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狗头 (第2/3页)
可是跟我爸爸学过一些古董方面的知识,你看这造型吧还说得过去,但这材质就是铜啊,也没有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也没有包浆。”郑旭东把这个“狗头”拿在手里反复看着也看出哪里有清朝晚期的气象。用古玩行儿里的一句话就是“你这物件不是西周的,是上周的。”这明显也就几十年前的作品啊!
“你用透视眼看一下,这个狗头外面包了一层铜皮,这铜皮是新的。”听脑海里的小爱一说,郑旭东赶紧用透视眼看了一下,果然如小爱所说,这外面就是一层铜皮,紧紧的包裹在这个“狗头”的外面,严丝合缝,就连郑旭东一上手都被骗了,别说是那些老外了。
郑旭东从空间里把那把钨钢打造的“疯狗”军用匕首拿了出来,也许是巧合,用“疯狗”砍“狗头”,还真是绝配!
郑旭东小心翼翼地用“疯狗”的刀尖在“狗头”的脖子下方轻轻地挑了一下,“狗头”外面蒙着的这层铜皮就被“疯狗”的刀尖给挑开了,郑旭东现在用刀已经进入了“心刀”的境界,这是那个台弯姓孙的老“古董”说的,他倒是只觉得刀在自己手中基本上想做什么就能做到什么,他这一刀下去把厚度还不到一毫米的铜皮给挑开了,又没有伤到里面的“狗头”。
他用一只手抓住铜皮撬起的一角,另一只手抓住“狗头”,抓住铜皮的那只手使劲地向外撕扯着,以他现在的力度别说是不到一毫米厚度的铜皮了,就是五毫米厚的钢板都能被他用手撕开。
只用了不到一分钟外面的铜皮就被他撕扯干净了,露出了里面本来面目的“狗头”,果然就像他爸爸所说的,一件具有年代感的文物,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不用看,不用摸,它自然就会“扑面”而来,“扑面”的感觉打的脸都疼!
他知道他爸爸说话爱开玩笑,爱夸张,但这种厚重感确实就能明显感觉的到,那种日、月普照在上面留下的日月精华,还有岁月在上面留下的印迹,那层厚厚的包浆,都仿佛在诉说着“我终于回到中国人的怀抱”了。
原来它就是圆明园的兽首之一“狗首”啊!
说起圆明园的这些十二生肖的兽首,郑旭东还是有些发言权的,当然是他爸爸生前详细地给他说过。它们的诞生要感谢一位外国人--朗世宁,乾隆年间这个外国货在乾隆的耳边不断地吹嘘说法国凡尔赛宫前的水法如何壮观、漂亮,听在耳中记在心里的“十全老人”哪能让堂堂大清帝国的东西还不如一个西方的蕞尔小国呢!这坚决不能忍。
于是乾隆这位好大喜功的“十全老人”就在自己家的园子(圆明园)里拨了一块地出来建造“海晏堂”,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建成。“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并且命郞世宁这个外国货设计海晏堂前的水法,一定要高,大,上,说什么也要比凡尔赛宫前面的壮观,华丽!一定要体现出天朝上国那种万国来朝的气象来!
要不说郞世宁就是个外国货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