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中国历代皇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sjwx.la
    关于中国历代皇后… (第1/3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8226;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二十五史》中称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南郡太守郭永与堂阳君董氏之女,出生时有异象,年幼时郭永赞叹其女说:「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女儿立字,嫁给曹丕后,曹丕对乖巧聪慧的郭女王很是宠爱,不顾她大自己3岁多,坚持立她为后,最近史学家新考证郭女王大名叫郭照

    *甄宓(一作甄洛)(魏文帝曹丕正妃):世称甄妃,是中国历史上极贤淑的美女之一,拥有传奇的身世和结局。中山无极人(河北省无极县),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先生的后裔。父亲甄逸先生,担任过上蔡(河南省上蔡县)县长(县令),生有三男五女。三男的顺序是:甄豫、甄俨、甄尧。五女的顺序是:甄姜、甄脱、甄道、甄荣、甄洛。甄洛女士是甄家最幼的女儿。建安年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身留在冀州照顾婆婆。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对美貌的甄洛一见钟情,不顾她大自己4岁多,趁乱娶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曹睿及东乡公主。后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女王等人,郭女王趁机陷害,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来的,诬称甄氏怀孕二月才与曹丕结婚,曹睿是否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怀疑,曹丕以此事询问甄氏,甄洛被曹丕冷落,后来郭女王又诬陷甄洛埋木偶诅咒曹丕并与曹植有感情,甄洛被曹丕赐死,也有人说她喜欢曹植,引起曹丕的嫉恨,被赐死,时年40岁。死后以糠塞口,以发遮面,极为凄惨。郭女王随即被立为皇后。魏文帝对于甄妃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释怀,因此仅封她为妃,所以甄妃始终未能得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地位。而曹植十分思念她,获得甄妃遗枕后感而生梦,梦见甄妃来对她说她已为洛水之神。曹植醒来,感慨万分,遂作《感甄赋》,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人欣赏其文字的优美,到处传抄,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后,他的儿子曹睿继位为魏明帝时,反而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遂下令改《感甄妃》为《洛神赋》,欲借溺死于洛水的宠妃,以转移读者的思路,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曹丕死后,群臣本来想迎立当时为雍丘王的曹植为帝,因此曹睿即位后,对于他这位才华横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产生了莫大的戒心,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曹植恍如飘萍,不堪颠沛之苦,遂寂寂无欢而死。后人有诗说:“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后来顾恺之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读曹植所写《洛神赋》后大为感动,遂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把甄妃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妃的怀念和寄托。