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二十七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二十七节 (第2/3页)

常致命。

    有大臣认为皇帝临终前糊涂了,失去了判断力,这种遗命既然没有写进遗诏,当然也没有任何作用,权当笑话。

    但关陇汉人却全力支持,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了统一声调。这是汉人执掌权柄的最好机会,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到了。他们进言皇后,列举了李丹具备的一系列优势。

    李丹是魏国公李弼之子,而李弼家是大周柱石,又是皇亲国戚,当然会义无反顾地拱卫大周,护卫宇文氏的江山。由于宇文护的新政和屠杀,朝野上下矛盾激烈,虽然这背后牵扯到各方权势和利益,但表现出来的却是汉胡之间的对抗。如今大兵压境,急需将士卖命,百姓支持,但无论是府军还是百姓,大都是汉人,此时此刻,朝廷急需一位汉人宰辅,以缓和骤然爆发的汉胡对抗,挽回汉人人心,齐心协力共抗强敌。

    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朝堂上很多,像窦炽、李穆既是汉人,也是皇亲国戚,而且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比李丹要合适得多。

    但李丹有一个条件是其它人所不具备的,他和突厥人有密切关系,这在大周朝堂上人所共知,而且还有传言,说室点密要把女儿嫁给他。这段时间,很多人看到他夜宿西海公主的府邸,从这种亲密程度上也可证实传言并不是空穴来风。

    大周目前的形势处于绝对劣势,要想守住关陇,唯一的出路就是请突厥人出兵相助,这个办法也是自太祖宇文泰以来就坚决执行的保国之策,但因为宇文护限制丝路,两国盟约名存实亡,关系一度恶化,如果李丹出任宰辅,由他出面向突厥人求助,不但可以重修旧好,或许还有机会请到援兵,如此则大周可保。

    阿史那皇后因为西海的关系,对李丹印象很不错,而且她知道室点密要把西海嫁给李丹,以室点密的眼光,当然不会看错人,所以她渐渐心动,打算同意由李丹出任宰辅。

    宇文盛、尉迟迥、宇文宪、贺拔纬等大臣坚决反对,鲜卑人在这一点上观点相同,步调绝对一致。

    高欢就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例子。

    大魏的分裂就是高欢造成的,山东魏国(东魏)的国祚就是被高氏篡夺。汉人念念不忘复国,你只要给他们一丝一毫的机会,他们就会倾尽全力谋夺国祚。

    广陵公元欣、淮南公元伟也反对。拓跋大魏虽然没有了,但拓跋人是鲜卑人,他们宁愿把国祚让给鲜卑其它部落,也绝不愿意把国祚送给汉人,这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永远不会改变。

    =

    天亮了,争论依旧激烈。

    广陵公元欣、邓国公窦炽、上庸公陆腾说话了,这件事暂时搁置,先把皇帝的灵柩接回来,同时准备册立太子,准备登基大典,准备皇帝的丧礼,晋公宇文护的丧礼也要同期举行。大司马宇文宪则即刻拟定御敌之策,集结各地府军、州郡兵奔赴前线,命令各地总管、刺史做好迎战准备。

    上午,阿史那皇后被女官叫醒,说大司马宇文宪有急事禀奏。

    宇文宪请求皇后下旨,解除对突厥寺和昭武山的封锁,包庇刺客之事不再追究,并恳求皇后即刻约见昭武摄政王和西海公主。

    宇文宪希望皇后出面,和昭武摄政王具体商谈求援一事。摄政王是突厥汗国此次出使中土的特使,以她的身份和地位,如果答应了大周国的请求,等同于得到了突厥大可汗承诺,大周西北边境将保安宁,这对府军在东线战场上挡住大齐军队的进攻将产生决定性作用。

    =

    下午,昭武摄政王应约到达皇宫。

    她在昭武山安静地待了几天,但大周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让她大感吃惊。虽然宇文护是病逝,大周国主也是病逝,长安也没有因此爆发更大的混乱,相反还平静了很多,但这背后蕴藏的秘密却让她百思不得其解。那个自以为是的刺客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把一件不可能的事变成了事实?

