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三十四章 刘家与刘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百三十四章 刘家与刘衡 (第3/3页)

    美妇人则朝张贺道:“怎么样,服不服?”

    张贺哼了一声,虽说明知输得不能再输了,却碍于面子不想强认,转而反诘道:“前头说刘老弟和我一样,也是头一次听说大夏太子之争的事情,怎么扯到他是哪儿人上面了?这点我又没说错!”

    “啧啧,居然还嘴硬。”劳胖子讥讽道:“你这人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我就问你一句,刘老弟是大夏本地人,你说他知不知情?”

    这下张贺傻眼了。

    是啊,哪有本地人不知道本地大事件的说法?

    “张老哥说的也不算错,我虽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具体的情况,还真不如你们知道的清楚。”刘恒既是打圆场,但说的也是实情,他的确不清楚太子之争里头还有这么多东西。

    “听到了吧听到了吧?”张贺立马一扫颓势,得意嚷嚷道:“这可是刘老弟亲口说的,我说的不算错,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切!”

    美妇人嗤之以鼻,“那是刘老弟给你台阶下,你还真拿鸡毛当令箭了,不害臊!”

    “刘老弟和我们不同。”老洪别有深意,“像他这样的人,一旦有明眼人看见,立马就要飞黄腾达。”

    书生闻言一挑眉,忽而面上闪过一抹复杂之色,“是啊,诸皇子世子,最想招揽的可不就是刘老弟这样的虎将?”

    “到时候刘老弟平步青云,怕是早就忘了咱们这些个同船人咯。”美妇人这话说得幽怨,尤其那“船”字从她红唇吐出,总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谐音字,人人露出暧昧的笑容。

    刘恒心下感叹这些人都是人精,面上抱拳,“我可当不起各位这么高捧,怕摔下来疼。”

    这一路行来实在太不易了,上船时足有数百人,沿途还不断有人上船,每一个上船者都因为太子之争中各方许下的豪言而动心,自觉怀才不遇,然而能活到现在的还不到三十人,这等于物择天竞,自然每一个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别看区区二十六人,人人有独门绝技,眼力也分外毒辣,江湖阅历丰富至极,若是作为仇家,连刘恒都会觉得棘手。好在同舟共济数万里,于这将乱之世经历一次次搏杀,再陌生的同行者都会变成熟识。

    可惜再怎么熟识,却注定无法交心,这等缘分基本生于船上,也将消逝于船上。

    比如说人人都知道各自前往北胡、大夏交战地的原因,却直到今天才随口提起,然后只是打趣调侃,再没有别的打算。没人邀约众人一起投奔某位皇子,从此同生死、共富贵,也没人言及日后再会,甚至没人提起这个话题。

    这时不言将来,意味着交情只在船上,以后各为其主,战场上相逢时谁也不会手软。

    在船上可以患难与共,下了船各奔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江湖。外人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事情,却是老江湖们不用明言的默契。

    至于原因,刘恒很清楚,不仅很清楚,也同样十分认同。此时共患难,不代表将来还能共富贵,不是知根知底的至交,只因一时投缘就想结成生死弟兄,结局往往事与愿违。这样的例子无论古今还是周遭,他们看过听过乃至经历过得太多了,自然不愿在明知结局的情况下重蹈覆辙,与其将来痛苦,不如好聚好散。

    江湖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与无情,可是在老江湖们的心中,他们觉得这种无情,更胜有情。

    进入北胡与大夏战火纷飞的漫长战线,不时有人下船,互道珍重,就此永别。小船从西北边穿行大半个边境战线,来到距离十日城最近的一个渡口,轮到刘恒下船了。

    此时,船客已经越来越少,加上船夫一家三口也仅剩下八人,但规矩还是没变,人们就在船头遥望刘恒下船,踏上码头,然后遥遥互道珍重。

    目送他背影渐渐远行,船上剩下的八人面面相觑,船头儿老洪皱眉,面露疑惑与不解,嘟哝了一句。

    “怎么看样子,是准备去那刘家的十日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