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借贷起纠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五章 借贷起纠纷 (第2/3页)

化,包正的信心更足了。现在,县城这里已经十分安稳,一切都步入了正轨。而且,几个案子下来,包正的名声已经传遍了东莞四乡。人们都传扬开来:东莞来了一个清正廉明的老爷。而且极善断案,真正能为百姓做主。

    于是,在这种良好地宣传之下,包正渐渐忙碌了起来。乡间的纠纷瓜葛,也都要来请他这个县令来公断。就连包正自己。也不由经常慨叹:生活实在有些太充实啦!

    这一日刚刚升坐大堂,外面就有人击鼓喊冤。包正吩咐将喊冤人带上堂来。只见一个妇人走上堂来,跪在了堂口。

    包正打量了这人一番,只见那个女子年近四十,但是衣着十分考究,一看就是富贵人家。于是包正开言道:“喊冤人报上名来,上堂击鼓,所为何事?”

    那妇人说道:“大人容禀,民妇王氏,家住广州,嫁于同城孙浪为妻。前来状告我的弟弟,名唤王财的,借贷不还,请大人为我做主!”包正见她神色悲戚,但说话清楚,显然见过一些世面。道:“你既然是广州人氏,那里自然有父母官,你因何来到了这里告状?这已经超过了我管辖的范围,越界办案,可是为官地大忌!”

    王氏听了,连连垂泪道:“大人,请听民女讲完,实在是我的冤情无处控诉,听说包大人为官清正,这才来到了这里!”

    包正想了想:“虽然这件案子自己无权过问,但既是冤情,听听也好,如果能够相帮岂不更好。”于是就点头道:“好,你且说来听听。”

    那王氏又说道:“大人,我家本来也是小康之家,可是我的弟弟不学长进,致使家道中落。他自己也只好到乡下帮人种田为生。此时,我已经嫁给了孙家。孙家也算是当地地富户,有几家买卖,主要是珠宝生意。可是我的丈夫不善经营,所以公公在去世的时候,将万贯家私都交给我来保管。”

    包正听了,心中暗想:“必是这个孙浪也是败家子,怕他把家产挥霍干净,所以才叫儿媳来持家。看来,这个女子还是有些本事的。”

    王氏继续说道:“后来,我的弟弟有一次来到了我家,说他种田辛苦,要做生意,缺乏本钱,来向我借些银子。我知道他的性子,就只借给了他五百两银子。于是他就在城里开了一家米店,没想到居然获利。后来,他又来到了我家,我本以为他是来还钱的。不料,他却说最近米价比较便宜,估计以后要涨价,就想要多囤积一些,但是手头的钱不多。于是就又向我借了一千两银子,说是所获地利润能成倍翻上去。我一想他好不容易走上了正道,于是就又借给了他一千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