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1 章 坐壁论道 (第3/3页)
想到了要与洪清过招。
“也罢!”林彪心道,“我就和你拼一拼,难道我林彪怕你不成?”
31
林彪并不死心,与洪清又交手数度,但每次都铩羽而归。
林彪心道:“罢了。‘既生瑜,何生亮?’看来有洪清在,我林彪便无出头之日了。若再不急流勇退,以前所得的英名,便将化为东逝之水了。”
32
德军司令部。
洪清入内,只听保卢斯说道:“洪先生,有你的一个邮包,来自柏林。”
说着,保卢斯指了指办公桌上的邮包。
洪清上前几步,扫视了一眼邮包。
保卢斯发现洪清脸色大变,问道:“出了什么事?”
就见洪清以光速来至保卢斯身前,抓住他的手腕,拉着他又以光速奔出了司令部。
二人刚离司令部十多米远,就觉身后一声巨响,那司令部已飞上了天空,他们二人也被爆炸产生的气浪掀翻在地了。
良久,保卢斯这才从地上爬起来,发现自己除了些许擦伤外,并无大碍,问道:“洪先生,你还好吗?”
洪清已然从地上爬起,点点头,说道:“无碍!”
又过了良久,保卢斯这才从方才的惊悸中恢复了平静,问道:“怎么回事?”
洪清说道:“俄国人干的。”
保卢斯问道:“你怎么知道邮包内有炸弹?”
洪清说道:“我能提前感应到危险的存在。”
33
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那个混蛋很郁闷。
他刚刚接到林彪的信,冥冥中觉得信中肯定不是好消息。果然,当他打开信,愣住了。
信如此写道:
“斯大林同志:
敬请原谅。德国法西斯,暴虐残忍,滥杀无辜,实应天地共诛之。苏德开战以来,惨遭德国人屠杀的平民,无法计数,即便我林某作为一外国人,也对德国人的行为感到愤恨。
林某本欲与苏联人民携手,共抗德国法西斯,无奈身患顽疾,实在力不从心。
正是‘有心杀贼,无力归天’,怎奈贱体有恙,无力再效命前线,敬请原谅。
此外,苏军屡败,彪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不辞呈,无以服众。
敬请原谅。林彪”
斯大林读毕,掩卷而思,烦恼不已。他已得知,德军中有一人,此人军事才能极高,德军屡胜,实因其故。
斯大林心道:“林彪尚不是此人敌手,那朱可夫、铁木辛哥等人更无法与此人相抗了。听说此人也是中国人,此人究竟是谁?实在令人费解。”
34
罗科索夫斯基司令部中。
林彪的信发出后即开始收拾行囊。
此时林彪的身体状况确实甚差。洪清不比旁人,每次与之过招,林彪都须殚精竭虑,虽然屡次战败,但确实付出了极大心血。这些日子,林彪急火攻心,背上枪伤复发,已然食不甘味,睡不安寝,筋疲力尽了。
35
克里姆林宫中。
斯大林见林彪如此病重,急令人召来御医,为林彪治病。
林彪激动万分。
其实斯大林如此热心,实欲林彪病体早愈,以重返疆场,为之卖命。
36
林彪所住病房中。
“林彪同志,你现在感觉怎样了?”数日后,斯大林来看望林彪,故作关心地问道。
林彪听此,一阵暖流传遍全身,说道:“多谢斯大林同志关心,我已好多了。”
斯大林说道:“林彪同志,你可知德军中那秘密人物究竟是何许人也?”
林彪听此,叹道:“说来惭愧,此人乃吾同胞,想不到竟甘为德国法西斯鹰犬。”
斯大林一愣,说道:“此人也是中国人?”
林彪道:“正是。”
斯大林说道:“此人是不是名叫洪清?”
这次林彪愣住了,拱手说道:“佩服,实在令人佩服。”
斯大林不解,说道:“你佩服什么?”
