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地(大结局) (第3/3页)
连爬墙上树的娃娃们都不敢捱近了去。自那以后,赵队长就再没出过那屋子,外人也就见不着他了。"母亲叹息地问:"那他的两个儿子呢?"黑玉英说:"那两个儿都让赵五子给安排了工作,在城里成了家,一年半载才回来一次,每次住个一两天就走了。"母亲说:"人真是瞎活着呢。我原以为咱一碗村的人们日子现在都过好了,谁知还有这么多的不幸事。要说赵黑队长,说实话那是个好人,当年多厉害,谁能想到老来老会受这种罪。"
赵家土坯彻就的院墙足有二米多高,上面还密密麻麻插了一些碎玻璃碴子,可见黑玉英所言全都是真的了。我们走近的脚步声引起了院内狗的警觉,一阵声粗如豹的"呜呜"从墙里传了出来。我们绕墙来到大门口,只见两扇密不透风的厚铁皮大门上,挂着一把拳头大的黑锁。
母亲心慌地说:"玉英,看来家里没人,咱们还是走吧。"黑玉英却不甘心,压低嗓门喊着说:"赵队长,咱们村早年搬走的康看你来了。"喊了三遍,等了足有五分钟,里边仍然没有人应答。我把铁门推开了一条细缝往里看,发现一只大黑狗脑门上亮着一簇白毛,正蹲在院子中央,虎视眈眈地盯着我。吓得我浑身一哆嗦,不敢再看下去了。黑玉英提议让母亲喊叫黄脸婆,说如果也不应,就说明家里确实没人。母亲坠坠地叫了两声,仍然无人应答。
一阵乱风从院子里吹了出来,夹杂着一股怪怪的味道。黑玉英捂了嘴,小声说:"婶,你闻到了吗?就是这种味道,闻了让人就想吐。"母亲也捂了嘴用手示意,说:"我心里难受,咱们还是离开吧。"黑玉英心有不甘,又从门缝往里看了一下,大了声音叫了一声:"赵队长,有人来看你了。你要是听见了,就出来应个声。"院子里仍然毫无动静。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我们快步离开了赵家。只是刚拐过一户人家的屋后,就被迎面而来的一个骑自行车的小后生,重重地把我撞了一下。我胸前挂着像机,又担心旁边的娘,来不及利落反应,一个屁蹲跌在地上。那小后生也连人带车一头栽进了路边的土沟里,眼见是灰土满脸。
黑玉英"妈哟哟"叫着,先扶了母亲到墙根的阴凉地,然后过来一边埋怨那娃骑车不小心,一边去搬躺倒的自行车。我扎挣站起来,先看了看手里的相机,发现没什么问题,摘了递给母亲,瘸了腿过来帮忙。小后生噘着嘴对我怒目而视,好象我被撞反而得罪了他。
拉住小后生的手时,我的心奇怪地蠕动了一下,那感觉像失重的玄晕,令人莫名其妙。小后生刚一站起来,就甩开我的手,用眼瞪着我,一脸的不服气。我们理论起来,母亲瞅了我一眼,从怀里掏出一块布手巾,给那娃擦了脸上的灰土,又帮着拍打头和身上的灰土。
我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心气顿时全无,发现眉目干净了的小后生,虽然眼里泪光闪耀,又噘着嘴,但模样子看起来还挺清秀的,给人似曾相识的印象,只是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
黑玉英三言两语就打发走了小年轻人,我疑惑地问他是谁家的孩子?黑玉英说:"他不是咱们一碗村的娃,是赵根子的外孙,这两天放假来村里耍的。"赵根子我当然知道,那是晴梅的爹啊。晴梅是赵家唯一的女儿,下面有个小弟弟。这么说这娃是晴梅的儿子了?可他一点也不像她,那他像谁呢?为什么看上去会这么熟悉呢?
见我发愣,黑玉英笑着说:"我差点忘了,当年要不是你考上学走了,你们俩个还真说不定就成了呢!"我随便地问那娃叫什么名字?黑玉英想了想说:"早以前我跟晴梅她妈闲话,说晴梅怀那娃,八个月头上就早生了,生时梦见沙漠里下大雨,就给娃取了个梦雨的名字。对了,是叫刘梦雨,小名叫雨雨。"
提到沙漠,我的身体便振动不已,一堆零乱让人发晕,脸上的皮肉凝固出一种僵硬的感觉。
我强自镇定,故作兴趣地问晴梅现在的情况。黑玉英说:"人家现在光景过的好着呢!晴梅男人虽然没上过几天学,可是发明了一种专门脱紫瓜籽的工具,还报请了国家专利呢。现在咱们村里好多人家都用那种机器。"我问晴梅常回一碗村吗?黑玉英说:"赵根子两口子现在也受不动苦了,那个儿子是个懒鬼,干活腰来腿不来的,家里农忙,晴梅两口子经常回来给帮忙呢。对了,上个星期,我还见过她呢。"我不好意思地问晴梅现在是胖了?还是瘦了?黑玉英笑嘻嘻说:"人家可是不胖也不瘦,还是老样子,不像你富态得带了这么大个肚子。"母亲接过话说:"听见了吧,你再不锻练可是不行了。真要把你放在这农村,保险用不了一年,就把肥减了。"
又要离开了,在村南沙漠边上的一片树林前,我与母亲不约而同停了脚步,回眸刚刚离开的一碗村,只见大柳树像一把插在地上的巨伞,伞下还立着那几个送别的人,指手画脚似在说着什么。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的一碗村,显得那么宁静,那么温馨,那么令人依依不舍。母亲说一碗村一点变化都没有,还是老样子,只有树木看起来比当年茂盛了一些。我缓慢地从一种深邃里脱身出来,脑海里怎么也摆不脱晴梅儿子的影子。
终于,我知道了那令人熟悉的小面孔像谁了,我的心如同被一把尖刀猛扎了一下……。
2005年2月21日第一稿
12月23第二稿
2006年4月1日第三稿
2009年2月17第四稿
作者简介:宗力杰。笔名:亚宁。祖籍陕北,曾在新华书店工作近三十年,现定居西安。其间,上过内蒙古大学(新闻本科),写诗,在《诗刊》上走过作品;写剧本,完稿八部,题材兼具各种类型;写过长篇小说四部,编写地方文献一部,均未能面世。当前人生过半,文思仍然如火如荼,坚持笔耕不缀,立志春蚕而无悔。特此说明。
联系方式:QQ:772141413邮箱:zljyn196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