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五章西凉来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五章西凉来使 (第3/3页)

变时,守卫宫门的千牛卫竟有半数是临时征调的新兵,心中一沉:“父亲,大唐表面繁华依旧,内里却似朽木。武周遗党与李唐旧臣争斗不断,朝堂政令朝令夕改,边防军饷时常拖欠......”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亲卫统领神色慌张地闯进来:“陛下!吐蕃使者求见,已到宫门!” 李重冒与李墨昶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不安。片刻后,一个头戴金冠、身披氆氇的吐蕃使者大步而入,腰间镶嵌绿松石的弯刀寒光闪烁。

    “西凉王,” 吐蕃使者操着生硬的汉话,语气却充满威压,“赞普听闻大唐内乱,特命我送来厚礼。” 他拍拍手,门外涌入数十名吐蕃武士,抬着的木箱打开后,竟是成堆的黄金与精良的吐蕃兵器。李墨昶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这些看似礼物的东西,分明是赤裸裸的诱惑。

    吐蕃使者阴笑着说:“赞普说了,只要西凉与吐蕃结盟,共伐大唐,河西之地尽归西凉。若不然......” 他突然抽出弯刀,寒光掠过李重冒的咽喉,“吐蕃铁骑踏平西凉,不过是旬月之事。” 殿内气氛瞬间凝固,亲卫们纷纷按住刀柄,却被李重冒抬手制止。

    送走吐蕃使者后,李重冒在书房独坐至天明。第二日,他召集群臣商议,朝堂上争论不休。主战派高呼 “大唐有恩于西凉,不可背盟”,主和派则忧虑 “吐蕃势大,大唐自顾不暇,西凉独木难支”。李墨昶沉默不语,他想起长安街头那些面黄肌瘦的流民,想起王玄策曾私下说 “陇右防线形同虚设”。

    深夜,李墨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阿史那隼神色凝重:“公子,吐蕃使者秘密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李墨昶披上外衣,在庭院的暗影中见到了吐蕃使者。对方这次没有了白天的嚣张,而是低声说:“李侍郎,赞普知晓西凉难处。只要你们假意结盟,吐蕃绝不为难西凉百姓。待拿下大唐,西凉可保一方安宁。”

    这番话让李墨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回到住处,他取出那半块虎符,青铜的凉意透过掌心。当年太宗皇帝赐下虎符时,西凉与大唐曾有过生死与共的情谊。可如今的大唐,真的还值得西凉以举国之力相护吗?

    就在李墨昶犹豫不决时,长安传来消息:李显沉迷酒色,朝政被韦后把持,边防军因粮饷不足哗变不断。与此同时,吐蕃大军开始试探性进攻陇右,大唐守军一触即溃。李重冒的病情愈发严重,他将李墨昶唤到病榻前,气若游丝地说:“昶儿,为父恐怕等不到...... 你要为西凉百姓......” 话未说完,便永远闭上了双眼。

    国丧期间,吐蕃使者再次登门,这次带来了赞普的亲笔信:“三日后若不答复,大军即刻西进。” 李墨昶站在凉州城头,望着远方连绵的雪山。西凉百姓的安危、大唐昔日的恩情、吐蕃的威逼利诱,无数念头在他脑海中盘旋。城下,百姓们排着长队领取救济粮,老人们的叹息声随风飘来。

    最终,李墨昶做出了决定。他召集群臣,宣布与吐蕃结盟。消息传出,西凉举国哗然,不少老臣以死相谏。李墨昶跪在宗庙前,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重重叩首:“祖宗在上,非昶儿不忠,实乃为保西凉万千子民......”

    结盟仪式在边界举行,李墨昶与吐蕃大将歃血为盟。看着吐蕃军旗在西凉土地上飘扬,他的内心五味杂陈。然而,吐蕃并未信守承诺。结盟后不久,便以 “协防” 为名,派兵进驻西凉各重要城池,还强行征收粮草、马匹。西凉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咒骂李墨昶是 “卖国贼”。

    李墨昶暗中联络旧部,试图反抗吐蕃的压迫。他派阿史那隼秘密前往长安,想寻求大唐援助,却得知韦后之乱爆发,李显被毒杀,大唐陷入更大的内乱。阿史那隼带回的消息,让李墨昶最后的希望破灭。

    在吐蕃的高压统治下,西凉百姓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李墨昶表面顺从吐蕃,暗中组织义兵。一日,他收到一封密信,竟是王玄策所写。原来,王玄策因直言进谏被贬,如今在陇右招兵买马,准备抗击吐蕃。信中写道:“墨昶兄,大唐虽乱,但血性未灭。若西凉愿反戈一击,我等里应外合,或可扭转局势。”

    李墨昶握着信,泪水夺眶而出。他终于明白,投靠吐蕃从不是保全西凉的良策,唯有奋起反抗,才能夺回西凉的尊严。他立即召集心腹,制定起义计划。然而,就在起义前夕,吐蕃人察觉了异动,大军将凉州城团团围住。

    城破之时,李墨昶手持虎符,站在王府的断壁残垣中。吐蕃大将举着弯刀步步逼近:“叛国者,当诛!” 李墨昶大笑:“我背叛的从来不是西凉!” 说罢,他将虎符奋力向天空抛去,虎符在夕阳下划出一道金色的弧线,随后重重摔在地上,裂成碎片。与此同时,远处传来喊杀声 —— 王玄策率领的唐军及时赶到。

    混战中,李墨昶身中数箭,却仍挥舞着长剑拼杀。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父亲李重冒,看到了长安的繁华,看到了西凉百姓的笑脸。最终,他倒在血泊中,手中还紧握着虎符的残片。

    这场战乱过后,西凉元气大伤。但李墨昶的故事却在百姓中流传开来。有人骂他是叛徒,有人赞他是英雄。而在敦煌的壁画中,一位身着胡服的将军,手持半块虎符,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动荡年代里,西凉人不屈的抗争与无奈的抉择。

    多年后,大唐平定内乱,重新收复河西。当新的节度使来到西凉时,百姓们将李墨昶的故事讲给他听。节度使望着残破的城墙,长叹一声:“在那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又有谁能真正分清,何为忠,何为奸?”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