林彪说道:“我佩服契卡人员的精明干练。”
斯大林说道:“我契卡人员的确值得佩服。做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但国家制度比资本主义国家先进,就是我们的谍报机构也比它们的强。
“OSS是美国的战略情报局,在世界上名气很高,殊不知它的许多人员,一直在为我们的契卡服务。我曾经得到一份来自白宫的秘密档案,其言:珍珠港是美国政府故意扔给日本炸的。”
37
那么,契卡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它是一个世界一流的特务机构,对于绑架、暗杀、刺探情报等事,无所不为,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它就是臭名昭著的克格勃的前身,是列宁那个混蛋在沙俄秘密警察的基础上,一手创建的。
38
斯大林一脸阴森得意之情,续道:“其实美国早想参战了,无奈国内孤立主义盛行,一时未得其便。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罗斯福总统就已知道了日本的计划。珍珠港事件其实是美国政府演给民众的一场苦肉计,其目的在于打击国内的孤立主义。
“果然,日本人一得手,美国政府也得手了。再看美国国内,一片哗然,再没人反对美国参战了。当初,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国的航空母舰未在港内,这是美国人故意开走的,以免损失过大。”
其实,斯大林所讲,皆是国家级秘密情报,本不应轻易外泄,但他心知:“只有将自己知道的秘密告诉别人,别人才有可能将自己的秘密说出来。况且我所说的,是美国人的秘密,而非苏联人的秘密,即便说出来,对苏联也不会有害处。既然如此,何不用它套取别人的秘密?”
果然,林彪听了斯大林的言语,极为感动,心道:“想不到斯大林对我如此信任。”
林彪说道:“事实上,我们共产党的谍报工作做得也很好。国民党高层中,有许多人其实是我们的秘密党员……”
说到此,林彪略一停顿,然后列举了几人。
39
重庆临时总统府中。
“二战”后期,苏联鬼子出动丘八到中国东北,参与对日作战。
为了取得国民党政府的好感,进而维护其在东北的既得利益,苏联大使对蒋介石说道:“……委员长阁下,贵政府高层中,其实有许多人是共产党员……”
说着,那厮道出了林彪曾说过的几个人名。
40
后来,共产党的谍报工作遭受到了巨大损失。
虽然如此,但蒋介石大骂斯大林不仁不义。蒋介石十分鄙视斯大林的为人,心道:
“斯大林实乃一个背信弃义的无耻小人,共产党与他本是朋友,但他却为了一己之私而出卖朋友,若得机会,我一定要收拾这小人。”
41
林彪的军事才能极高,对于行军作战确实有两把刷子,但若论待人接物,尔虞我诈,那他就与斯大林相差千里了。斯大林那是何其奸诈狡猾!
林彪虽然心胸褊狭,气量不大,在后来收拾政敌时,手段狠辣,绝不留情,以至于“文革”期间,只有宋庆龄、李宗仁等少数几人因受到周恩来的特殊保护,这才未遭打击迫害,但林彪其实也不失为一条光明磊落的汉子。
42
须知,政治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相互倾轧,是不应与当事人的个人品质联系在一起的。有时,一个正直无私的人为了打击其政敌,所采用的手段是很卑劣的,但这无可厚非,因为这不叫打击敌人,这叫铲除障碍。
司马光的个人品行是十分值得称道的,但他排挤王安石的手段则让人不敢恭维。其实,官场就是这样。自古至今,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同为北宋大臣,韩琦和富弼皆为一代名贤。早年,二人心心相印,彼此敬慕,但后来因为政见偶然相乖,以致终生不相往来。韩琦死后,富弼甚至都没有去吊唁。
晚清重臣曾国藩与左宗棠,二人的品行也是很高的,但也因为政见不同而相互龃龉,彼此敌视。
一个人在政治与官场上的所作所为,很多情况下并非他的本性的体现。
43
林彪并非那种奸诈宵小之徒,所以在斯大林面前显得天真幼稚就不足为奇了。
林彪很少因为私人恩怨而报复他人。刘营长打伤他,阎锡山亲自前来赔罪。林彪只是淡淡一笑,说道:“他并非故意的。”
一句话即使林彪的人格如何,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44
