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杏山突围 (第2/3页)
;所有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得了泺州、永平,解救了京城之围。崇祯听到捷报后,在平台召见了秦良玉,并感慨万千地为她连作四首诗,第一首就是:“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这首诗,和我引用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固然有花木兰和穆桂英,但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可说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名女将,因此崇祯对她高看一眼,可说是破了千古之例。所以当我在北京受封之时,提到用女兵之事,大臣们虽然反对,但还是有所宽容,但对用女将一事,则认为已开了一个先例,断不可再开此例,以免越演越烈,女子夺子男子之军权。当时崇祯妥协了,没有给红娘子封官。
知道秦良玉的先例后,我心中就有了数,在奏章中声明:虽然崇祯皇帝授我“便宜行事”的大权,但我还是尊重朝廷意见,虽然想直接封红娘子的副总兵之职,但还是先奏明朝廷再行定夺;不过女兵二万,数量庞大,若不由女将来统领,确有诸多不便之处,由男子统兵难免会不和谐云云……不如学学秦良玉之事,给红娘子一个名正言顺的官职。不出所料,听说朝廷官员争议颇大,但崇祯顶住了压力,批复很快下来了——“准。”
我们的讨论结果是步步为营,稳步推进。
这段时间里,我们从山海关降兵身上剥来了七千多套军服,并带来了一些通晓汉语的满清降兵降将,准备利用他们玩些小动作。我本想要开路先锋全换上清兵衣服,以迷惑清军,更好探路,也利于突袭,但是宋献策坚决反对,称这是我们的一着妙棋,不必浪费在探路上。我想起突袭洛阳和开封的战例,也颇为心动,想这些奇兵,不如留着到解救锦州之围时再使用。而目前这段路,我们有三十多万人,就算清兵设伏也不怕,穿鞋的不怕光脚的,咱们和清兵拼人数,只要不出现惨败,还是大有前景的。
不过,为减少可能中伏时的士兵伤亡,我们决定把关宁铁骑留在后面断后,李家军用枪炮开路。清军最可能设伏的地点,是一段叫“十八盘”的山路,那里有不少峭壁悬崖,箭能射下,却不能射上,同时山路不宽,弯道多达十八道,是设伏兵的绝佳场所。想到我几月前在聚宝岗的设伏经历,我不由得警惕起来。
大军上了十八弯山路了,我们都十分谨慎,把粮草放在大军中间,把火枪手和大炮放在靠近前面的位置,缓步推进。
十八弯走了一千米,我们仔细地观察着两旁山坡上的动静,但一直风平浪静。走到一半时,队伍已拉成一眼望不到头的长蛇阵,这时我发现两边的山坡上有些不对劲了,于是下令,放了五发炮弹试探山坡上的虚实。不出所料,山坡上顿时有了动静,人影幢幢,惨呼声此起彼伏。我们当即按事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