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祸福 (第2/3页)
的底。
当然,要是判断失误,他肯定要承受更大的损失,可要是正确了,他这一笔就能大赚!
这就是商人,他们从来不是挣互通有无的钱,他们挣的是胆子的钱,是风险的钱!
在这个时代,就没人比赵怀安更懂这样的商业操作。
所以赵怀安激动啊,把办茶榷场当成了发展光州和保义军的首要大事来办。尤其是他后面还要落地军中的义保制度,还要开办钱庄,这一件件事,都要靠钱!
搞社团,搞军队,搞项目,从来都是先搞定钱,钱够了,项目就成了一半。
甚至为了集中精力,准备后续入山剿匪,赵怀安直接推掉了淮南节度使刘邺的事。
那日,刘邺来信给他,就是说一件事,就是让赵怀安去扬州。
实际上,赵怀安理应在到州后安堵四民后,就去扬州向节度使刘邺拜谒。
淮南虽然是朝廷掌控较多的一个道,下面各州、县的正官也普遍是朝廷来任命的,可淮南藩依旧是藩,它也遵循这个时代的规则。
那就是节度使只要加上观察使之职的,就能对藩内一应州、县长官有监察之职,是藩内的最高行政长官。
而这位节度使刘邺,正有观察使的头衔。
就好像下面的县令要来赵怀安这边拜谒一样,不拜谒的少是训斥,多是责罚,几乎成了试探地方上的态度的重要手段。
可当刘邺”纡尊降贵”,甚至亲笔寒暄一番后,期望能在扬州见到他,咱们赵大依然拒绝去扬州。
当然,他让张龟年写了一份措辞极为卑谦的回信,这个功夫肯定是要做的,然后以境内山棚下山作乱为由,表示要先将境内匪情平息了,才好去扬州叙职。
可除了这原因,还有几个原因是不能放在台面上讲的。
赵怀安自那日在木楼里见过高骈的手段后,就晓得这帮搞权力斗争的,最惯用的,就是骗过去,杀!
他赵怀安在光州,那刘邺能奈他何?可要是他离开光州去叙职,他能带几个人去扬州啊,到了那地方,生死不还是看刘邺的底线?
可赵怀安早就从李师泰、庞从这些人口中得知了刘邺的人品,那是连武夫都自残形愧,他之前在寿州刚动了这人在地方上的利益代表,他过去了,能有好果子吃?
所以你刘邺越是“纡尊降贵”,越是礼下于人,他赵怀安就越不敢去。
什么时候他可以去呢?
带精兵一万,直上扬州,如此才稳当!没有?那就先苟在光州吧!
至于刘邺生气,后果会不会很严重?他赵大管你许多!
信都回你了,理由也给了,还想咋样?
真当他这个刺史不跋扈啊!
……
与此同时,赵怀安这边因梅雨而在小厅快活时,远在东南九百里外的扬州,节度使刘邺却在风雨中奔波。
扬州是大唐的第一经济重镇,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它绝佳的地理优势。
它的北面是堪比中原的淮东大平原,这里自徐州以来就是天下粮仓,民丰物饶。而它的南面,则是吴越太湖平原,这里是天下经济重地,丝绢、茶叶为天下之富。
但这还只是扬州得天独厚的一部分,它最重要的地理优势,就是在它南面的长江和西面的那条大运河。
自隋炀帝挖掘大运河后,他将帝国最后的体面留在了扬州,就是因为扬州这里为长江和大运河的枢纽,他坐镇在这里,就可以用江南的物资来支援洛阳,当年王世充能在洛阳和占据中原的瓦岗军战成那样,来自江淮的物资占了绝大作用。
而此时的大唐也是如此,作为运河和长江的枢纽,整个南方的物资都在扬州这里中转集中,然后从扬州这边出发,经运河转往长安。
而且不仅是内河水运,扬州还有海运,当时江穿都是停瓜洲北面的扬子津码头,然后船队直接可以航行进入城区,而海运则是停在扬州东面的海陵,在这里再换船进入内港。
所以如果赵怀安来了扬州后,他会感觉很熟悉,因为这里就是大唐的魔都!
一座通达江海的巨型工商业城市。
可成也江海,失也江海,当梅雨季节到来时,这座城市也要比别的城市承受更多的考验。
此时,在一众武夫中底细甚低的淮南节度使刘邺,刚刚结束了堤坝、仓库的巡查,在风雨中赶回城中的衙署,准备在那里办理剩下的公务。
任谁看到这么一位沐雨栉风的节度使,都要感叹一句:
“真是好官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