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三章 ICM上的华国声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零三章 ICM上的华国声音 (第2/3页)

下今天的收获,安排了明天还是继续分头行动的事宜外,程诺便回到自己房间。

    …………

    次日,大会第二天。

    相比于第一天开幕式时两千多位数学家同时到场,今年活跃在酒店各处的数学家就明显少了不多。

    程诺倒是没有关心少的那群人到底干什么去了,继续按照他的时间表去听学术报告。

    今天程诺第一站去的是偏微分分会场。

    上午这里将会连着有四场四十五分钟的学术报告,足以让PED方向的数学家过足瘾。

    库林教授报告几何分析相关内容,杰迈教授讲述水波方程长时间存在性,古德教授报告关于几何测度论在线性PDE奇性分析中的应用,迈哈教授对指数以及幂形式非线性热方程在Exp Lebesgue空间中估计的讲解。

    四位教授是目前偏微分方向最顶尖的数学家,程诺也没有错过这次机会,四场报告几乎是一点不落的听完。

    令程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杰迈教授的报告,报告思路清晰,步步推进,先分析问题的难点所在,再解决这些难点。

    例如通过变量替换解决方程非双曲系统的困难,通过考察极限ODE系统改进波动Sobolev不等式的估计,从而获得耗散系统的L-∞模所需要的衰减。

    这些新奇的思路,给予程诺很大的点拨。

    …………

    下午,程诺徘徊在函数论、数论、几何学这三个分会场,听了几位大佬的报告。

    到了晚上,准备放松一下的程诺去听了华国几位邀请报告人的讲座。

    之前提到过,本届共有十八位华国数学家作为邀请报告人,在各自分会场进行一小时或四十五分钟学术报告。

    十八人中,院士三人,教授十五人,其中有六位都担任着世界级名校名誉教授的身份。

    程诺先听的是张平之院士的讲座,作为北大最年轻的一位副院长,张平之院士今年才五十多岁,算是还没有过进行数学研究的黄金年龄。

    同时,张平之院士还是长江学者的获得者,在国内数学界的声望比方若愚教授还要高上一些。

    作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