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欧阳修6 (第3/3页)
持两个原则,第一,他要不能有伤国体,我总不能把当年两个最主要的执政者写的互相在掐架,现在就像富弼说的一样,要界限分明、要是非分明、要善恶分明,那怎么办呢?
那过去的几十年的历史就是两个人打架的历史,我们国家的历史就是打架的历史吗?
这个问题欧阳修脑子清楚得很。南宋的大哲学家朱熹是欧阳修的知音,他对欧阳修的评价很高,他说什么呢,他说在欧阳修的这个评价里头,在之前吕夷简贬谪范仲淹,可罪啊,这件事情做得差,我们可以说他犯了错误,严重的错误。
后边他又起用了范仲淹大书特书,一个人他的缺点错误和他的优点都是很分明的,你把它公布出来,这样对国家有好处。
所以我们说,对于一个伟大人物、杰出人物的评价要客观、要公正,只有客观和公正才对国家和民族会有长远的数不清的好处,你这样的评价公正了,人民对历史的判断和评价就会公正而原则鲜明。
欧阳修得罪人得罪得多了,这刚才说的是评价范仲淹,评价包括里边其实也牵扯到评价吕夷简的问题。
他还有一个好朋友,这个人在政治上不是多么突出,叫尹洙。这个尹洙是欧阳修在北宋前期推行
“古文运动”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同道者,大家对这个人可能比较陌生,这并不要紧,关键是看欧阳修对他的评价。
尹洙去世了,尹洙去世以后他的家人就请欧阳修给尹洙写墓志铭,这回听明白了,前头那是写神道碑立在外头的,这回就让他写墓志铭,是埋在里边的。
这没问题呀,这个好写啊,这只是文友,不是政治上的同道者,而且尹洙基本上他的主要贡献就是在古文上。
好了,墓志铭写好了,写好了人家属不干了,这回是他老婆不干,对我们家老尹你评价得太低了,写得太少了,是不是,你看他是北宋初期的
“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你对他评价就四个字,叫
“简而有法”。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地简约,对于材料的取舍非常地科学,完了。
人家属说了,家属说,就我知道还能再写两条呢。还有一条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家尹洙在北宋
“古文运动”的推动当中是首倡者,第一个提出来的,有首倡之功。第二,当时的人都写骈体文,说我们家尹洙在于破骈体立散体文的方面,他有突出的贡献。
你把这三条都得写上,而且你字得写多点。欧阳修是不会妥协的,欧阳修说什么呢?
他说当年韩愈给孟郊写墓志文,他的文风就很像孟郊。他给樊宗师写墓志文,他的文风就很像樊宗师。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纪念方式,我给你写墓志文的时候,我写的这篇文的风格,我就模仿你的风格,这是对这个伟大的逝者最好的纪念。
尹洙生前的文风就是简而有法、简而有深意,用现在的大白话来说,他的文章是非常地简练的,但是他取舍的材料是非常地精到的,他的文章是很简约,但它里边的含义是非常深刻。
我现在写他的墓志铭就用尹洙当年的文法来写,这是第一,没有错。第二,骈文和散体文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文章写得好,骈散捏到一块儿也能写,可以将骈文加入到散文当中,写散文的时候也可以用骈文的方法,写骈文的时候也用散文的方法,这个不存在功劳的问题,什么破骈入散,不存在,这不是一条功劳。
至于说首倡之功,我看未必,在尹洙之前已经有几位大将开了
“古文运动”的先河,欧阳修没好意思说,更别说以后还有我这员大将呢,因为我们大家知道,北宋的
“古文运动”真正的推动力在于欧阳修,欧阳修不但地位高,才力雄富,而且他才华卓著啊,他的推动对
“古文运动”的推动是关键性的,这个当然不必说了,但是首倡之功他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欧阳修说了,这三条你说的这意见我都不能接受,他最后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论尹师鲁墓志》,我就给你论一论我为什么要这样写的,最后说句什么话?
说想当年读我的文章里头最知己的就是尹洙,他看我的文章看得很快,不过几行之后就知道我的立意和用心。
我告诉你,我写这篇文是为了慰藉我的亡友,我哪儿考虑到给你们这些小子、你们的感受啊?
你注意到没有,这个跟刚才那态度一样,就是我之所以能写这样的文章,是因为他们当年是与我同道的人,我们是在一起共同推动
“古文运动”,共同进行政治的大的改革的。我评价的是历史人物,不是你爸爸,也不是你的老公。
在我心里,评价的人他的历史地位已经远远超越了你们亲人的地位,所以我不会为你们改变。
当时尹洙去世的时候范仲淹在旁边,范仲淹怎么能不了解欧阳修呢?他就做分工,韩琦写那墓碑,栽到墓道旁边的公开让大家能看到的,你呢就写那墓志铭。
他太清楚欧阳修会怎么写了。他就给韩琦写了一封信,信里边说呀,最近欧阳正在给尹洙写墓志铭,写得很好,词义高妙啊,可以传至于将来。
可是有一样,就是这个他对尹洙的评价可能会让有的人不满意,你说换个人写吧,影响又没那么大,是不是?
你说让别的人写吧,哪有欧阳修的影响大?可是让他写吧,他评价老是不满,就是老欠一点,难免引起别人的不满意。
而且欧阳修这人有个毛病,他写的文章不允许别人改,你要改了那是你写的,要看我的,在我的书里边,你说这不是麻烦吗?
我呀,就跟你说说,你就多写点,哎,他那儿没写的你就都写了。所以这样一来,(范仲淹)他真是很老练的一个人,这个老练是基于什么大家要知道,是基于深深的友情啊,他们的好朋友去世了,大家都是希望能够评价得好一点,人都去世了多说点好话。
可是欧阳修他知道,那是当过谏官的人,那是跟皇上吵过架的人,那谁都不怕,是不是,他的原则定了谁都甭想改,那怎么办,只有改韩琦的了,你多写点吧,韩琦的那个墓碑那文字比他的墓志铭多出两三倍去,那人家家里人看了肯定欢喜啊,是吧,你看这才像个样子是不是?
哪像你那个抠抠搜搜的写那么点字?这个问题上,我们来看什么问题呢?
欧阳修这个人他是一个内心里边始终坚持公道的原则,我认为真理是怎样的就是怎样。
有时候真理很难看的,没事,这是真理,真理就这么难看,摆出来就行。
这样的原则,这样的鼓励,就让欧阳修的人格成为宋代士大夫中间特别具有代表性。
范仲淹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人格风范。欧阳修的人格风范那是什么呢,就我刚才说的,坚挺、挺拔、绝不弯曲,而且他的原则你说不出什么来,他确实是对的。
我们说通过这两件事,这两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就能看出来欧阳修人格的特点,但是他不改初衷,可我告诉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欧阳修终于朝廷没说的,忠于圣上也没错,但这种忠诚有时候也会铸成大错,在后边的经历当中,欧阳修的忠诚就害了一位大忠臣,要问这个忠臣是谁,欧阳修是怎么不自觉地害他的?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