历史上的甄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薛灵芸(小名夜来)、莫琼树、陈尚衣(一作田尚衣)、段巧笑(魏文帝曹丕妃):薛灵芸出生在三国时期的东吴,是浙西常山赞乡地方的一位乡野姑娘,十五岁(一作十七岁)时成为魏文帝曹丕妃。她父亲薛业是东吴的赞乡亭长,虽然官职不高,但因为人善良厚道,在当地颇具声望;她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她的纺织、刺绣都在当地堪称一绝。因受母亲影响,薛灵芸从小就学会了绣花,十岁时她所绣的牡丹花,便能引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甚能以假乱真。薛灵芸个头高挑,皮肤白皙,双眸如山泉一般清澈明亮。夜里,薛灵芸常和母亲一道,坐在昏暗的蒿火旁,就着篙火的光亮纺丝和刺绣。因她的艳名在四乡里传扬得甚广,于是几乎天天都有好奇的少年借着夜色,从门缝或窗棂间偷看火光下忙碌着的薛灵芸,因为她引人入胜的美貌,和她工作时专注怡人的神情,使得那些窥艳的少年常常要痴痴地看到薛家灭了灯火,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但因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这些少年谁都只敢在外面偷偷倾慕,无人敢起不安份的念头。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连魏都洛阳都有人知道常山出了一个绝世美人,并把这事传到了魏文帝曾丕耳中。黄初二年,甄妃去世,曹丕为之闷闷不乐,虽然后宫粉黛如云,但却没有一个能让他动情的,多情善感的曹丕幻想着要在杏花春雨、莺飞草长的秀丽南国,物色一位未经雕琢的璞玉,这时他听人说起江南有一绝色美人薛灵芸,不但姿色秀美,而且擅长女红,所绣花鸟栩栩如生,所缝制的衣物更是贴身合体,人们誉之为“针神”,从而向往不已。然而,当时虽然曹丕称帝,但整个中国并不全在他的掌握之下。魏国主要占据了北方地区,西蜀则有刘备,东吴有孙权,薛灵芸的家乡常山郡,正是孙权的势力范围,曹丕心有所往,但却鞭长莫及。正当曹丕陷入懊恼时,恰好江东孙权于黄初二年八月底遣国使奉表前来投魏,曹丕大为高兴,一方面为他的政权,一方面也为了他能获得吴国境内的薛灵芸。于是,曹丕派使节往吴国,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并加“九锡”之礼。可见他内心的兴奋是不可抑制的。既然魏文帝如此看重,孙权着实非常感激,除了把大批的贡品送到洛阳外,还风闻曹丕对于常山郡中一位薛姓美女十分向往,就急忙命令常山郡守谷习着力办成这件事。谷习受命后,以郡守身份亲访酂乡亭长薛业,薛业受宠若惊,但听说是要送他女儿薛灵芸到洛阳去作魏文帝妃,心中又有些犹疑,他想:一个乡野俗女到了皇宫,怕是难以伺候好皇帝,那样,小则女儿受冷落,大则牵连全家遭殃。这样想来,他便婉言推辞,谷习放下身份,百般劝导,总算获得了薛业的首肯。于是留下千金聘礼,准备择吉日赶行程,送薛灵芸往魏都洛阳。生长在僻乡的薛灵芸,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故乡一步,也从未曾离开过父母的羽翼之下;如今即将远离故土,进入皇宫深院,还不知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自己,因此心中倍感惶恐和无助,在临行前的几天里,日日泪水洗面。及至登车上路,她的眼泪更象启闸的泉水,哗哗直淌,随从递上五唾壶给她承接泪水,只见流进壶中的泪水都带着血红;等到抵达洛职,玉唾壶中已盛满了血泪,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后来成了一个通用的典故,如红蜡烛垂的是“红泪”,子规鸟哀啼泣血等,据说唐代杨玉环被召入宫前,“泣涕登车,时方寒,泪结为红冰”。魏文帝曹丕对这位江南美女似乎特别用心,他听到薛灵芸一行动身的消息,先是派了五百名吹鼓手前去东吴迎接薛灵芸,接着亲自督促魏国机械部门制作了十辆迎亲专用车“安车”,派大批兵马护送。直到长江北岸迎接送亲的队伍。