二战时的风云三巨头中,斯大林已是奸诈之极,但还有人胜过他,那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这个老狐狸最是阴险不过,平时一张笑脸,面带和善,充满亲和力,但实乃李林甫之辈,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杀人不见血的辣手角色。
如果说斯大林是从内之外,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滴着阴险的真小人,那罗斯福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彻头彻尾的,百分之一万的伪君子。
三巨头中,英国的雪茄首相丘吉尔虽然对社会主义持有强烈的偏见,但实乃一个响当当的磊落汉子,并无斯、罗二人的阴险深沉,是一个真正的热血男儿。
45
斯大林格勒市区。
机声轰轰,马达隆隆。放眼望去,全是德军。
9月3日,洪清协助保卢斯一举突入斯大林格勒市区。
洪清、保卢斯、施密特,三人意气风发,意欲直捣黄龙,一鼓作气将斯大林格勒攻下。
46
保卢斯司令部中。
洪清刚刚收到了一封信,虽然他面上无任何表情,但内心仍有几丝郁闷。信乃是“沙漠之狐”隆美尔写来的。
8月13日,蒙哥马利中将被任命为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此后,由于后勤保障不济,隆美尔的处境愈来愈不利。
蒙哥马利行踪诡秘,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士卒爱戴。他的到来使接连败绩的英国第8集团军士气为之一振。隆美尔深知北非战略地位的重要,所以,要竭力保住北非,但他自知在现在的后勤保障条件下,凭自己能力,要实现之,不太现实,所以写信给洪清,向他求救。
洪清本不欲在大功将成之际放弃,但他极具战略眼光,知道北非的重要性,尤其是他对埃及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所以决定立即动身前往北非。
47
洪清到北非后,一眼即将蒙哥马利的作战策略彻底看穿,并着力制订了几套作战方案,自此,蒙哥马利处处受制,北非优势再度倒向轴心国一方。
48
洪清临走前,曾为保卢斯连夜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对苏作战方案。
林彪听说洪清离开了苏德战场,长长出了口气,心道:“我林彪的出头之日终于来了。”
但令林彪懊恼的是,苏联鬼子又再度连连受挫,林彪这才想到,洪清临走前,必定给保卢斯留下了作战计划。
但可悲的是,后来由于急功近利和希特勒的胡乱指挥,保卢斯没有再按照洪清留下的作战方案行事,结果被林彪合围于斯大林格勒城下;
而且,他也未接纳曼斯坦因元帅的建议:在实施营救时,第6集团军实行突围,与解围友军内外夹击苏联鬼子。
最后,保卢斯做了俄国鬼子的俘虏。
49
德国本来是有机会一举毁掉苏联鬼子的全部家当的。
若按曼斯坦因的作战计划,第6集团军以退为进,进行战略撤退,可以将苏联鬼子压缩到黑海地区,然后一举全歼,进而将苏联彻底击垮。
这就是曼斯坦因制订的“吞天裹地旋涡计划”。若此计划得以运转,将有700万苏联丘八被卷进去,这几乎是俄国鬼子的全部家当;如是,苏联鬼子将永无还手之力。
50
1942年11月21日,曼斯坦因元帅奉命担任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
也就是在同一天,苏联鬼子的远东部队,经过两天的猛攻,打垮了斯大林格勒两侧的罗马尼亚军队,合围了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
这时,两军之中唯一清醒的人就是曼斯坦因:
俄国鬼子因为在此之前不断失利,这次终于抓住了一个围歼德军重兵集团的机会,被兴奋冲昏了头脑,他们没有考虑得更深远一点,那就是,发动一次以攻击德军整个南翼补给线为目标的作战行动。
如果他们不是将自己的所有人马紧紧围住第6集团军,而是以机械化部队为攻击矛头,击打德军南翼脆弱的交通线和补给线,那么,俄国鬼子将截断整个德军南翼的后路。
这样一来,从高加索到伏尔加河上的德军,包括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和整个A集团军群在内的德军,以及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的4个集团军,将会遭到彻底致命的一击,因为上述所有部队的补给,都必须通过唯一的一个渡口——第聂伯河上的铁路桥。
