祥熙,又给了吴国桢台阶,而四川代表自然也晓得是欠了杜月笙的一个大人情。

    四、成了募捐专业户

    由于抗战胜利后全国各地灾害频仍,黄浦滩作为工商巨埠,各地救灾募捐莫不以上海为第一目标,邀请上海发动募捐。杜月笙由于热衷此类公益活动,又处处兜得转,劝募救灾成了杜月笙主要工作之一。正如,《杜月笙先生大事记》中所恭维的:

    “先生(指杜月笙)万方宗仰,不择壤流,故无论战时平时,无论天南地北,凡有大灾祲,大兴缮,上自政府之规划,下至地方之建设,几无役不与,无事不致力。”

    1947年7月1日,杜月笙公馆出现了五位广州来客,其中之一便是前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的女公子——女立法委员胡木兰。胡木兰一行,正是为募捐而来,她们当面恳托杜月笙,希望能在上海筹募一笔款项,作为赈灾之用。7月7日,又有国民政府副主席孙科,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联名致电杜月笙、徐寄庼、钱新之,请他们三位在上海发动赈灾募捐,以解救两广数百万灾民。

    杜月笙曾对他的恒社弟子王先青说过:“一个人不要怕给别人利用,给人利用到,还有可利用的价值。顶怕的是人家不来利用。”

    所以对这些高官的利用,他历来都是给面子的。他当下便找来徐寄庼商议。见杜月笙如此热心,徐寄庼自然满心欢喜。说到底,兜得转的关系全靠杜月笙,宣传运作跑腿等一应具体事宜,全靠杜月笙的恒社弟子,尤其王先青,已经成为杜月笙劝募赈灾的得力干将。

    这一次,杜月笙打算把募捐的功劳记到宋子文的功劳簿上。他和徐寄庼商量说:“这次主任委员一席,最好请宋院长来做。我跟你老兄,还有公展兄,我们三个担任副主任委员。你看好不好?”

    “当然再好不过。”徐寄庼表示同意,“不过,叫谁去跟他说呢?”

    “我去。”杜月笙慨然答道。

    在宋子文在上海的办公处——设在外滩的中国银行,杜月笙见过宋子文后,说明来意。宋子文时任国府委员,于行政院长刚刚卸任,对于担任“两广水灾劝募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未免踯躅。杜月笙马上说:

    “宋院长,这和行政院不生关系。你府上是广东,两广有事,就该由你出面。我们只请你担任名义,一切事体都归我们负责去做,宋先生你认为有什么不妥吗?”

    “好,就照你说的做吧。”宋子文听杜月笙如此一说,这个主任委员也有理由做,便一口答应。

    杜月笙返回十八层楼后,当即便拟定了两广赈灾劝募委员会的负责人名单:

    主任委员:宋子文

    副主任委员:杜月笙、徐寄庼、潘公展

    常务委员兼总干事:王先青

    做劝募工作,王先青已经是轻车熟路。在劝募过程中,王先青想起募得的款项的分配问题,又去请示杜月笙。

    “照说是广东灾重,广西灾轻。但广东富广西穷,宋院长又是广东人,只好让广东吃亏点。”杜月笙想一下又说,“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擅作主张,你还是去请示一下宋院长。”

    于是,王先青便去中国银行请示宋子文。宋子文对于两广水灾赈款的分配,回答得极为干脆:

    “二八。”

    王先青暗暗吃惊。尽管广东灾情重,但广东八成,广西二成,悬殊未免太大了些。

    “院长说得极是。”王先青委婉地说,“论灾情确实广东重于广西,但若论家底自是广东富庶,院长可否从这一点上着想,把分配比例改为三与七。”

    “以前都是二八,就照这个比例,把赈款分给广东、广西两地的中央银行。”宋子文沉着脸说,显然他对王先青的话很不满意。

    “在我来请示以前,杜先生还在很感慨这件事体。”王先青仍不死心,仍想改变这个比例。

    “感慨什么?”宋子文问。

    “杜先生说广东灾重,广西灾轻,可是宋院长府上是广东,院长又是全中国的政治领袖,看样子这回广东要吃点亏了。”

    “哦?”宋子文略一沉思,当下便微微一笑,说,“好,杜先生说得对,我主持这件事,广东只好吃点亏,就照三七分配吧。”

