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三十一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三十一节 (第2/3页)

江南那里听到的秘密告诉了韦孝宽,“郧公,假如我们节节败退,而斛律光势如破竹,大齐国主、陆令萱和祖瞎子那些人还敢让斛律光继续打下去吗?”

    “当然不会。”韦孝宽笑道,“这些年,斛律光曾数次西征,但屡屡无功而返,原因不是他打不进关中,而是大齐历任国主和朝堂上的那些人不想让斛律光杀进关中。现在大齐内部的矛盾非常激烈,而斛律光不知进退,一心想在有生之年一统中土北方,这是他最大的错误。其实,他距离长安越近,死得也就越快,灭族之祸就在眼前啊。”

    “如果我们把斛律光放进关中,长安近在咫尺,他会遵从大齐国主的命令,放弃进攻吗?”

    韦孝宽面显谨慎之色,“鸿烈,大齐的人的铁骑一旦进入关中,我们失去地形优势,关中震怖,战局恐怕难以控制。”他轻轻拍了拍案几,“此策是否太过冒险?”

    李丹想了一下,说道:“我有个设想,当斛律光猛攻潼关、蒲坂津一线的时候,我派使者和大齐议和,割地献城,另外再不惜重金买通陆令萱、穆提婆等一帮佞媚之臣,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齐国主一定会答应我们的议和。议和一旦成功,我们就把斛律光放进潼关,让大齐人的铁骑进入关中,这时斛律光如果接到大齐国主命令他撤兵的圣旨,必定进退两难。以斛律光的性格,他不会放过这个灭亡大周的机会,他会继续进攻,而大齐国主和邺城的那帮佞媚之臣势必以此为借口,置斛律光于死地。”

    “然后我们乘机展开反攻。”韦孝宽手捋长髯,两眼盯着案几上的地图,缓缓点头,“此策可行,但此策的关键不在战场上,而在大齐朝堂上,所以……”他抬头望向李丹,担心地问道,“这不仅仅需要人力,更要钱财,你有那么多的钱财贿赂和买通大齐人吗?”

    “昭武摄政王已经答应我了,她会让大齐的粟特人倾尽全力,花多少钱都可以。”李丹笑道,“对于昭武江南来说,她最不缺的就是钱财。对于我们来说,则是务须致斛律光于死地。斛律光一死,大齐柱石倒塌,形势就彻底扭转了。”

    “这个离间计若成,斛律光想不死都难。”韦孝宽叹道,“他在战场上纵横无敌,却难敌背后暗箭,将来他可能命丧宵小之手,可惜啊……这样吧,我手上还有一队人马潜伏在山东境内,我让他们散布纬谣,说天象有异,大齐国祚要变,斛律光有篡僭自立之意,以便推波助澜,挑起大齐国主对斛律光的猜忌,帮助你实施此策。”

    李丹躬身称谢,“此仗能否取胜,完全仰仗郧公守住潼关了。”

    “之后呢?”韦孝宽问道,“之后你要怎么办?你和突厥人、大陈人、大齐人、吐谷浑人签订了一系列盟约,都是出卖大周的盟约,虽说签订这些盟约的目的都是为了打赢这一仗,但事后有些盟约你要兑现,比如你要给突厥人丝路贸易权,给大陈人江陵,给吐谷浑人城池,假如你没能击败斛律光,让斛律光带着大军全胜而归,你还要兑现和大齐人的盟约,要割地称臣,那时你怎么办?背约就要再挑战事,应约就要卖国,你如何应对?”

    “所以我必须打赢这一仗。”李丹的口气非常坚决,“只要我打赢了,把大齐人打得魂飞魄散,天下形势就在我的掌控之中。”

    “要打赢就要军队,军队从哪来?”韦孝宽说道,“两个多月后,虽然府军扩建基本结束,但那些人都不能用,上战场也是送死,你哪来的兵力?”

    “待我和吐谷浑、大陈签订和约后,马上把陇西、河西、荆襄三地的府军全部调到关中。”李丹说道,“这样我还能集结五万大军。”

    “这太冒险了。”韦孝宽摇头道,“虽然新建的军队可以代替老府军屯驻于陇西、河西和荆襄等地,但他们其实没有战斗力,假如吐谷浑人和大陈人得到了这个消息,乘着老府军赶赴关中的时候,发动攻击,那局势就完全一边倒了。”

    李丹没有说话。郧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这种担心太保守了,如果事事都万无一失,那这一仗还怎么打?突厥人、吐谷浑人和大陈人和大齐结盟,出兵攻周,目的并不是要灭亡大周,而是利用这个机会要挟大周,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他们来说,中土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是最理想的事情,谁都不希望看到中土北方统一,再出现一个像拓跋大魏那样强悍的王国。那样的王国一旦出现,突厥人、吐谷浑人和大陈人的噩梦也就来临了,所以只要满足了这些人的要求,他们马上就会偃旗息鼓,甚至倒戈一击,大周完全可以把各地的府军全部集结到关中战场上,和大齐人决一死战。

    “我现在必须这么干。”李丹说道,“仗打输了,大周岌岌可危,这些地方还是别人的囊中物,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打赢这一仗,只能赢,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