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颍川荀氏 (第2/3页)
论及党同伐异,同气连枝,放眼天下,何地之人能及南阳?何地之人又能及汝南、颍川?
如果连这两处要地的士族群体都能被渗透,那这天下间的其他州郡,就都不在话下了!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
董卓想要拉拢的何颙,表面上倒是听话,但事实上,他却是当年袁绍奔走之友之中的一个。
至于颍川八龙之一的荀爽……
那更不是以董卓的身份就能玩的转了。
……
……
荀爽是一个古板的人,他博通群经,一生对经学多有著述。
不过他虽然为人古板,但治学却不守旧,他的祖辈治今文,但其本人却对于古文经学情有独钟,特别是古文经之中的费氏《易》学,已经成为了荀爽的主研经文,他以十言之教立说,走的是和郑玄差不多的学术论方向。
荀爽前些年一直隐居于江海,后迁居于汉滨,直到近年来年纪大了,才回到了颍川老宅,本以为这一辈子不会再有什么波澜了,但哪曾想到,自打党锢解除之后,从大将军何进,到如今的董卓,征辟的信是一件接着一件的被递送到他的面前,搞的荀爽头都大了。
先前的荀爽,对于这些征辟,尚成沉着应对,但是如今对于董卓,他发现他好像不能再推却了。
董卓的征辟不断,几乎每隔几日就会有人送信来征,对于荀爽的回信,那些使者也都是爱搭不惜理的,接了他的手书就返回,但下一次还是按时按点的来荀爽家来送征辟之书。
荀爽心中明白了,董卓现在,这是有点在强征的意思。
若是换成别人强行征辟他,荀爽肯定是嗤之以鼻,毫不在意。
但面对董卓的强征,荀爽的心中着实是有些没底。
凉州蛮子可是不讲道理的,你能跟关东士族掰扯明白的道理,跟凉州人可掰扯不明白。
一个弄不好,就是喊打喊杀的。
你看他现在隔三差五派人来征召的这幅蛮横做派,不就是摆脸子给自己看吗?
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荀爽将荀氏家族的一众子侄、孙辈中的优秀人物,招呼到了他的宅中。
毕竟事关重大,荀爽乃是荀氏八龙之中,唯一尚存的一人,他的行为影响的,是整个荀氏家族的清流声名,他不能不听听这些子侄孙辈的意见。
要知道,他六龙荀爽在汝颍之地,随意的夸上一个人,那这个人的声名就会立刻在中原之地散布开来。
荀氏族中的英杰人物皆至,荀爽将这段时间以来,董卓和朝廷派人送来的征召,给他们挨个传阅。
在一众子侄辈逐个看完书信之后,便听颍川八龙之中,大龙荀俭之子,荀悦第一个开口说道:
“叔父不往宛城,反去雒阳,岂非舍本逐末之举?”
荀爽明白荀悦的意思。
宛城的主人如今乃是何人?
自然是威名赫赫的汝南袁氏的袁逢之子,袁绍。
袁绍自任荆州牧以来,便坐镇于宛城,揽南阳郡与汝颍之地的英杰人物,结交名流,收纳贤士,大肆征兵,组建军队,可谓是声威日盛。
南阳郡本就是龙兴之地,望族盘踞,豪右林立,而汝颍之地更是袁家的基本盘,汝南袁氏在汝颍之人的心中,本就是“仲姓天子”“天家老二”,故一时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