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07 章 旷世奇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 07 章 旷世奇才 (第2/3页)

知洪清将如何应答。”

    只听洪清说道:“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石、江二人同时喝彩道:“好!”

    二人心想:“真是世所罕见的奇才,上联甫出,他就在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和苏轼的《放鹤亭记》中找到两句,而且对仗如此工整,实在令我辈汗颜。想不到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学识,果如古语所言:自古英雄出少年。后生可畏,我辈确实老朽了。”

    其余学生静静听着,虽不懂其妙处,但见到两位先生的表情,也知洪清在大出风头,心中艳羡不已。

    “不好,不好,没什么了不起。”忽然一个声音传到众人耳中。听生音是一南方人所发。

    声落,人到。

    一男子,五十岁左右,身穿蓝色长衫,儒生打扮,一副穷酸相。

    “两位兄台,外方雪急,可否容敝人在贵宝地暂避一时?”此人进屋,道出了酸醋般的言语。

    众人向屋外望去,不知何时又下去了雪。那南方人身上落满了雪,他未等石、江二人言语,将身上的雪抖到地上,然后拉过椅子,坐了下来,言行甚是无礼。

    若是一般人见此,定然将那南方人赶了出去,但石先生很有涵养,又见那南方人也是儒生打扮,相必有些学识,所以就没有言语。

    那南方人说道:“适才听二位正在对对子,一时兴起,闯了进来,望请原谅。”

    石先生道声“言重了”,只听那南方人说道:“小弟平时无甚爱好,也喜对对子,现如今我这有一上联,还欠下联,请两位兄台帮我参研参研。”

    石、江二人听那南方人说得客气,但都听出了他言语中挑衅的韵味,但听说对对子都来了精神,齐声说道:“请说上联。”

    那南方人根本就未将洪清放在眼中,所以一直与石、江二人言语,此时说道:“南地多山多水多才子。”

    石、江二人心道:“要对出此联,并不困难,但此联言辞犀利,锋芒毕露,直夸南方,若对得不好,难免折了北方读书人的锐气。”二人正自沉思,忽听洪清说道:

    “两位先生,如此简单的上联,何劳二位费神,待学生来对。”

    石、江二人正可借机摆脱尴尬境地,说道:“好。那你就来对吧。”

    洪清说道:“北方一天一地一圣人。”

    石、江二人听此,好似六月里喝了雪水,心中说不出的舒畅解气,心道:“对得真是太好了。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气势甚于上联:你南方才子再多,难道能盖过的北方的一个圣人?”

    当然,洪清所说圣人,正是那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儿。孔子乃是山东曲阜人,当然属北方人了。

    那南方人听此侧目,这才开始打量洪清,忽道:“穿冬装,摇夏扇,糊涂春秋。”

    原来,洪清打完雪仗,满头大汗,直到此时,尚未干尽,不知他何时从何地找了把扇子,正在扇风。那南方人故出此言,同时,“糊涂春秋”也讽刺洪清糊涂度日。

    洪清心道:“老儿,你竟敢讥讽我,今天让你见识一下小爷儿的手段。”

    石、江二人为洪清捏了把汗,但就听洪清问道:“先生,听口气,您是南方人了?”

    那南方人不知洪清是何意思,说道:“正是。”

    洪清说道:“那么,您:居南方,来北地,什么东西?”

    石、江二人听此,松了口气,同时心中觉得更加舒畅了。心想:“洪清所对,真是太巧妙了,不但对仗工整,而且言辞之犀利,更胜于上联,针锋相对,‘什么东西?’也是一语双关,听来着实令人解气。”

    那南方人被洪清后发制人,讽刺了一下,脸上微微一红,说道:“我还有一联:二猿伐弯树,看小猴子如何下锯?”

    石、江二人明白:这上联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说不难,因为要对出它,并不困难;说难,是因为它“下锯”与“下句”谐音;同时,“小猴子”暗指洪清,因此,想要针锋相对却是不易。

    但,那南方人遇到的是洪清,他只有挨骂的份了。

    只听洪清应道:“一马犁泥田,瞧老畜生怎样出蹄?”

    石、江二人齐声喝彩道:“好!”

    二人心道;“太妙了!针锋相对,又胜对手一筹:‘老畜生’暗指南方人,同时,‘出题’又与‘出蹄’谐音,端的对仗工整,寓意辛辣,巧妙无疵。”

    那南方人并不生气,朝洪清躬身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