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2章 两个洋鬼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2章 两个洋鬼子 (第2/3页)

败类呢?

    不过,这个世界真小,他们再次碰面了。

    Clement说:“苏,先带我们参观一下学校吧。”

    常建、铁文雨两人听不懂英文,陪了一会自感无趣,于是便以工作忙为由离开了,由苏庆知全程负责接待。

    路过教学区的时候,两个美国佬发出惊呼,眼神里尽是不可思议:“哦,我的天呐,你们的教室怎么会这样拥挤?”

    教室里像下饺子似的挤满了听课的学生,课桌上的书本摞得小山似的,这在美国学校简直难以想象,难道这就是中国的教育模式吗?

    苏庆知看着两个少见多怪的洋鬼子,白瞎了在中国混这么久,竟然不知道什么叫“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老实说,如果把中国的学生全部转移到美国学校,我并不认为美国能做的比中国更好。”

    “在目前经济社会条件下,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你们国家那套自由主义式的教学不适合我们。”

    Robert说:“人口众多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你说的也很有道理,但是你们这样一锅煮,抹杀了个性,能培育出真正的人才吗?”

    苏庆知想起后世英国小学引进中国数学教材的事例,不禁笑道:“中国的教学模式属于‘应试教育’,这种模式一直存在着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国家的发展输送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才,这种人才的输送是全方位的,遍布各行各业,这才造就了中国GDP以年均7.5%的增长速度领跑全球。”

    Clement笑了起来:“苏,你很有民族自豪感,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无法培育出诺贝尔奖呢?”

    苏庆知说:“从目前来看,中国教育所走的路子是正确的,至于Clement先生说中国为什么培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想这个黑锅不应该由中国的教育制度来背。”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想这句话可以回答Clement先生的问题:给中国100年时间,等到她彻底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