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三章南宋来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三章南宋来使 (第2/3页)

期望,定当竭尽全力维护盟约,若有半点差错,臣愿以死谢罪!”

    秦桧言辞恳切,态度坚决,让盛唐皇帝心中的疑虑渐渐打消。经过一番权衡,盛唐皇帝终于开口:“好!朕就给南宋一个机会。不过,议和条款还需细细商议,鸿胪寺即刻安排,秦爱卿且先在驿馆休息,等待下一步通知。”

    秦桧大喜过望,再次叩首谢恩:“谢陛下隆恩!臣定当全力配合商议,确保议和顺利进行。”

    退出皇宫后,秦桧松了一口气。然而,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议和条款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南宋王朝的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在驿馆中,秦桧还没来得及休息,便有不少人前来拜访。有盛唐的官员,想从他这里打探南宋的虚实;也有商人,想提前了解互市的商机;甚至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试图拉拢他,为自己谋取利益。秦桧深知这些人的目的,表面上热情接待,言辞谨慎,不透露半点关键信息,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在接下来的议和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与此同时,在临安的南宋皇宫内,赵不疑也在焦急地等待着秦桧的消息。他不知道秦桧能否成功议和,也不知道议和的条件是否能让南宋承受。朝堂之上,主战派和主和派依旧争论不休,让他心烦意乱。

    而在盛唐的暗处,一股暗流也在悄然涌动。一些势力并不希望两国议和,他们妄图通过战争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开始暗中谋划,准备破坏议和之事,一场新的危机正在向秦桧逼近……

    驿馆的夜晚,秦桧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议和之事看似有了转机,但他清楚,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秦桧警惕地起身,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谁?” 他低声喝道。

    “秦大人,是我。”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秦桧打开门,只见一个身着黑衣、蒙着面的人闪身而入。

    “你是何人?深夜到此何事?” 秦桧目光如炬,盯着黑衣人。

    黑衣人摘下蒙面巾,露出一张陌生的面孔:“秦大人勿惊,在下乃受他人之托,前来给大人送个消息。”

    “什么消息?”

    “秦大人,您可知,朝堂上虽有不少人支持议和,但也有一股势力在暗中反对。他们计划在议和条款商议之时,制造混乱,破坏议和。而且,他们还打算对大人不利,您务必小心。”

    秦桧心中一紧,没想到反对议和的势力竟然如此迫不及待。“你为何要告诉我这些?背后之人又是谁?”

    黑衣人摇摇头:“大人,我只是个传话的,其他一概不知。不过,大人若想顺利完成议和,就必须早做准备。” 说完,黑衣人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秦桧关上门,在屋内来回踱步。他知道,这个消息虽然不知真假,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立刻召集自己的心腹随从,商议应对之策。

    “大人,既然有人要对您不利,我们不如加强戒备,减少外出,以防不测。” 一个随从建议道。

    秦桧却摇摇头:“不行。议和之事刻不容缓,我必须亲自参与每一次谈判,否则难以争取到有利条款。我们要主动出击,查出这股反对势力的底细,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阴谋。”

    接下来的日子里,秦桧一边积极参与议和条款的商议,一边暗中派人调查反对势力。在谈判桌上,他据理力争,与盛唐的官员们激烈交锋,为南宋争取更多的利益。而在私下里,他的调查也有了一些进展。

    原来,反对议和的势力是以一位亲王为首。这位亲王手握兵权,野心勃勃,一直想通过战争建功立业,扩张自己的势力。他不甘心议和让自己失去这个机会,于是联合了一些武将和朝中大臣,准备在关键时刻破坏议和。

    秦桧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要想让议和顺利进行,就必须想办法瓦解这股反对势力。他决定从亲王身边的人入手,寻找突破口。

    经过一番努力,秦桧找到了亲王的一个亲信。他用重金贿赂这个亲信,并许诺若议和成功,会在南宋为他谋得一份富贵。亲信经不住诱惑,答应为秦桧提供情报,并在适当的时候在亲王面前说一些议和的好话,动摇亲王的决心。

    然而,就在秦桧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又一个危机降临了。有人在长安城中散布谣言,说秦桧与南宋的敌对势力勾结,此次议和是一场阴谋,目的是为了削弱盛唐的实力。谣言迅速传播开来,长安的百姓们议论纷纷,对秦桧和南宋的议和充满了怀疑和不满。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秦桧该如何化解,保住来之不易的议和成果呢?