    王先青原是捏着一把汗的,听宋子文这么一说,立刻喜出望外。

    当时两广灾情严重,为解燃眉之急,宋子文经与杜月笙商量,特准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爿国家银行及广东省银行,先行垫借200亿,紧急拨往灾区。上海招募的捐款一收到,立刻归还“中中交农”及广东省银行垫款。

    为两广赈灾正在如火如荼,苏北又连降大雨,17个县一片汪洋,500万人衣食无着。于是,江苏省政府又派汪宝暄找上杜门。大上海坐地江苏,如此大的灾害不能坐视不管。但是由于粮价暴涨,100斤米售价高达7.8万元,每袋面粉售价2.7万元,在“苏北水灾救济委员会”会议上,大家商讨后一致定为募捐赈款300亿元。

    “300亿这个数字听起来大得吓人,但折合目前米价,不过只能买到40万石米,分给500万灾民,平均每十二三人得到一石。”杜月笙首先分析说,“如今米价一日数涨,而筹募这偌大的一笔巨款需要很长时间,待来日钱到手再去买米,米价尚不知翻了几倍了!我的意思,比照两广之例,请国家银行先予垫借300亿元,捐款收到,立刻偿欠。”

    杜月笙的点子大家都同意,特别是江苏省方面的来人,当然巴不得立刻拿到钱去救灾,但就是担心宋子文不会答应。

    “宋先生那边,我去交涉一下看看。”

    果然,当杜月笙把情况一说,宋子文十分为难。

    “国家财政原本困难,国家行库捉襟见肘已是家常便饭,如今两广水灾已经垫200亿,几爿银行压力已经很大,若再垫300亿救济苏北,怕是向银行方面都不好开口了。”

    但杜月笙想得是,赈灾款300亿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倘若国家银行不给垫付,等到300亿募集到手,尚不知已经打了多少个折扣了!所以,他是决心要说服宋子文。

    “上海人此刻在为两广、苏北双方面捐钱,上海人一向视苏北为桑梓,倘使四行不肯为苏北垫付这300亿,那么一定会先解决苏北的问题,再来给两广筹还五行垫的200亿。到那时,五爿国家银行垫的款项何时能够清还?所以,我想请宋先生务必要帮帮江苏省的忙,垫付这300亿元,惟有这样上海人捐款才有积极性,500亿元也要早日一起还清。”

    杜月笙虽是在与宋子文商量,但言外之意也很明白,那就是:你国家银行不给江苏垫付募捐款,我就要先给苏北募集300亿。你垫付两广的200亿什么时候给你募集起来,交给你的国家银行,怕是遥遥无期了。就算最后募不齐又能怎样?还不是你国家银行自家担着!

    宋子文深知其中利害,只好答应杜月笙,由几爿国家银行为苏北垫付募捐赈灾款300亿。如此一来,劝募工作顺利展开,按预定计划完成500亿招募任务,如期归还五爿国家银行。

    到1948年,两广又发水灾,黄浦滩再度募捐。此时王先青几乎成为募捐专家,上海大规模募捐运动的当然总干事。同年又有河南、湖北两省也曾在上海募款救灾,河南省主席张钫亲来上海面恳杜月笙。杜月笙办理赈济工作,对于任何省份,从不曾厚此薄彼。

    除了募款救济灾区,杜月笙每年冬天还要举办一次冬令接济,即为上海贫苦百姓过冬专门举行的募捐活动。“上海冬令救济委员会”必以杜月笙为主任委员,以王先青为总干事,发动上海各报各电台广泛宣传,由评剧名伶,电影明星、电台歌星义演、义唱。由于报纸电台竞相以巨大篇幅,逐日揭载冬令救济义演义唱的热烈情况,名伶、明星以及歌星们都不愿放过这个宣传的好机会,无不踊跃参加。

    自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3年多的时间里,上海滩最盛大、最空前绝后的一次评剧演出,当属杜月笙60大寿的“祝寿义演”。此次义演,既是为杜月笙拜寿,也是为灾区募捐。其义演票价之高,骇人听闻。

    原定票价分3万元、10万元、20万元、25万元、40万元、50万元6种。但到后来,黑市票价竟涨到了每张100万元。

    此次盛会,仅各界赠送花篮折合现金移作赈灾之用,为数即达3亿3千8百多万元。票房收入则达100亿之多。除去开销,一应收入拨充广东、广西、四川、江苏四省的水灾救济金,并从后5日的加演中抽出一部分,拨为清寒青年助学金,并且酌拨一部分救济在上海的贫苦伶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