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中国历代皇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关于中国历代皇后… (第2/3页)

继室为诱饵,借口吴国太夫人特别疼爱这个最小的女儿,不愿意远嫁,所以请刘备去东吴完成婚礼。名为东吴与刘备连亲,实则趁刘备过江之机加以拘禁,好逼诸葛亮拿荆州换回刘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刘备原先的夫人有甘夫人、穆夫人、糜夫人,但在兵荒马乱中都先后死的死,亡的亡。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历来就告诫刘备,蜀国的主要敌人是曹操,蜀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应是“联吴抗曹”。所以当孙权派使者鲁肃到蜀国表达了愿结秦晋之好并共同抗曹的意见后,自然是一拍即合。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刘备每入,心内常觉凛然惊惧。诸葛亮曾说:“主公(刘备)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狼跋……”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刀光如雪洞房秋,信有人间作婿愁;烛影摇红郎半醉,合欢床上梦荆州。这桩政治婚姻十分奇妙。孙夫人怀着献身国家的使命,竟落入“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走”的世俗轮回之中。然而,这个智勇双全的女性,追随刘备回到荆州后,始终保持着进退自如的处境。但毕竟这是孙权埋在刘备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诸葛亮时刻提醒刘备要小心翼翼,以免稍有闪失,就会命归西天。其实,孙权的这一招是一箭双雕,曹操听说后,吓得将笔掉在地上,曹操对孙刘更不敢轻举妄动。这不能说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战略意义怎能一下说清楚。【公元211年】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益州)后,使赵云领留营司马,留守荆州。身为刘备夫人的孙夫人以孙权之妹的身份,骄妄自大,经常率领吴国官兵在荆州进行不法的行为,于是刘备以赵云掌管内事以整齐纪律。后来孙权知道刘备伐蜀,便大派舟船迎接孙夫人回吴国,孙夫人打算带刘备的儿子刘禅回吴国,被张飞和赵云勒兵截江夺回,这就是为人称道的“赵云截江夺阿斗”。《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双方面和心不和,准备以其妹假意嫁于刘备,再乘机杀之,谁知最后孙仁果真嫁给刘备到荆州去了,由此引出“赔了夫人又折兵”一谚语。逃回东吴后,到刘备夷陵之战战败时,误以为刘备战死,遂投江自杀。孙夫人自幼便喜好武艺,手下侍女皆带刀具,常以与人击剑为乐。于是因她身带利器又容姿甚美,“弓腰姬”便是人们对她的爱称了。三国演义美化了刘备与孙夫人的感情,历史上的孙夫人,回归东吴后,由于当时对于吴国公主的记载不多,所以孙夫人后来命运如何,均不知。东吴与蜀汉为敌国,孙权又深恨刘备,应不会允许妹妹为刘备守节,甚至自尽

    &8226;全惠解(会稽王孙亮的皇后)

    *朝姝,丽居,洁华,洛宝(一作洛珍)(会稽王孙亮妃)

