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八十四章 切磋琢磨,渐入佳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八十四章 切磋琢磨,渐入佳境 (第2/3页)

 众人皆笑,化妆组长和小刘助理走过来,又回了简易化妆间。

    这一通调整,又是半小时过去了。

    那为什么之前没有发觉这一点呢?

    这就要提及张一谋这位导演的创作思路了。

    对于《山楂树之恋》这样的乡村、纯爱、年代电影,他给包括摄影、灯光、服化道等所有部门设定的基调是“顺其自然”。

    在摄影器材选择上,没有使用最先进的Red-one等数字设备,选用了胶片和数码两便的F35。

    在光线构图上,绝大部分都选用自然光,制造一种融入时代的舒适感。

    让观众看上去就像走进了时代,走进了画中,和普通青龙村的村民一起劳作,生活在那个滤镜不是那么鲜亮的年代。

    绝不会像《黄金甲》或者奥运会开闭幕式一样,通过光线和构图的强化来塑造戏剧感,而是选择把人物和环境的反差亮度间距做好平衡,用高度写实的自然光效,娓娓道来这个故事。

    因此,小刘此前在化妆间中被认为已经足够“扮丑”的妆造,在刚刚的自然光下,仍旧被基底的美貌冲破了藩篱。

    搞得像个落难公主。

    这不是张一谋想要的,她要的是一个纯正的女知青形象。

    只能说21岁的刘伊妃,想要实现她突破固有角色和定式形象,最大的障碍就是这张被羡慕嫉妒恨的脸。

    在《历史的天空》中,她扮演的是一个父母均为哈佛、斯坦福高知的、从小家庭生活优渥的华裔女作家。

    这种形象其实跟刘伊妃本身条件差别不大,她在去中国采访的戏份里还穿的是时髦的碎花抹胸裙装呢。

    但到了《山楂树之恋》,就如同她自己所讲,真可谓是一个“革命性”的形象挑战了。

    她遭遇了跟莱昂纳多一样的宿命。

    约莫半小时,小刘再一次回到现场,其他场务工作已基本就位,就等着两位男女主进入状态了。

    张一谋和路宽又从摄影机里仔细瞧了瞧她的“扮丑”形象,这次可以说效果颇佳了。

    眉形修得平直了一些,眉锋压淡,用灰棕色的眉粉做了些毛糙感。

    颧骨上又加深了一些土黄色的暗影,毕竟是“家道中落”的小资小姐,身材经过这段时间的瘦身减肥算是过关,但气色不能还是这么好。

    一番不算波折的波折,上午9点多,拍摄总算开始了。

    张一谋决定先拍一段静秋与老三初识后试探性互动的桥段:

    静秋在村口石桥边低头整理教材,老三佯装路过递还她掉落的笔记本,两人手指短暂相触后迅速分开。这场戏既无亲密动作又需微妙表情控制。

    他的目的也很简单,帮助这对夫妻进入拍摄状态。

    换做上一世那样的新人,老谋子该担心的是他们能否精准把握情侣暧昧期的青涩感,有没有对手戏的默契,包括了眼神、动作的互动;

    但这两位是夫妻,又是在表演上卓有成就,他担心的反而是两人日常的亲密,会消解静秋和老三初见的陌生感。

    让陌生人演情侣,和让情侣演互有好感的陌生人,其实后者的难度更大,这种情绪上的克制就是一大挑战。

    两人就位,张一谋现场对讲中传来“开始”的指令。

    两台索尼F35摄影机已架设在石桥两侧。

    主机位用50mm定焦镜头捕捉静秋低头的特写,辅机位以35mm广角框住两人全景。

    录音师举着挑杆话筒从河岸斜坡缓缓推进,确保收录到笔记本纸张的摩擦声与溪水流淌的环境音。

    刘伊妃立即进入状态,低头在石桥边整理教材,她手指微微发颤,刻意将笔记本边缘折出毛边。

    特写镜头中,除开已经被大规模做旧的俏脸,修剪整洁的指甲缝中残留着些许泥污,两相对比,给观众锚定了少女的尴尬境况。

    小资家庭出身的少女,投入了“蛮荒”的乡野生活。

    这一段相对静态的表演毫无缺憾,自然光线下的质朴感充斥,老谋子很满意女演员进入状态的速度,显然是已经琢磨了很久的。

    路宽(老三)从镜头外走来,目光在她身上短暂停留后,弯腰拾起地上故意放置的笔记本。

    男子递本子时,刘伊妃有些羞怯地下意识伸手去接,指尖相触的瞬间,她条件反射般蜷了蜷手指。

    “咔!过了!”

    第一条拍摄很顺利,张一谋像很多成名导演一样,都习惯于请演员到监视器前来看看自己的表演,作为鼓励。

    路宽夫妻往监视器处走。

    小刘雀跃:“我刚表现怎么样?”

    她为这部戏准备了近三个月时间,连婚前度假期间在阿根廷都尽力克制食欲,就是为了形象上更加契合。

    “有瑕疵,你待会自己看看。”路老板做了一回谜语人。

    不是他藏私,盖因老谋子是剧组导演,除开制片责任范围内的事务外,其他电影拍摄中的光线、构图、演员指导,原则上一切都以张一谋为准。

    张一谋在奥运开闭幕式的两年筹备期间,尽心尽力扮演好自己偏副手的角色,路宽自然要在他的剧组里配合竖立他的绝对权威。

    这是君子之交的边界感,除非老谋子主动相询,否则他不便发表自己的意见,至多在私下里探讨切磋。

    “张导。”

    张一谋笑道:“伊妃表演很不错的,我还怕你们一时半会儿进不了状态呢,你们自己来看看。”

    刘伊妃懂他的言下之意,虽不便明说,但昨天的泼天喜事确实很难叫人立刻心绪平静下来。

    “谢谢导演,我看一条找找感觉。”

    对于演员来说,看回放就像照镜子,她带着疑问反复看了两次,路老板在一旁默不作声。

    刘伊妃突然侧头道:“张导,再来一条吧?”

    “嗯?”

    张一谋有些愣神,他本意是鼓励为主,希望她延续好状态的,怎么还被反客为主要求保一加一了。

    小刘皱眉看着监视器,不过这眉形已经不复以往的娟秀,显得寡淡了许多。

    “我感觉有些细节可以再好一些。”

    “我们这部电影,着力点全在我跟路宽身上了,从灯光、构图到叙事都没有技巧,我们的表演太关键,我想精益求精一些。”

    张一谋左顾右盼,咧嘴笑道:“要么说你跟小路是一家人呢,那就再来嘛。”

    “张导,我有个表演设计,请您指导一下。”

    “别客气,尽管说。”

    刘伊妃指着监视器上的定格画面:“待会儿路宽走过来,我先盯着教材不动,能不能给特写到书本上,等路宽的身体挡住太阳,在书本上投射阴影了,我再无奈地抬头。”

    “这样是不是更能表达静秋的羞怯?面对有好感的老三,在特殊的年代下不敢主动释放好意。”

    张一谋默然不语,顺着她的话头看了一遍两分多钟的桥上邂逅,突然觉得少女的提议很有意思。

    刘伊妃的话,只是粗浅、直白地把自己的表演设计叙述出来,但对于张一谋这样的大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