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国破山河在,风骨尚长存——!! (第2/3页)
略懂几分军略,尚请父皇指正。”
始皇听罢,面露赞许之色,缓缓点头。
“太子身为储位继承者,理政为先,但兵法同样不可不学。”
“我大秦立国仰赖武功,虽四海归心,也不可忘边疆之警。”
扶苏郑重点头:“儿臣铭记于心。”
“南宋虽势单力薄,但其自毁长城的失误也不容忽视。”
……
汉武帝时期!
“陆秀夫背负少帝跃入沧海,十万军民追随,情义之重,不逊于楚霸王自刎乌江。”
刘彻不禁由衷感慨。
即便南宋政局千疮百孔,朝纲混乱。
单凭这般忠义之举,便已远胜北宋的徽宗与钦宗。
若北宋二帝亦有此志,靖康之辱未必会发生!
想起那羞耻的一幕幕,刘彻眉宇间怒火难掩。
“不过观南宋朝政,腐败如烂木,江山犹如风中残烛,其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然若论气节,崖山殉国者远胜那些贪生怕死之辈,真正称得上‘汉家风骨’。”
言语之中,刘彻对北宋二宗满是鄙夷!
那二人,实在丢尽了皇族颜面!
“据儿,你要记住。”
“虽说尚武之国多陷战火。”
“但太平之世若忘战,也必生祸患!”
这是刘彻对太子刘据的谆谆教诲。
他深深的明白,太平盛世的皇帝往往沉湎安逸,而忘记了兵锋的重要。
而大宋的覆亡,正是因文臣专权,轻视兵权所致!
若当年有文武双全之将,崖山也许不是终章!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刘据深深一躬,眸中闪烁坚毅之光,望着远方天幕。
靖康之耻,他会永远铭记于心。
绝不能重蹈徽钦覆辙!
怎能眼睁睁看着后宫被辱、宗族蒙羞却不作声?
大汉子孙,岂能如此无胆?
哪怕手握三尺长剑,也要死战到底,捍卫国威!
宋室之辱,绝不可重演!
……
贞观时期!
太极殿中一片沉默。
李世民与李承乾、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俱都神色凝重,凝视着眼前的天幕。
崖山海战之末路,竟如此惨烈震撼。
这一幕,远超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