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政策弊端 (第3/3页)
,甚至让农业发展停滞,严重一些就会导致农业后退了。
苏攸禾紧紧的皱着眉头,对于之前自己兴高采烈的以为‘农民最大’的这种肤浅思想开始嗤之以鼻了。看来发展农业这个政策就像当年毛主席领导的十万八千里长征一样,得慢慢来啊。
“那常婶婶,就没人给官府的人说说这个事情吗?”苏攸禾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白痴的话。
“谁敢说啊,我们桃园村倒好,田地多,山多水多的,还可以将就点。这其他村子就不行了,住的比较稠密,田地可是紧张的不行,听你常叔之前在外镇做木活的那家一家四口人才一亩地,一年收成下来的麦子勉勉强强的养活家里人,可是还要给官府将近多一半的收成,这根本就不够吃的。那家男人就去给人家当小工。给你常叔结账的时候,那家要卖了唯一一头快要下猪仔的母猪,听说这头母猪是他们家里唯一一个支出。你常叔见状便只拿了材料费,至于手工费就硬是没收。结果这个木活做的倒真是亏了。”
苏攸禾想,还是农村人实诚,这要是商人,比如,像前任的父亲,恐怕早就闹到京城去了。看来这石材叔的家和这常叔做木活的这家比起来,倒真是比较条件好多了。至少没吃的了,可以去山上找些野菜野物回来;没柴火了,可以去树林里捡点烧炕烧饭……。可是那些没有山没有树的村子,道真的只能靠那仅有的几亩田地生存了。
“哦,那家人真是很困难了。没想到常大哥人这么好的,体谅别人的难处。”蓉娘接着说道。
“你大哥那人就是那样,自家情况也不好,还要偏充好人。”常嫂听蓉娘夸赞自己的丈夫,心里还是很受用,美滋滋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今儿过来是说这绣活的,还得回到之前的话题上面去。
“先不说那些我们女人不懂的事情了,说说你昨儿的事情,可有眉目?”常嫂说着,端了一杯热乎乎的茶水递给了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