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二章 田府盛宴(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二章 田府盛宴(四) (第3/3页)

基,一起鼓掌取笑起他来。

    李翰林和黄道周在笑声中还夹杂着许多子曰之类的话。李鸿基虽不太明白,却知这是在借孔子的话来讥讽他。

    李鸿基怒火突然从胸中升起,他虽不愿惹这些人,但绝不是怕他们。

    恰在这时,黄道周冷笑说道:“有些人不懂圣人思想倒也罢了,竟还异想天开,想罢黜儒学,你说可笑不可笑。”

    黄道周这话引起整个大厅一片骚动。

    李鸿基吃惊非小,记得当初和崇祯谈这些话时,崇祯挥退了众宫女太监,为什么这话却传了出来。而且传走了样!难道有人偷听?而这话又被人利用?

    大厅内这些乱哄哄地,所有人的目光都罩在李鸿基身上。

    李鸿基提议罢黜儒学?这可太可怕了。

    有一个老儒气得胡子乱颤,指着李鸿基说道:“李鸿基,是你建议皇上罢黜儒学?“

    李鸿基连忙澄清道:“不是罢黜儒学,而是不光学儒学,而是兼学各项科学知识。儒学可以做为其中一个学科。“

    李鸿基以为自己说得更好的了,没想到这话一出,下出哄地乱套了,周道周冷笑道:“自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就是立国之本,而今你竟想把这些不入流的东西当成主业,把儒学道理弃置一旁,如此鼓惑君主,动摇国本,就该杀之以平民愤。”

    黄道周说到杀字时,说得咬牙切齿。

    他说完,双臂一挥,向众清流高声问道:“大家说是不是?”

    一些清流马上跟着叫嚷起来:“对,杀之以平民愤。”

    众人气势汹汹,把李鸿基围了起来。

    李鸿基耐下心性,微笑说道:“各位大人,刚才黄大人提到立国之本,我倒以为立国之本是老百姓。百姓吃穿不愁,国家实力强大,不受外敌所欺,这才是立国之本。发展科技,正是使百姓用科技的力量来抵抗各种灾害,不至于每年旱涝时,都死许多人。这也是利国利国的好事,各位大人学是不是?”

    李鸿基的话说完,有的官员默不作声,他们觉得这话有些道理。

    但是,黄道周却冷笑说道:“李大人,你说这些,不过是想掩盖你的罢黜儒家的居心。你外托发展科技之表,内行混淆是非之实。,以所谓吃穿不愁为诱饵,让人们的思想都集中到利益上。长久以往,人们就会变成只知逐利,不知为人的根本。你实在是长古未见的最恶毒之人。天必灭之,地必灭之。“

    黄道周刚一说完,这些清流攘臂高呼,一齐朝李鸿基拥过来。不知是谁后面大声叫道:“不灭李鸿基,天下儒生必将无立足之地。“群情更是激奋。

    李鸿基看了看这些情绪激动的老家伙们,李鸿基原以为黄道周等都是天下闻名的大儒,所以只要讲明道理,他们必然能从大局出发,没想到这些人简直就是宗教狂。他们恨不能对李鸿基寝皮食肉的恨意,让李鸿基想起了烧死伽俐略的基督教徒们。

    李鸿基冷笑不已,刚才那人的话才道出这些人的心声,他们不过是发兴办科技学堂后,儒学失去了在国家的统治地位。怕儒生无立足之地而已!

    想明这一层,李鸿基突然涌上一个恶恶的笑容。霍地站起身,走到黄道周的身边,黄道周双拳紧握,神色顿时紧张,他以为李鸿基恼羞成怒,要对他出手。

    谁知,李鸿基忽然扬声长笑,笑声清越爽朗。笑得神彩飞扬。

    众人不知他为何不怒反笑。都一齐惊讶地看着他。

    李鸿基扫视一眼大厅,他转向黄道周和李翰林,大声说道:“黄大人刚才一通子曰诗云,全是子曰诗动。我想请教黄大人几句论语上的话,黄大人能赐教否?

    黄道周脖子一挺,他心想依你个草包的水平,以我当世大儒,还有什么解不了的。他冷笑:“请说。”

    李鸿基笑眯眯的抱肩问道:“黄大人,我是个粗人,不是圣人圣在何处,我前几天听了论语中的几句,心中更是疑惑,有些事实在不太明白,所以想请教一下黄大人。”

    黄道周被李鸿基的气势所压,竟随口应道:“请说。”

    李鸿基捉弄似的笑道:“原来如此,,孔子说让人忠君,可是孔子却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常言说得好,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如果国难之时,所有人都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那么何以忠其君。这岂不是说孔子不忠。”

    “这。。。。”黄道周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他一时有些**。黄道周身旁的清流们一时也没反应出来。

    李鸿基可不给他们反应的机会,他笑眯眯地又说道:“还有人说,孔子说唯女子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他老妈也是女人,孔子把所有女子都一杆子打倒,岂不是说他老妈也象小人一样。常言说子不言父母过。孔子对他老妈如此不敬,岂非不孝?“

    “你。。。。你胡说。“黄道周脸色顿时难看万分。

    李鸿基毫不放松,探着身子压过去,直逼黄道周脸上笑道:“还有孔子这人见识也不太高,我记得孔子一个弟子白天睡大觉,即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可见,孔子一见人白天就大觉就怒不可遏,可是,我记得刘备注顾茅庐时,诸葛亮白天大睡,睡了后还吟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若诸葛亮是孔子的徒弟,岂不是被孔夫子大骂了。可见孔子这人既不忠,又不孝,还见识不高。他凭什么当圣人?他的那本论语凭什么让一些老雕虫拿来当宝贝似的显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