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7 献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7 献雉 (第2/3页)

“启禀太皇太后,据史书记载,昔日周公辅政,越裳氏曾献雉,雉鸟象征祥瑞,如今越裳氏再献雉,是为我大汉带来无尽祥瑞啊!”

    王政君满意的笑着点头。

    下面百官中有人出列朗声说:“越裳氏说得明白,献雉是因为我大汉江山有周公在世之臣辅佐。依臣所见,这在世周公,指的就是大司马王莽大人!”

    王莽一听,急忙笑着摆手:“不敢当,王莽怎敢比拟周公?”

    “原来这位就是王莽王大人。”格桑激动的望向王莽,“远在越裳国时已久仰王大人的美名,今日得见,真是……”格桑摇了摇头,无奈的笑着说,“格桑不够精通汉朝语言,不知该用何词汇形容我现在的心情才算恰当。”

    王莽朝格桑颔首示意,笑着对众人说:“王某惭愧。”他深深低下头,双手抱拳高举过头顶。

    “王大人切莫过谦。”丞相孔光捻着垂及胸前的白须,“迎立皇上登基一事论功行赏,你功劳最大。皇上登基这数月来,你身兼大司马之职,协助皇上处理国事无不尽心尽力。为人又谦和简朴,民间早有颂扬。越裳氏将你比作在世周公,绝非过誉。”

    “王大人美名远播,功绩卓著,理应封赏!”百官中有人大声道,随即附和之声四起。

    王舜出列:“太皇太后,皇上登基一事,大司马功不可没,的确应该封赏。”

    太皇太后看了眼王舜,脸色淡然,还没表态,王莽已率先开口:“迎立皇上登基,并非王莽一人之力,孔光大人、甄丰、甄邯将军以及王舜将军皆有功。若论功行赏,理应先封赏他们四人。”

    “王大人此言差矣。”丞相孔光一捋长须,笑眯眯的说:“拥立皇上登基一事,王大人你功劳最大,若是封赏,也应当先封赏你才是。”

    王莽谦恭的低头行礼:“孔大人厚爱,王莽乃太皇太后家侄,即使有功也应隐去不提。”

    孔光一摆手,刚要开口,洛桑往前跨了一步,朗声道:“我并不精通汉话,可也明白论功行赏四个字的含义,不□□份地位,只论功劳高与低。既然大人有功,又怎能隐去不提呢?”他不屑的看着一脸惶恐的王莽,阿洛在他身后悄悄拉了拉他的袖子,示意他噤声。

    孔光点了点头:“洛桑使臣所言极是。”

    “王莽你叫哀家与皇上封赏四位大人,又将你的功劳隐去不提,岂不是叫天下人耻笑我们大汉皇家赏罚不明?”

    等了许久,终于等到太皇太后出声,王莽心中窃喜,急忙低下头:“臣不敢。”

    “好了,孔大人、甄丰、甄邯两位将军以及王舜听封吧。”王政君正襟危坐,神情肃穆,将这四人一一加官封侯,又封赏金钱食邑若干。

    “至于王莽……”王政君停了停,看着低头跪在地上的王莽,不动声色的舒了口气。作为辅政之臣,他已经做得很好,身位姑姑,她这个太皇太后确实可以给他更多,但总是隐约有些担忧,或许是他身上的霸气和野心隐藏得太深,他越是谨慎,她的担忧越是与日俱增。皇上登基这些日子以来,看着他在朝堂上所做的一切,听欢喜每每回禀他毕恭毕敬的跪在长信殿外想求见探望,王政君也有些疑惑,是不是真的过虑了?也许是这个太皇太后的高位,让自己变得过分敏感、谨小慎微,才误解了王莽谨慎为人为官的良苦用心,也许他只是不想被人戳脊梁骨,说所有的晋升都来自于在宫里当太皇太后的姑姑。对于朝堂之上的这些真真假假、尔虞我诈,王政君有些力不从心。目光又一次扫到洛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