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八章 :祸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八章 :祸福 (第3/3页)



    ……

    刘邺一进来,刚换好干爽衣服,幕僚萧公瑾就走了进来。

    此人一进来,就见刘邺穿着件黑色长袍子,头上随意用额带绑着,尽显世家潇洒,忍不住赞叹句:

    “使君,咱们去光州的人回来了。”

    刘邺笑道:

    “如何?见到那赵大了吗?”

    萧公瑾点头:

    “嗯,他们送完信后在偏厢等了一会,那赵怀安就来了,之后就是吃酒,临走时,又每人送了一贯钱,他们都把钱交上了。”

    刘邺摇头:

    “钱就让他们收下吧,不然让下面人说我刘邺不能容下面人挣钱呢。”

    然后他就意味莫名道:

    “这赵大果然会做人,据说此人在西川的时候就善拉拢人心,临走时,不晓得多少西川将去渡口送他,这人不简单。”

    想了想,他便对萧公瑾道:

    “那赵大能来扬州吗?”

    萧公瑾想了下,判断道:

    “应该是托辞不来,高使相的书信也说了,此人外恭顺,实桀骜,不是能久居人下之辈,而越是这样的人,越会多想。当年安禄山居渔阳十余年不敢入朝,为何?不就是担心自己虎兕困于柙,身不由己?依在下看,赵刺史其心亦不远矣啊。”

    可刘邺听了这句话后,凝重道:

    “楚瑜是说赵大这人类安禄山?”

    萧公瑾一听刘邺应激,暗道坏了,忙摇头解释:

    “那赵大如何能做安禄山呢?其不过是一介小小刺史而已。”

    却不想萧公瑾的一番话,打开了刘邺的想象。

    那赵怀安为国立功,那安禄山也是如此,那赵怀安善拉拢人心,那安禄山更是如此,那安禄山麾下胡汉杂之,这赵怀安据说来光州的时候,船上羌人、夷人、党项一堆。

    那安禄山貌忠实奸,这赵怀安也是外恭顺,实桀骜,如此一样样,不都对得上?

    想到这里,刘邺连忙在桌上挥笔写了一封信,喊外面的门子进来,让他速送往西川高骈处。

    不过此时高骈已经深入南诏,一时联络不上,那就在成都等候,务必要将这信送到高骈手里。

    吩咐完后,刘邺有点不放心,踱步走了两步,对萧公瑾道:

    “你觉得一旦光州叛,以我淮南实力,能定否?”

    此时萧公瑾后背一身汗,他真恨自己乱比喻,这不是给自己招祸吗?

    于是连忙道:

    “使君,此前颜刺史汇报,说赵怀安此人麾下精兵至少千人,义从数千,尤其是有一支人数五百多的马队,这在淮南绝无仅有,以我幕府的兵力,要想擒住此人也是有点力有不逮。”

    说完萧公瑾又补了一句:

    “那赵怀安虽桀骜了些,但高使相也说了,此人需善加引导,能成为社稷干城,如果此时使君就以赵怀安为敌,恐会将此人越推越远。”

    刘邺琢磨了下,点头,承认萧公瑾说的是这么个道理。

    他想了想,就对萧公瑾叹道:

    “如今天下骚然,我淮南也需整经备武,中原草寇已有坐大风险,那王仙芝竟然打下了濮州、曹州,如今兵众数万。又有数支草寇聚啸呼应,有一寇为黄巣,你可听过。”

    萧公瑾心中一紧,黄巢这人他们扬州人如何能没听过,他们本道黑下来的盐,都是通过中原的土豪们贩出去的,这黄巢就是其中一员啊。

    他不露声色,对刘邺道:

    “许是哪家土盗之流,不足为虑。”

    刘邺也是这么想的,但还是表明态度:

    “中原草寇蜂起,我淮南也好不了哪,庞勋溃卒遍地,浙西叛军至今还不能剿平,这会极大影响漕运,你去料一料本藩兵马,到时候都用的上。”

    刘邺三言两语给萧公瑾安排了个苦活,虽不情愿,但还是领了。

    然后就听刘邺自己笑道:

    “现在有个赵大也好,来不来扬州都行,但这匪他得剿!就从他光山开始,那帮江匪、山棚,本使早就想诛之!”

    萧公瑾这才舒了一口气,正要问给其人多少军饷,却见刘邺自己说道:

    “至于军饷和开拔?之前这人不是托霍山县令要黄金四百两嘛,给他,这就是他的军饷了。”

    萧公瑾抬头看了一眼,忙唱喏。

    然后就在刘邺的示意中退下了。

    出了厅,萧公瑾就叹了一口气:

    “使相对赵大算计如此,未知祸福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