    &8226;杨艳、杨芷(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杨艳(238年~274年),字琼之,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人,杨文宗的女儿,晋武帝司马炎的元后,姿容美丽,性陕隘。杨文宗是魏国的贵族,封(mǎo)亭假,魏国晋王司马昭为了篡魏,立司马炎为晋王太子,娶了杨艳为王太子妃,公元二六五年(三国魏元帝咸熙二年),司马炎建立晋朝,,称晋武帝,册立杨艳为皇后,杨艳生了三男三女,长子早夭逝,次子司马衷性痴呆,晋武帝早欲废去,,杨皇后认为从来立嗣,都是立嫡立长,不能破坏这个原则,终使这个痴呆的独生子保持太子之位。公元二七二年(晋武帝泰始八年),晋武帝拟立卫瓘的女儿为太子妃,贾充的妻子郭槐,以重金贿赂杨皇后,结果立了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晋武帝统一中国后,最初颇勤于政事,奖励家桑,恢复生产,史称“太康繁荣”,后来沉湎于女色,后宫佳丽多至万人,由于妃嫔繁多,晚间临幸哪个宫室,都拿不下主意,他索性顺其自然,乘坐在羊车,羊车拉到哪里,就在那里留宿,羊喜欢吃绿草,妃嫔为了求宠,用嫩绿竹叶插在门口,“以盐汁洒地,而引帝王”(《晋书&8226;胡贵嫔传》)公元二七四年(晋武帝泰始十年),杨皇后病危,害怕晋武帝立宠爱的贵嫔胡芳为皇后,便把堂妹杨芷推荐给琥帝,希望在自己死后立杨芷继承后位,杨芷年轻俊美,聪慧贤淑,温柔风流,果然博得晋武帝的欢心,杨艳死后不久,杨芷被立为皇后。杨艳为了保持外戚的权势,立了痴呆的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又包庇太子妃贾南风,临死建议立杨芷为皇后,造成后来杨芷的父亲杨骏弄权,为晋武帝死后的政局动乱埋下了祸根,史称“二场继宠,福极灾生。”(《晋书&8226;后妃传赞》)虽然不能把西晋短促的政权,完全归咎于杨艳,但是,杨艳对西晋的政局,确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杨芷,晋武悼皇后,是西晋晋武帝的继后,字季兰,小名男胤。晋武元皇后杨艳堂妹。父杨骏,官至太傅。杨艳临死前,向晋武帝推荐杨芷入宫继任为后,武帝应允。杨艳死后,司马炎不负旧约,派人接杨芷入宫。杨芷入宫后,司马炎一看她酷像早年的杨艳,又正值青春妙龄,生得如花似玉,便一见钟情,随即于晋武帝咸宁二年册封她为皇后。史称杨芷“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得宠于晋武帝。为了表示对杨皇后的宠爱,武帝将杨芷的父亲杨骏升为车骑将军,封临晋侯,把杨芷的叔叔杨珧、杨济也封了高官。朝中大权落入“三杨”之手。杨芷生渤海殇王,早薨,之后再无儿子,便一心照顾堂姐杨艳之子。太子妃贾南风为人嫉妒,武帝打算废掉她。杨皇后对武帝说:“贾公闾有勋社稷,犹当数世宥之,贾妃亲是其女,正复妒忌之间,不足以一眚掩其大德。”杨皇后出于好意,又数次劝诫贾妃,贾妃不知杨皇后曾帮助自己,以致仇恨杨后,忿怨日深。公元290年入春,晋武帝司马炎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整日昏睡,还没有写下遗诏。杨皇后便让其父杨骏住进宫中,一切军国大事交他一人处理。杨骏趁机提拔自己的亲信,培植自己的势力,只等武帝一死,把傻外孙扶上皇位,自己便可以控制政权了。杨骏为了取得权力,他不让大臣们守候在司马炎身边,还擅自把司马炎身边重要而亲近的人的职位都换了人,用自己的心腹。一天上午,司马炎渐渐苏醒过来,见病榻前的一群人中除了杨骏之外,几乎都不认识,心中不悦,就严肃地对杨骏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这时他看了杨骏呈上的近日批发的文件,见上面所批大都不符合他意。马上对这位国丈起了疑心。这时,汝南王司马亮还没有离开京师,司马炎就让中书作诏书,命令司马亮和杨骏一起辅佐政事。杨骏见晋武帝不信任自己,便不想发出这道圣旨。第二天,他从中书那借来诏书观看,中书监华廙非常害怕,马上到杨骏那里去索要诏书,杨骏没有把诏书还给他。四月二十日黄昏,武帝又进入昏迷状态,杨骏让杨芷速召中书监华廙、中书令何劭进宫,命二人当场为武帝起草遗诏,收回成命,改由杨骏一人辅政。诏书写成之后,杨芷当着华廙、何劭的面拿给武帝看。司马炎看了诏书,什么也没有说。此时司马炎已经奄奄一息了,对床榻前发生的事一无所知。直到华廙、何劭二人离去,才最后一次苏醒过来,他见面前只有杨氏父女,便又断断续续地问道:“汝南王来否?”杨骏答道:“尚未。”武帝长叹一声,溘然长逝,就这样,司马亮最终没有得到辅政的诏令。司马炎死后,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惠帝,尊杨芷为皇太后。惠帝生性痴呆,不能治理朝政,大权掌握在杨骏手中。杨芷让杨骏搬入太极殿居住,以便控制局势,防止生变。司马亮害怕遭人暗害不敢进宫参加武帝丧事。有人诬告司马亮谋反,马上要拿他治罪,司马亮非常害怕,杨芷让司马衷手写诏书给司空石鉴和中护军张劭,命他们领兵去讨伐司马亮。司马亮向廷尉何勖询问对策,何勖建议司马亮举兵起事。司马亮不敢发兵,吓得连夜逃回封国。杨骏得知自己的政敌司马亮离开京都,如释重负。让司马衷任命他为太傅、大都督,把一切大权统统名正言顺地抓到自己手里,总领朝政。朝廷大臣全都听命于杨骏。杨骏擅权引起了皇后贾南风的忌恨,贾后凶悖,遂诬谄杨骏作乱,使楚王司马玮与东安王司马繇奉皇诏诛杀杨骏。隔塞杨太后对外联系,杨太后便在帛书上写下‘救太傅者有赏’,射到城外,贾后因而宣布太后同杨骏为同谋。公元292年,杨骏死后、被诛灭三族,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晋惠帝下诏将杨太后贬为庶人,使后军将军荀悝送到金墉城(今劣阳东北)永宁宫。杨太后被废的第二年,贾后又强行遣散太后的内侍和侍卫,不给与杨太后食物和饮水,杨太后8天后去世,死时仅三十四岁,在位十五年。永嘉元年,追封恢复她的尊号,但是另立一庙,神主不能和武帝相配。至晋成帝咸康七年,才将武悼皇后供奉入祀于晋武帝之庙