所谓“安车”,是曹丕发明的一种华丽而舒适的交通工具,车篷上镶满了各色金玉珠宝,车轮车轭全用粉丹画上漂亮的花纹,前车装饰着龙凤图案,整个车看上去就象一座金碧堂皇的小宫殿;车身四周还安有百子铃,车行之际,叮咚和鸣,令人心旷神怡;驾车的牲畜是尸涂国进贡的青毛骈蹄牛,行走起来快如马又稳似驴。迎亲的大军在长江边接到了薛灵芸一行,薛灵芸换乘上“安车”继续北行,一路上,魏文帝下令各地人在路旁燃烧香草,沿途香气氤氲,缭绕不散,据说可避疫疾。曹丕之所以要把迎亲之事办得这样铺张气派,一方面是为了倾慕已久的薛灵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扬魏国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借以说明对吴土一乡野女子的尊重,来感化东吴臣民,使他们对魏国心悦诚服。曹丕还命人在洛阳城外数十里处,筑土为台,台高三十丈,高耸入云;在台下四周布满蜡烛,名叫“烛台”,预备在薛灵芸到来之际,自己登高等使之用,大道旁边,每隔一里埋设一根五尺高的铜柱,用以标志里程。所以走路的人口诵歌谣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土上出金”所指乃道旁树立的铜柱,而“火照台”的意思就是那由蜡烛映照着的土台。汉是火德、魏是土德,“火照台”即火伏而土兴。也就是汉亡而魏兴,“土上出金”则隐喻魏灭而晋兴。薛灵芸抵达洛阳城外正是入夜时分,只因从城郊至城里的沿路上,排满了粗大的红烛,烛光闪烁,把周围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生长的僻乡、用惯了幽暗惹火的薛灵芙,见到这种场面,是惊呆了,怀疑自己是不是登上了王母瑶台。魏文帝乘坐雕玉皇辇登烛台等候她,遥见车马滚滚,尘埃腾空,迤逦而至,宛如云雾弥漫,因而感叹道:“过去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于是又称薛灵芸为“夜来”。及见到灵芸,是她娇羞切切,纯朴清雅,象一朵远离尘嚣的荷花,美丽中透满了纯洁,使曹丕欣喜至极,急忙上前握住她的纤纤玉手,同登雕玉辇,进入宫中。外夷蓄邦听说魏文帝新娶美妃,特派人送来火珠龙驾钗庆贺,这火珠龙鸾钗乃是域外异宝,白天看上去就象普通的龙凤金钗,但一到夜晚,就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亮丽夺目。曹丕拿过火珠龙鸾钗,准备替薛灵芸插上发髻,可他掂了掂,心觉此钗太重,戴在纤秀的薛灵芸头上恐怕有累佳人,他顿生怜香惜玉之情,脱口念道:“明珠翠羽尚不胜,况乎龙鸾之重,如何消受得了。”因命人替薛灵芸收好火珠龙鸾钗,仅作观赏,不必戴在头上。曹丕对薛灵芸的关爱之情,从这件小事上就可见一斑。薛灵芸就是一块没有人工雕饰的美玉,以她纯朴、自然、善良的风貌生活在宫中。她不懂得宫廷的繁文缛节,也不了解朝廷中的争斗倾轧;她只把曹丕看成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丈夫,以她所能了解的夫妻之情,温柔地、真切地、委婉地、无微不至地侍奉夫君。薛灵芸的到来,仿佛一股原野里清新的风吹进曹丕历经沧桑的心田,使他享受到一般的帝王所难以体味到的真挚相依的夫妻之情。夫妻挚情,在普通的百姓中很容易产生,一般的人也就常常不觉得特别珍贵;但贵为至尊,富拥天下的帝王与后妃因为有着权势、财富、子嗣等因素的影响,反而难以产生纯真的夫妻之情。而魏文帝曹丕偏又对这种纯真之情十分向往,所以薛灵芸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难得,至此他才算是真正有了情感的归宿。因为有对薛灵芸的真爱,所以他对薛灵芸生活习惯与宫中礼制不合的地方也就很能宽容。例如,薛灵芸在家乡已习惯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织刺绣,以便节省灯火;到皇宫后,宫殿灯火通明,她觉得真是极大的浪费,因此也要求全部熄灭,只剩下一支蜡烛照着她缝织刺绣。曹丕也应允了她的要求,常常伴坐在一旁,在幽幽烛光下,默默望着忙碌着的薛灵芸,有时甚至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与妻子,是一对过着男耕女织生活的乡野夫妻。薛灵芸心灵手巧,所缝制的衣物,新颖美观,手工精致,自从她入宫后,曹丕所着服饰,都是由她亲手剪裁缝制,凡不是薛灵芸缝制的衣服,曹丕一概不穿,薛灵芸能绣曹丕最喜欢的迷迭香;宫女们也纷纷向她学习缝织和刺绣技巧,人们都称她是“针神娘娘”。