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七章 风波恶(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七章 风波恶(三) (第3/3页)

  所以,儒学治国。终是一种好想法,想要真正国富民强,第一要有好的国家制度。也是以法为本。“

    李鸿基刚说到这,黄道周抢过话头说道:“我大明律,难道不是好的制度。圣人以仁德教化世人,使之民风淳朴无欺,或有一二恶徒,不遵圣人教诲,则用刑法来制裁他。所以国家才会稳定。秦代只知用严刑峻法来虐待小民,所以百姓揭竿而起。”

    李鸿基笑了笑,说道:“你说国家制度那么好,为什么客魏能对国家造成这么大的祸患。一个好的国家制度就应该有预防的能力。所以,我说我们需要有一些民主监督机制。如议会,媒体,社会团体等。

    “民主监察机制?“许多人目瞪口呆。

    李鸿基微微思索了一下,他不能马上就说出西方选举的话来,否则会吓死这帮朝中大佬的。应该询序渐进。

    他用这些人能理解的话说道:“孟子说过,民贵,君轻,社稷次之。许多事应该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儒学最根本的思想就是让人服从于既定的地位!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可是,我认为,老百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凡是与国有利的,不管他是富豪出身,还是目不识丁的老百姓,只要他有立功就受奖,有过就受罚。人人平等,那些世袭的官职和王位也应该是有功者继续承爵,无功者降低或削去官爵。在军队中和基层,,应该开有士兵会或百姓会,每一个士兵百姓有什么建议,不满,都可向提出,使许多事情下情上达,这些会团,直接受上二级官吏将领的管理。作为考核将领或官吏的重要依据。比如某将领领若克扣军饷,民愤极大,士兵团强烈要救罢免的,就该罢免。这就是民主的思想。“

    还有,就是科学的思想,对朝廷现在来说,国家因客魏这乱,国力在各方面积弊大多,可以说国穷民弱,陕西等连年大旱,形势危机,辽东女真虎视眈眈,我们多次和他们打仗,胜少败多。如不能战败他们,早晚会入侵中原。所以,光大明律还不够,为要使国家强大,打败女真人,既要有明晰的奖功罚过制度,还要有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机构。开设各门学科,让大家真正干点实事,干点为老百姓切身利益服务的事。而不是一大帮儒生们,每天死捧着几本所谓圣贤书,只知背懂学会,只求学而优则仕。

    大家想想,陕西最近连年大旱了,可我们有几个治理农田的专家?有几个搞活经济的高手?我们瞧不起科技,认为是奇巧淫异的东西。这样的国民,如何应付况日持久的自然灾害。我们所有的人都去念四书五经了,都去子曰诗云了。孔子让人安贫,让人乐道,让人温良恭俭,可是,当一个人饿得半死的时候,他能温良到哪去。有几个人能宁死不饮盗泉水?

    只有广建科技学堂,培养各种人才,发展科技,发展经济。国家才能发展。而不是让所有所有年轻有力的人,都去读什么四书五经。国家富了,自然有能力抵抗外敌,否则,连年灾患,百姓流离失所,就会造成饥民暴乱,饥民暴乱则国家内乱,国家内乱则外敌会趁虚而入。所以,开办各种学科,召集各方面人才,马上重用他们,也是当务之急。“

    “李鸿基的话如同炸雷响于乾清宫中。他那惊世骇俗的言论,挑战一切的勇气使崇祯和所有的官员呆如木鸡。尤其当李鸿基竟然提到官爵以功劳论,而不是一代代承袭下去时,整个朝廷都炸锅一样。。

    这句话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他没想到,他处于的环境,是大明朝的朝堂。他说的话严重伤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因这句话,许多人都起了置他于死地之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