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吞星者(中) (第2/3页)
范围之内,他们只需要在出事之前,将这一处‘孤岛星系’的价值炒出来,提前转手,落袋为安,就可以了。
“但现在,暗雷没有实际爆掉,却有极大可能在资本市场上‘提前’爆掉,他们预计的收益怎么拿到手?前期建设、炒作的成本怎么摊销?负面消息扩散后的恐慌如何处置……当然他们是有能力处置的,但需要对相关消息的绝对掌控,而这就要求他们严格控制‘星门’这边的事态和信息渠道。”
元居好像明白了些:“我们就是他们控制的目标?可是这不可能啊!这里有万神殿的‘架构大祭司’,我们是在请‘诸神法眼’的仪式上发现问题——诸神永在,哪有欺瞒的余地?”
“当然不会欺瞒神明,可神明为什么要理会呢?尤其是已经定性、解决的天渊旧事,当然还有‘孽毒’……你没有听说过吗,对神明,对真正的大能者而言,认知就是一种污染。”
偃辰祭司说的这些话,不算太得体,不过作为一个架构祭司,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元居沉默下来。
善隆大祭司在授业时,一直提醒他,任何一位祭司,哪怕是见习的,也要有一组理性认知:
“神明”不是万能的,“诸天神国”或许是,但但也需要一个过程;
“神明”也不是永生不灭的,理论上也许可以,然而“渊海真神”的例子就证明,理论条件并不容易在现实宇宙中达成。
所以“神明”也需要控制局面和变量,要明确边界。
“诸天神国”既曰“诸天”,本身就代表了“边界”。
在神明议定边界、确定责任的过程中,身为祭司,包括任何为神明服务的人员,自我定位就很重要。因为那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超级漫长的时光,有相当的概率等不到最终的议事结论,遑论处置结果。
更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神明之间会有异议,有利益冲突,甚至有生死大仇,这也是祭司要考虑到的问题。
当然,这类事情有另一种说辞:靠神明来解决问题,祭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