一次,曹丕不小心,在后花园中挂破了衣裾,他脱下衣服丢在一旁,又换上新装,贵为天子的他已习惯不穿破旧衣装了。薛灵芸见了也不作声,只默默地拾起衣眼,用细针精心地把破口处织补好,并在织补处巧妙地绣上一些花纹,使破口处完全看不出破绽。她把衣服挂好,并不叫曹丕换上。几天后曹丕发现他丢掉的衣服又挂在床头,便拿了过来,一看破处已修补得天衣无缝,他十分感动,知是薛灵芸所为,赶紧把衣服换上身。从此后,他对薛灵芸缝制的衣服穿得更爱惜了。为了慰藉薛灵芸的思乡之情,魏文帝下令在后宫中筑起九华台,以便妻子登台远眺,遥思南方的故乡;又开凿了流香池,池中遍植由江南引进的荷花,荷叶田田,花香四溢,曹丕与薛灵芸泛舟池中,仿佛使薛灵芸回到了江南故乡的山水中。为此,曹丕写下了传诵不衰的“芙蓉池”诗:乘辇夜行游,巡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琅孉记》也载有一段逸话:“薛夜来初入魏宫。一夕,文帝在灯下咏,以水晶七尺屏风障之。夜来至,不觉面触屏上,伤处如晓霞将散。”可借好景不长,黄初七年夏天,魏文帝曹丕一病不起,驾崩于嘉福殿,享年仅四十岁。临终前,他遗命尽遣后宫无子女的嫔妃出宫返家;他死后,薛灵芸也辗转回到故乡常山郡,从此信讯全无莫琼树,曹丕宠妃,莫琼树之所以受宠,美艳动人固然是其根本,但更因为在梳妆打扮上有非凡过人之处。莫琼树有一双巧手,会梳理一种与众不同的“蝉鬓”发型,就是将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梳成薄而翘起的形状。“望之缥缈如蝉翼”,如丝如缎,若天女下凡,令人遐想,宫中的其他女性争相仿效她的发型。魏文帝曹丕特别喜欢她的发式,因而“终擅魏主之宠”,结果引起了薛夜来、田尚衣、段巧笑三位美女的嫉妒。三个美女便联手戏弄莫琼树,假装帮她梳妆打扮,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在她的头发上抹了香油。当时已是盛夏,曹丕携着莫琼树的手,在花园中一边赏花,一边漫步。太阳一晒,香油的效果就显示出来了,成群的苍蝇、蚊子纷纷相至……曹丕查明真相后大怒,罚薛夜来等三位美女跪地一天,不许吃饭。此后莫琼树更是春风得意,那头发也梳妆的更是漂亮了。段巧笑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紫色胭脂涂在颊上(发明者一作莫琼树)陈尚衣能歌善舞以曹丕的诗人之心当然喜欢这样有情趣有灵性的女子了,四位美女宠冠魏宫,时常陪伴在曹丕的身旁

    &8226;吴苋(蜀昭烈帝刘备皇后):吴苋起先是嫁给刘瑁为妻,但不久刘瑁就死了,她成为了“文君新寡”。此时,刘备的原配甘夫人已去世多年,夫人孙尚香又回了吴国,于是群臣便劝刘备娶吴苋为继室。但是刘备和刘瑁是同宗,怕遭非议,所以很犹豫。刘备的部署就拿春秋时秦穆公把女儿怀嬴先嫁给晋怀公,后嫁给晋文公的事劝他,这才打消了刘备的顾虑。221年,刘备称帝,吴苋册立为皇后。刘禅继位后,尊为太后。延熙八年(245年),吴太后去世,与刘备葬于惠陵。其兄吴懿原是刘表的一员虎将,官任中郎将。与刘备联亲后,成为蜀政权的国舅。从左将军升督汉中车骑将军,封高阳侯

    *孙安(蜀昭烈帝刘备妃):孙权的妹妹,在《三国演义》里名叫孙仁,名字正史无载,据轶书《汉晋春秋》被引用的原文,名为孙仁献,小说《三国演义》里名孙仁(有可能是某些引用《汉晋春秋》文句的钞本漏钞“献”字,误为“孙仁”),戏曲称孙尚香,三国时期的人物。三国时期刘备和孙夫人的婚姻,是历史上最为典型的政治婚姻。【公元209年】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当时荆州刺史刘琦病死,刘备取得荆南四郡后,刘备的属下推举刘备为荆州牧,治公安。孙权对此畏惮,便把其妹孙夫人嫁给刘备为夫人,重固盟好。据说在曹操欲扫平江南的时候,孙权出于无奈与刘备合作。当初刘备没有立足的地方,向东吴“借”荆州暂时栖身,约定以后归还。赤壁之战后孙权想讨回荆州,刘备以各种理由再三推托。荆州在今天湖北一带,当时,不但物产丰饶,粮草充足,而且荆州地处西川与东吴之间,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更何况当年孙坚就是在夺荆州的战争中战死的,所以刘备借荆州而不还对孙权来说,根本不能接受。但一提起归还荆州的事,刘备就放声大哭。孙权实在没有办法,东吴的得力将领周瑜给孙权设计,趁刘备丧妻之机,以其妹孙仁送给刘备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