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九章 颍川荀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九章 颍川荀氏 (第3/3页)

间,相从者如流,除了荆州本地的望族之外,便是汝南与颍川的士族也争相投奔,一时间袁绍的声威甚隆。

    但不同与刘俭在冀州破而重立的路子,袁绍在荆州,走的依旧是依靠望族,联合望族,分权于望族的路子。

    虽然看似强大,但袁绍并不能做到一言九鼎,他所有的一切施政以及治政方略,都要可着望族的利益,至于牺牲底层黎庶,这一点袁绍并不在乎,因为他的基本盘就是望族豪右。

    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袁家就是望族的头。

    但这种势力看似表面强大,但实际上对于袁家来说,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所有的事多要多少看些其他家族的脸色,在利益分配方面也要可着望族和士族先来。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们袁家的权力会被逐渐蚕食架空,一代两代或许看不出什么,但三代四代之后,若是继承人不出色,或是太年轻,那属于袁家的权力就很容易被人窃取。

    历史上的曹魏就是最好的例子,三代之后,就让士族代表的司马家窃取了胜利果实。

    但不论如何,现在的袁家是强大的。

    而且是空前的强大。

    身为汝颍排名靠前的荀氏中的第一大佬荀爽,放着临近颍川的袁绍势力不结交,不投靠,反倒是受董卓的征辟去京城,这不是舍本逐末之举吗?

    一个是天下士人心目中的“仲家天子”,一个是“凉州窃国之贼”,这怎么可以选错?

    荀爽看向荀悦,问道:“仲豫是觉得,让吾往宛城,见袁本初?”

    荀悦道:“叔父,董卓,凉州虎狼,朝堂窃贼也,叔父若去雒阳,岂非明珠暗投?诚不可取,如今袁家之中,太傅袁隗和袁士纪皆被困朝中,难以施展,唯有袁本初坐镇宛城,兴大义之举,荆、豫豪杰争相投奔之!其人昔日在雒阳之时,就为了党人奔走,有天下楷模之称!不如举族力而助之,若成大事,则颍川荀氏名留千古矣。”

    荀爽闻言没有回答好还是不好,而是看向了另外一人。

    乃是其侄儿荀衍。

    “休若,你说,是雒阳乎?宛城乎?”

    荀衍道:“叔父,董卓虽是凉州人,但毕竟是相国,且征召叔父之信,不止是来至于相府,还有陛下的诏书,叔父于延熹九年曾上书孝桓皇帝,求进孝道,行三年之丧,讲究礼制,从那时起,我等晚辈,便皆以叔父为楷模恪守礼制,如今天子相召,叔父若不往,反去宛城,岂非自悔前言?”

    荀爽额首道:“”伱的意思,是应征召,去雒阳?”

    “是。”

    荀爽点了点头,又看向了自己的儿子荀棐。

    “吾儿何意?”

    “父亲,袁氏四世五公,乃士族之首,如今雒阳沦于董卓,两代袁氏家族皆沦陷于其中,州牧之中,唯绍与术,可成大事,然相比于绍,侄儿觉得,不妨往扬州袁公路处。”

    荀爽道:“为何?”

    “绍得南阳,南郡,汝颍之家甚多,南方英杰相投甚众,若往袁术处,或更能一展才干。”

    荀爽点了点头,然后环视一众荀氏中人。

    “雒阳,寿春,宛城……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话音落时,突听一人说道:“叔父,邺城如何?”

    另一更正在写,可能晚点,因为还得听课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