如果俄国鬼子以坎尼式的攻击,从德军的左翼前进,直到占领这座桥梁及其周围地区,将德军压迫到黑海岸边,那么整个德军的南翼就会被完全毁灭。
51
但是,如果保卢斯不是根据希特勒的命令,死守斯大林格勒,而是采取另一个大规模的机动,其结果也可以完全歼灭整个南线的苏联鬼子,曼斯坦因认为:
“……对于德军最高统帅部来说,还有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只要放弃在夏季攻势中占领的地区(根本无法守住),那么一个严重的危机就可以演变成一次伟大的战略性胜利。
“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把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兵力,在一定时间内,从东部正面的突出部撤出来,首先后撤至顿河下游或顿涅茨河西岸,然后部署在第聂伯河下游地区。
“同时,所有能够调用的兵力——包括因为缩短这两个集团军群的正面而多出来的部队——都集中于哈尔科夫附近,当俄国人企图追击撤退中的德军,或切断它在第聂伯河上的渡口时,这些部队就可以用来攻击敌军的侧翼。
“也就是说,要将一个大规模的撤退转变成一个合围歼击作战,目标是把我们的追击者驱赶到(黑)海岸边,并在加以那里歼灭。”
但,斯大林格勒的名称已经象鬼火一样攫住了希特勒的心灵,就像他拒绝任何含有放弃或撤退字眼的念头一样,他拒绝采纳曼斯坦因的计划,这就使他失去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胜利。
然而,在以后的作战中,这个雄伟的计划始终萦绕在曼斯坦因元帅心头,他还是决定采用这个作战设想。
后来,他终于获得了一次战术性的胜利,并将俄国人逐回了罗斯托夫以东地区,重新抢占了早些时候被苏联鬼子夺回的哈尔科夫。
但是,因为斯大林格勒周围的战斗几乎耗尽了南线德军的力量,他的胜利没有能够扭转苏德战场的形势,然而,这次战术性胜利却使苏德战争结束的时间推迟了两年。
52
“哈尔科夫反击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只有毛泽东的四渡赤水堪与之媲美,其他任何胜利与之相比,都会如同月亮遇到太阳一样,黯然失色;即便是汉尼拔的坎尼之战与之相比,也要逊色几分。
53
多年后,曼斯坦因元帅的名著《失去的胜利》出版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可夫这个混蛋得到了一本《失去的胜利》。
当他读完此节时,这才发现自己全身已被冷汗湿透。
朱可夫不由地匍匐于地,仰天长叹:“感谢希特勒!幸亏他没有采纳此建议,否则,我们将永无翻身之日。”
此后,每每想到曼斯坦因元帅的这个作战计划,朱可夫不禁毛骨悚然。
54
日本是“一流的士兵,二流的军官,三流的将帅”,而德国是“一流的将帅,二流的士兵,三流的元首”;所以说,德、日的战败,有六成因素是最高统帅部的昏庸无能。
按洪清的标准,“二战”时期,日本的真正军事人才,不超过四个,而且基本上都在海军中;而德国却是人才济济。
日本能支持到最后投降,九成因素源自其“一流的士兵”;而德军九成要靠那些杰出的将领。
整个20世纪的战争中,日军小队(排)以上集体投降的事,从未发生,这在所有参战国中是独一无二的。
55
曼斯坦因作为卌大陆军名将中,排行第三的军事奇才,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对于这一点,连一向高傲自负的古德里安也十分认同。
曼斯坦因被称为“攻城专家、战略专家、包围专家”。
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举止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奇才。
在20世纪的各国将领中,军事才能可称得起“可怕”二字的,只有洪清与曼斯坦因两人。对于曼斯坦因的军事才能,在有些方面,就连洪清都自叹弗如,其才能之“可怕”,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