    *左棻、胡芳、诸葛婉、李华、赵粲(一作逵粲)、吴淑、李琰、王宣、徐琰、刘媛(一作刘琼)、臧曜(一作臧耀)、邢兰、左嫔、朱姜(一作朱华)、陈秀、赵(王延)、王媛姬(晋武帝司马炎妃):王媛姬是晋怀帝司马炽之母

    &8226;贾南风、羊献容(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国毒后,她导致了西晋的八王之乱;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王朝的皇后,西晋灭亡后她被匈奴贵族刘曜所得,并成为了前赵的皇后

    *谢玖(晋惠帝司马衷妃):谢玖(?-299年),晋惠帝妃,晋愍怀太子司马遹之母。她出身屠夫之家,父亲以宰羊为生,出身贫贱。但是谢玖却貌美贤惠,仪容端庄,于是被选入宫中,成为晋武帝的才人。起初,司马衷被封为太子,还没纳妃。晋武帝顾虑到太子年纪还小,尚不知男女闺房之事,就派谢玖去做为太子侍寝的对象,不久便有孕。谢玖比晋惠帝大3岁,史书中说她“清惠贞正,而有淑姿”,但是后来娶进宫的太子妃贾南风奇妒无比,身怀六甲的谢玖便请求回到西宫,生下一个儿子。小孩都养到三四岁大了,太子还不知道自己有儿子的事。直到后来司马衷入宫和其他皇子们一起游玩,偶然握起司马遹的手,武帝才告诉他:「这是你儿子啊。」惠帝即位后,立司马遹为太子,并且封谢玖为淑媛(一说是淑妃)。但是皇后贾南风很厌恶谢玖,不准太子与亲生母亲相会,将谢玖另外安置。299年,贾南风设计要废太子,让太子写下叛逆文字,陷他入罪,并连带将其母谢玖逮捕后拷打而死。永康初,下诏改葬太子,谢玖便与太子葬在显平陵,并且追赠她夫人印绶

