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百战沙场碎铁衣 第七节 (第2/3页)
密的意思,还是玷厥自己的想法?”李丹想了半天不敢确定。如果这是室点密的意思,那自己西征吐谷浑的事就要重新考虑了。
苏威、李彻、元岩等人对大漠上的事都不是很熟悉,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高颎。
“这肯定是室点密的意思。”高颎若有所思地说道,“去年我在大漠上接触了不少人,突厥很多部落首领和西域诸国王对室点密西征波斯一事均持谨慎态度,认为波斯很难打,虽然突厥人和罗马人要实施两路夹击,但最乐观的估计也要五六年时间才能击败波斯,而长乐公主也曾听室点密亲口说过,攻打波斯至少需要五到十年时间,由此推及,室点密对丝路的依赖非常大,他急切需要中土给他提供战争物资。”
“目前西域三条丝路有两条控制在室点密手上,而距离葱岭最近的丝路前段河南道却控制在吐谷浑人手上,这对室点密的威胁太大了,他当然要迫不及待地占据河南道。”高颎说道,“吐谷浑是突厥汗国的藩属,而吐谷浑可汗夸吕又是燕都的女婿,所以过去控制河南道的实际上是燕都。现在燕都死了,佗钵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室点密为了西征的胜利,为了西部突厥的强大,当然要攻打吐谷浑了。”
众人频频点头,都同意高颎的分析。
“这样说起来,现在的状况和十六年前岂不一模一样?”苏威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是不是即刻放弃西征?”
=
十六年前,突厥大可汗燕都曾和拓跋大魏(西魏)的凉州刺史史宁联手攻打吐谷浑。
突厥人进攻吐谷浑的贺真城,俘获了吐谷浑可汗夸吕的恪尊(即可汗之妻)及大量珍宝。史宁则攻破吐谷浑旧都树敦城,俘虏了吐谷浑的征南王。两军至西海(青海湖)会合。夸吕大败,向突厥汗国和大魏国俯首称臣。(树敦城,今青海共和附近。)
吐谷浑是突厥人和拓跋大魏人一起打下来的,所以双方协商处理战后事宜,但出乎吐谷浑人的意外,他们不但没有亡国,还保住了自己的疆土。
之所以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和当时的形势密切相关。
当时突厥人出兵吐谷浑,是因为西方的厌哒人正在乘机东进,准备席卷西域,而突厥人也想占据西域,为此他们决定先击败厌哒人的盟友吐谷浑,以防吐谷浑和厌哒人对自己东西夹击。另外,当时的拓跋大魏对突厥人来说也有一定的威胁,燕都同样需要征服吐谷浑,以求在中土和西土之间获得缓冲势力。
拓跋大魏人出兵吐谷浑则是无奈之举。
吐谷浑一旦被突厥人灭亡,拓跋大魏的国界就在其西、北两个方向和突厥人接壤,这样拓跋大魏既失去了吐谷浑人的缓冲作用,又无法有效利用吐谷浑人牵制突厥,所以他们打吐谷浑是假,保吐谷浑是真。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时大魏丞相宇文泰死了,国内政局动荡,受命主政的宇文护为了稳住边境形势,只能力保吐谷浑疆土不失,让它给自己的西部边疆充当缓冲,以便让自己赢得稳定国内局势的时间,为此,他甚至主动免除了吐谷浑每年给大周的进贡。
其后过了几年,室点密西征大捷,灭亡了厌哒国,实力大增,严重威胁了燕都大可汗的地位。燕都为了挚肘室点密,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夸吕,试图利用自己对河南道的控制来遏制丝路,阻碍西部突厥的发展,同时也想利用吐谷浑的武力对西域诸国造成威胁,限制室点密向中土方向扩张。
=
现在的形势和当年的状况非常相似,如果室点密有意消灭吐谷浑,控制河南道,那和大周势必发生冲突,将来不堪设想,还不如维持现状,让吐谷浑做为两国之间的缓冲。
“不,只要我们抢在玷厥之前消灭吐谷浑,占据河南道,把吐谷浑变成我们的藩属,那我们就赢了。”高颎连连摇手,“此时此刻我们千万不能放弃西征,退一步说,就算玷厥抢得了先机,我们也要像十六年前一样杀进青海,和突厥人平分吐谷浑。”
众人商讨了一番,各有各的道理,无法决策。
“秦王,你尽快拿个主意。”苏威看到李丹一直不说话,急忙劝道,“吐谷浑人大概没想到室点密会打他们,所以把主力大军都放在陇西,这样一来,玷厥的大军从吐谷浑的西方开始进攻,势必不会遇到太大阻力,突厥人的铁骑一泻千里,很快便能杀进伏俟城,我们等于把河南道拱手送给了室点密。以我看,我们还是立即和吐谷浑人议和,让他们回去阻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