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五章 北疆大都护令,荡平高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五章 北疆大都护令,荡平高昌 (第2/3页)

上,泪水浸湿了他胸前的锦缎。

    “可是他们都没了……父亲虽然贪权,可他从未害过别人啊……”

    好吧!

    又是一个从小生活在父母编织的童话世界中的孩子。

    她所理解的父亲,只是阿尔库斯让他看到的形象。

    真以为她父亲是个贪权的好人呢。

    但毕竟人都死了,李骁自然也不会给那个老头拆台。

    让塔吉古丽心中一直保持着对老头的高大形象好了。

    良久,塔吉古丽的哭声才渐渐低下去,只余抽噎。

    李骁扶起她,见她眼皮红肿如核桃,不由得放柔了语气:“你先歇着,等第二镇的消息传来,本都第一时间告诉你。”

    他唤来侍女好生照看,转身走出内室时,脸上的温和已褪去大半。

    站在廊下望着高昌的方向,眼神又冷了几分。

    安抚塔吉古丽是必要的,但若因此改变既定的战略,却是万万不能。

    高昌的棋局,才刚刚走到最关键的一步。

    而内室的帐幔后,塔吉古丽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泪水再次涌了上来。

    她不知道这场复仇背后藏着怎样的算计,只知道那个曾给她梳辫子的父亲,再也回不来了。

    ……

    此时已是三月初,最凛冽的寒气悄然退去,金州的冰雪顺着沟壑消融,露出底下黑褐色的土地,草根也开始冒出嫩芽。

    龙城外的旷野上,融化的冰雪在马蹄下汇成浅浅的水洼,一支庞大的骑兵军队正列队聚集。

    将士们身披黄色棉甲,头戴缨盔护颈,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一人三马的配置让队伍显得格外雄壮,战马背上驮着武器、粮食、帐篷、被褥等物资,在晨光下泛着沉甸甸的光泽。

    城门外,李骁望着面前身穿黄甲,披着黄色披风的秦春生,语气凝重。

    “二舅,大漠乃是我北疆重镇,如今高昌局势未明,你驻守在此,既要稳住后方,也要随时准备策应前线。”

    秦春生右手抚胸,重重点头:“大都护放心末将定会守好大漠,绝不让任何乱兵踏入半步。”

    攻克高昌后,北疆的疆域将直接南扩千里,高昌会成为北疆南部的新边界。

    届时,李骁会命第二镇驻守高昌,东连甘肃,西与二虎合力蚕食东喀喇汗国。

    而秦春生将率领第一镇麾下的第二万户驻守大漠。

    那时的大漠会成为北疆腹地,外敌攻入的可能性极低,一个万户的兵力足以保其安稳。

    叮嘱完毕,秦春生转身对着麾下大军扬声喝道:“出发!”

    黄色的日月战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第二万户的骑兵们踏着冰雪消融后的泥泞,队伍如一条黄色的长龙,缓缓向着大漠方向前进。

    李骁目送大军远去,返回城中之后,策马来到九猛安合的府邸。

    “拜见大都护。”

    九猛安合亲自来到府外迎接。

    “不必多礼。”

    李骁挥手示意,直奔主题道:“去年秋天定下的扩军之事,该重新捡起来了。”

    九猛安合是北疆的老将,黝黑的脸上刻满风霜,他躬身道:“大都护说的是。”

    “冬天冻土难行,征兵之事确实迟缓了些,如今冰雪消融,正好召集各万户青壮,开始训练。”

    去年攻克河西走廊后,李骁便下了扩军令,奈何寒冬来临,诸事停滞。

    而且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是安置移民,征兵之事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如今春意渐浓,正是整军备战的好时机。

    “夏国俘兵要重点筛查,合格者编入六镇,先把军纪练起来。”

    李骁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北疆的军纪可不是夏国,违反军纪是真会杀头的,这点必须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刻在骨子里。”

    “最重要的一点,我北疆不允许失败,更不允许投降,无论将领还是兵士,都必须血拼到底。”

    “他们以前的坏习惯,要改一改了。”

    九猛安合微微点头道:“大都护放心,属下定会让老兵带着他们先学军规,每日晨操前背诵军纪,违令者当场重罚,绝不姑息。”

    他取来账册翻开,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名字:“目前已编入军中的夏军战俘有一万余人,全部列为兵士,视军功升职发赏。”

    “按照大都护规定的兵额,我们还需要继续征召两万五千新兵。”

    他指着兵册上的汇总数字解释道。

    曾经的六镇兵额是每镇一万人,如今李骁准备将第一镇扩充至两万人,其他五镇各扩至一万五千人,总计需要征调三万五千人。

    目前已经征召了一万多名新兵,还有两万多的差额待补。

    这对北疆来说并非难事。

    想当初李骁整顿河西战俘,得五万库里新军步兵。

    后来又俘虏五万多名夏军精锐,再加上众多运粮民夫,以及大量河西青壮。

    从中挑选三万五千人简直易如反掌。

    只不过这些新兵多是民户,平日里靠耕种公田过活,别无其他收入。

    而除了武卫军,其他诸镇都没有固定军饷,所以此次征兵主要针对那些无需养活家人的单身汉。

    军中管饭,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最是合适。

    “但最重要的,还是得尽快开启下一轮战争。”

    九猛安合合上账册,语气里带着老军伍的通透:“只有不断抢掠,这些新兵的腰包才能迅速鼓起来。”

    “才有能力买女奴,或是自己抢来女人,在北疆落地生根。”

    他说着自己的征兵计划:先从再从移民中筛选单身青壮,优先录用有过战争和狩猎经验的汉子。

    剩下的全部从夏国俘兵里挑出精锐补充缺额。

    李骁时不时点头,听到不同意见便及时提出。

    九猛安合沉声总结道:“按此进度,最迟初夏,六镇就能补齐全部兵额。”

    “到那时,北疆六镇总兵力将达到十万人。”

    李骁望着窗外开始融化的积雪,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十万人马,足够他在西域和中原掀起更大的风浪了。

    这些新兵既是北疆扩张的利刃,也得靠抢掠来稳住人心,只有让他们在战争里尝到甜头,才能真正成为扎根北疆的铁血战力。

    两人又商议了半个时辰,从新兵的伙食标准到布面甲的换装,事无巨细。

    李骁颔首起身,走到地图前再次审视。

    初夏的北疆,十万人马蓄势待发,无论是东进中原,还是西击王廷,都有了足够的底气。

    而就在李骁刚刚回到大都护府,脱下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