    *徐义(晋惠帝司马衷妃):贾南风和贾午的乳母

    *王进(一作晋)贤(字惠风)(晋愍怀太子司马遹妃)

    &8226;梁兰璧(晋怀帝司马炽皇后):第一位失踪的皇后西汉

    高祖吕皇后吕雉

    孝惠张皇后张嫣

    后少帝刘弘皇后吕氏

    高祖薄皇后

    孝文窦皇后窦漪房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王娡

    孝武陈皇后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李夫人

    赵太后钩弋夫人(赵婕妤)

    孝昭上官皇后

    孝宣许皇后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孝元王皇后王政君

    孝成许皇后

    孝成赵皇后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孝平王皇后

    新朝

    王皇后

    史皇后

    东汉

    光武郭皇后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阴丽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邓绥

    安思阎皇后阎姬

    顺烈梁皇后梁妠

    孝崇匽皇后

    桓帝懿献梁皇后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献帝伏皇后伏寿

    献穆曹皇后曹节

    曹魏

    武宣卞皇后卞夫人

    文昭甄皇后甄宓

    文德郭皇后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蜀汉

    先主甘皇后甘夫人

    先主麋皇后麋夫人

    先主孙皇后孙夫人

    先主穆皇后吴氏

    后主敬哀皇后张飞长女

    后主张皇后张飞次女

    东吴

    孙权王皇后

    孙权潘皇后

    孙权步皇后

    孙亮全皇后

    孙休朱皇后

    孙皓滕皇后

    西晋

    宣穆张皇后张春华

    景怀夏侯皇后夏侯徽

    景献羊皇后羊徽瑜

    文明王皇后王元姬

    武元杨皇后杨艳

    武悼杨皇后杨芷

    武帝王皇后王媛姬

    惠帝贾皇后贾南风

    惠帝羊皇后羊献容

    怀帝梁皇后梁兰璧

    东晋

    元敬虞皇后虞孟母

    元帝简文太后郑阿春

    明穆庾皇后庾文君

    成恭杜皇后杜陵阳

    康献褚皇后褚蒜子

    穆章何皇后何法倪

    哀靖王皇后王穆之

    废帝孝庾皇后庾道怜

    简文顺王皇后王简姬

    简文文李太后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后王法慧

    孝武德陈太后陈归女

    安僖王皇后王神爱

    恭思褚皇后褚灵媛

    五胡十六国

    汉赵

    汉光文帝刘渊呼延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单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光献张皇后

    汉昭武帝武元呼延皇后呼延氏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张徽光

    汉昭武帝武宣皇后刘氏刘娥

    汉昭武帝废皇后靳氏靳月光

    汉昭武帝皇后勒氏靳月华

    汉昭武帝樊皇后

    汉昭武帝皇后王皇后

    汉昭武帝弘德宣皇后

    汉昭武帝武德皇后刘氏刘英

    汉隐帝刘粲靳皇后

    前赵

    末帝刘曜献文皇后羊氏羊献容

    末帝刘曜刘皇后

    末帝刘曜刘皇后刘芳

    末帝刘曜元悼皇后卜氏卜贵妃

    成汉

    成景帝皇后罗氏罗夫人

    成武帝任皇后

    成幽公阎皇后

    汉昭帝阎皇后

    后赵

    明帝石勒刘皇后

    明帝石勒程皇后

    武帝石虎郑皇后郑樱桃

    武帝石虎杜皇后杜珠

    武帝石虎刘皇后

    彭城王石遵张皇后

    代国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窦皇后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后

    代桓帝拓跋猗卢祁皇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