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百战沙场碎铁衣 第九节 (第2/3页)
算李丹得到了一个冬天时间的缓冲,在楼兰和青海湖部署了重兵,当到了明年春天,佗钵和*人还是要南下攻击。到了那个时候,西突厥人的态度很重要,假如玷厥出尔反尔,背弃盟约,和*人联手把大周人赶出去,那么西突厥人将二次获利,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只要巧妙利用一下形势,就能从中攫取惊人利益。
李丹显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既担心*人的攻击,又担心西突厥人的背盟,为了保住当前利益,他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
和西突厥联姻,只能解决暂时问题,要想长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最大程度利用西突厥和大周人结盟的强大实力下,一面威慑*人,一面满足他们的利益要求,也就是最起码要让*人的既得利益没有任何损失。
如此一来,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摇钱树还给*人,但这颗摇钱树如今一分为二,一半给了西突厥人,另外一半就算大周人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人,那也还少一半,而要弥补这缺失的一半,大周人就要拿自己的本国利益来填补。李丹显然不愿意,他只拿到了土地,而没有拿到这片土地上的利益,这种得不偿失的事他也不愿干。
这时,室点密西征波斯失利,通往罗马的丝路被切断,迫使室点密不得不继续打下去,这给了李丹解决眼前难题的机会。
=
面对玷厥的威胁,李丹针锋相对,“你和我翻脸,与佗钵联手打我,你知道后果吗?中土会因此战火翻飞,丝路源头会被切断,你和佗钵在丝路上只能去捡马粪,而你阿爸的二次西征也会因为物资的缺乏而失败。”
“这么说,你当真要反悔?”玷厥勃然大怒。
“我说过要反悔吗?”李丹笑道,“我们一起去见你阿爸,看看他怎么说。有他在,我们现在说什么都没用。”
这句话倒是大实话,玷厥无奈,愤然离去。
李丹急召斛律光、高颎、苏威等人商议。众人仔细分析了中土、西土局势,最后议定了一个策略,那就是必须说服室点密,根据当前中土形势,要想保持丝路的畅通和战争物资的持续供应,必须即刻统一中土北方,否则只有畅通的丝路,而没有繁荣的商贸。
李丹随即下了一系列命令。
把西疆大捷、李丹和西突厥联姻的消息传到长安,遍告中土,以此威慑中土诸国,然后派遣使者到江左,想方设法维持和大陈国的联盟,相约共击山东大齐。大周的突然强大会让大陈人惶恐不安,而即刻夺回江淮重建北方防线,将是大陈最为迫切的事,这样中土形势即使到了最坏的时候,江左也还有南北对峙的实力。
同时派遣使者和大齐维持联盟。大周在西疆的胜利威胁不了大齐,因为大齐人有个惯性思维,他们的实力太强大,而大周人在西方开疆拓土只会加重大周人的负担,大周人为此要调用更多的军队和花费更多的财赋来镇戍荒凉的边疆。另外,大周人在西疆的胜利严重伤害了*人的利益,*人会攻打大周,这对已经恢复了和*人正常关系的大齐来说,是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了。这个时候,他们显然愿意和大周人维持联盟,只待大周西疆战事激烈之际,他们就可以威胁和敲诈大周人了。
李丹书告大司马李晖、大将军韦孝宽、司徒李纶、尚书令豆卢绩,着手准备攻打大齐,并告李纶、韦孝宽,请他们调用所有人手,包括调用白马堂的刺客,不惜一切代价挑起大齐朝堂的矛盾,让山东各方势力倾轧内讧,务必把诸如祖珽、段孝言、高长恭、高延宗、崔季舒等大齐名臣悍将赶出朝堂和军队,当然如果能把他们杀了,那是最好了,总之一句话,让大齐朝堂昏庸腐败,让大齐军队士气低迷,让山东丧失战斗力。
李丹又书告李曜、陆通,等到青海湖情况基本稳定后,找个借口,把吐谷浑可汗夸吕和他的数十个儿孙统统杀了,一个不留。至于吐谷浑的王公贵族,除了那些宗室大臣,其它都是各部落首领,李丹命令他们把宗室大臣都杀了,而部落首领则大力收买,务须让他们俯首帖耳,如果有图谋不轨心有二志者,杀之。
吐谷浑的王族都杀光了,吐谷浑即使要复国也找不到可汗继承人,而那些部落首领们谁也不服谁,哪个都没能力做吐谷浑的可汗,这样突厥人假如有心让吐谷浑复国,大周人就有足够借口予以推托,实在不行就随便找一个傀儡,总之吐谷浑若想东山再起,那是遥遥无期了。
李丹估计了一下自己的归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三月左右可以返回长安,他告诉李晖和韦孝宽,务必利用这段时间,把关陇汉人大量调进军队,以便控制大周府军。
=
西海站在山岗高处,看到了自己梦里曾经出现的雄伟一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