    谣言如汹涌的潮水般在长安城内蔓延,秦桧的驿馆外不时聚集着愤怒的百姓,他们高声叫嚷着,要求将秦桧驱逐出长安。驿馆内,秦桧的随从们个个神色慌张,不知所措。

    “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再这样下去,恐怕议和之事就要彻底泡汤了!” 一个随从焦急地说道。

    秦桧却出奇地冷静,他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说道:“此乃有人故意陷害,目的就是破坏议和。我们不能自乱阵脚,必须想办法澄清谣言。”

    他立刻派人去联络与自己交好的盛唐官员,请他们在朝堂上为自己辩解。同时,他亲自写了一份告示,详细说明了南宋求和的原因以及议和对两国百姓的好处,并派人在长安城内四处张贴。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立刻见效。百姓们依然对谣言深信不疑,街头巷尾,关于秦桧和南宋的负面议论不绝于耳。更糟糕的是,盛唐朝堂上,反对议和的势力也趁机发难,要求皇帝终止与南宋的议和谈判。

    关键时刻,秦桧决定铤而走险。他请求面见盛唐皇帝,打算当面向皇帝澄清事实,争取皇帝的信任。

    在皇宫大殿上,秦桧面对皇帝和满朝文武,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臣自出使以来,一心只为两国和平,从未有过半点私心。如今谣言四起,实乃有人故意陷害,目的就是破坏来之不易的议和局面。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臣一个清白,也还两国百姓一个和平的希望。”

    “秦爱卿,你说这是有人陷害,可有证据?” 盛唐皇帝问道。

    秦桧从怀中掏出一份密信,呈给皇帝:“陛下,这是臣暗中查到的证据。有人收买了一些地痞流氓,让他们在城中散布谣言。而这背后的主使,正是反对议和的势力。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破坏两国和平,实在是罪大恶极!”

    盛唐皇帝看完密信,脸色阴沉下来。他没想到,自己的朝堂上竟然有人如此胆大妄为。“来人,立刻将涉事之人捉拿归案,严加审讯!” 皇帝怒声喝道。

    随着涉事人员被抓,谣言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那位企图破坏议和的亲王也被牵连其中,遭到了皇帝的斥责和惩罚。

    谣言平息后,议和谈判继续进行。这一次,反对议和的声音小了许多。秦桧抓住机会,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最终与盛唐达成了一份相对有利的议和条款。条款规定:南宋割让边境三城给盛唐,每年进贡一定数量的金银、丝绸、瓷器等物;盛唐则保证不再对南宋发动战争,并开放边境互市,促进两国贸易。

    议和成功的消息传来,临安的南宋皇宫内一片欢腾。赵不疑大喜过望,对秦桧的表现赞不绝口,立刻下旨重赏秦桧及其随从。

    长安城大明宫的宣政殿内,鎏金烛台摇曳,将秦桧与盛唐宰相张目灵的身影映在雕龙柱上,扭曲成诡异的形状。历经半月唇枪舌剑,《唐宋和约》终于要在今夜加盖两国玉玺,可秦桧摩挲着袖中密信,指尖沁出冷汗 —— 三日前,南宋暗卫冒死送来消息,赵不疑在临安秘密整军备武,意图待盛唐放松警惕后夺回失地。

    “秦大人为何迟迟不动笔?” 张目灵推了推玉制蹀躞带,乌纱帽上的蝉纹随着动作轻晃。他身后二十四名持戟武士甲胄锃亮,腰间所佩横刀正是盛唐赫赫有名的百炼钢刀。

    秦桧强作镇定,蘸墨的笔在黄绢上悬停:“如此盟约事关两国百年大计,宰相大人不觉得条款中关于商税比例……”

    “秦大人!” 张目灵突然拍案,震得青铜香炉中檀香灰簌簌而落,“贵国既已愿割让云州、朔州、蔚州三城,又承诺岁贡白银二十万两,此时再谈条件,莫不是南宋另有图谋?”

    殿外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金甲侍卫疾步入内:“启禀宰相,城门守军查获十辆马车,满载硝石硫磺,驾车人自称是南宋商人!”

    秦桧瞳孔骤缩,这分明是赵不疑提前运往盛唐境内的战备物资。他瞥见张目灵嘴角若有若无的冷笑,突然明白自己从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