    因为国有大丧,所以一切从简。皇后在含仁殿接见了摄政王。江南穿一件白色丝袍,没有佩戴任何首饰,这让她看上去更加美丽而高贵。宇文宪、李晖不是第一次看到她,但每次见面,还是被她的美丽所吸引,难以自持。

    宇文宪简要说了一下这几天发生的事。宇文护突闻敌人四面来攻,激怒攻心,突然病故。国主惊闻噩耗,病情加重,驾崩。遗诏皇子宇文赟为太子,继任大周国主。在新皇登基之前,皇后代理国事。然后又说,皇后已经下旨,大周将遵守两国的盟约,完全放开丝路,请王上回复大可汗,大周将竭尽全力保证丝路的畅通和繁荣。

    江南礼节性地说了几句客套话。

    宇文宪看看李晖,给他使了个眼色。下面的话才是正题,但担心遭到江南的拒绝,所以他请来了李晖。年初江南特意到魏国公府邸拜访李丹的母亲,以李家和江南的这种关系,有些话容易说出口。

    “大司马和朝中大臣仔细分析了当前局势,以大周的实力,同时击退三路敌军,难度很大,希望得到你们的援助。”李晖一开口,宇文宪脸上的笑容就僵住了。李晖不想自讨没趣,张嘴就把他出卖了。江南自然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她看看宇文宪那张尴尬的脸,眼里露出一丝戏谑,微笑说道:“大周是突厥的藩属,大周有难,突厥当然会尽力相助。”

    李晖随即说出了几个恳求。

    吐谷浑出兵的目的,其实双方都知道,夸吕的背后是突厥人的指使,所以大周请求突厥出面,让吐谷浑人立即从边境撤军。

    大陈国这些年和突厥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利用突厥人的力量牵制齐、周两国,以维持中土的分裂局面,所以突厥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大陈国的决策,为此大周恳求突厥出面斡旋,逼迫大陈撤军,维持周、陈两国的盟约。

    大齐国这次攻击,意在灭亡大周,一统中土北方,这是突厥人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大周恳求突厥出兵南下攻打晋阳,牵制大齐的军队,假如突厥有几万军队南下,大齐人肯定会从洛京、河阳战场上不战而退。

    “按你们的意思,就是让突厥人替你们打仗,是吗?”江南脸上那层淡淡的笑意随着李晖的话而慢慢消失,代之以不屑和冷峻,她盯着宇文宪,冷声问道,“好,可以,那么大周拿什么报答突厥大可汗?”

    宇文宪怒气上涌,差点要反唇相讥,但强自忍住了。这一切都是因为突厥人对丝路利益的贪婪,如果没有突厥人推波助澜,大周怎会走到今天这步绝境?

    李晖迟疑片刻,小心翼翼地说道:“王上,大周和突厥有几十年的盟约……而且,丝路畅通就要维持中土三足鼎立之局,否则……”

    “大齐和突厥也有盟约。”江南对李晖的态度明显客气很多,说话的声音也很温柔,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至于丝路的问题,突厥有突厥的考虑,如果中土实在难以维持三足鼎立之局,南北对峙我们也能接受,假若山东大齐当真占据了关中,我们也会杀进陇西、河西,挡住大齐人西进之路。”

    “大周难道是一块肉,任由你们宰割吗?”宇文宪冷笑道。

    “据我得到的消息,大齐人这次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就算吐谷浑、大陈国按兵不动,你们又如何击败大齐?”江南说道,“你们大周现在能调集多少人马在东线阻敌?五万还是十万?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你们最多只能调集五万到六万人马。”

    宇文宪脸色微变,无言相驳。

    “太祖驾崩后,晋公宇文护曾两次东伐,晋阳之战丧失了十万大军,洛阳之战又丢五万大军,请问你们大周还有多少军队?”江南摇摇头,“大周的危机早就来临了,大齐人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待一击致命的机会,现在他们终于等到了,战无不胜的斛律光将把大周撕成碎片。”

    “王上……”李晖看到宇文宪脸色铁青,急忙阻止江南继续说下去,“王上,大周在目前的处境下,即使得到突厥的帮助,击退了大齐人,也奄奄一息,很难能拿出什么东西报答大可汗,所以你看……”

    “那就不要谈了。”江南站了起来,“国主丧礼完毕,我将去山东。”

    “姐姐……”阿史那皇后惊慌失措,泪水倏然滚下。

    突厥的形势她已经听说了,虽然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燕都已经死了,但她知道在突厥汗国,真正说话算话的是叔叔室点密。当初父亲悔婚,打算把自己嫁个大齐国主,但在室点密的干涉下,自己还是嫁到了大周国,由此可见室点密和大周国的关系。父亲志在中土,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极有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挥军南下,所以现在唯一能拯救大周的就是室点密。昭武江南是室点密的女人,是绝对亲信,她拒绝了,等同于室点密的拒绝,大周真的危险万分了。大周亡了,我连栖身之地都没了,难道我要重回大漠,再让父亲把我像牲口一样卖来卖去?

    江南心里一软,又坐了下去。

    “王上……”李晖跟着坐下,苦笑道,“王上,你……能说说吗?你不说出要求,我们也不好……”

    “是你求我,不是我求你?”江南黛眉深皱,非常不满,但对方是李丹的哥哥,她不好拉下脸,“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看不到你们有任何击败斛律光的机会,所以我即使答应了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