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7章 HS12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7章 HS123 (第2/3页)

将不会袖手旁观。

    视察期间,塞尔维亚当地政府也给德意志联邦吃了颗定心丸:塞尔维亚作为德国的邦州,将永远尊重与德国的传统关系,不会听信美国与苏联的挑拨与恐吓,并永远服从于埃里克·艾德里安政府的领导。

    美国当然关注着这里所发生的一切,而苏联现在也不便于有什么轻率之举。如今,即便是再来十次土俄之间的类似战争,恐怕也换不回巴尔干地区曾经的局面,更何况以苏联现在面临的孤立窘境,能保住当前的面子都很不容易了。世界没有人为弱者喝彩,苏联现在只能沿着自己规划的前景奋发图强。

    在对德政策方面,美国一直是摇摆不定的,一方面它需要德国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想削弱德国实力,并处处使绊子。从援华的事务中,这一矛盾的心便坦露无遗。

    德国对华厦的援助虽然十分艰难,但仍在继续,麦克斯作为总统特使,一方面处理托特被害的善后工作,一方面与华厦政府之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

    华厦自推翻封建帝制后,经过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建国斗争,虽然现在还只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但是,借助一战结束后有利的国际条件,华厦迅速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之路,也同时对德国抱有了更大的期盼。

    然而,华厦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加上地方武装割据势力盘根错节,现阶段难以突破由农业向工业化的转变。埃里克听到麦克斯的汇报后,一时千头万绪,只得提出仍由美国主导华厦事务,德国愿意做点推波助澜的工作。

    但是,在引进工业技术的前提下,德国忽视了让华厦自力更生的关键,同时,受当时技术来源国的影响,华厦的工业化之路一开始就没有抓住重工业发展的思路。因此,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华厦的工业经济,但却忽视了当时紧迫的军工产业。

    随着华厦局势的不断复杂化,埃里克被迫撤回了自己在华厦的工业技术团队,而更加一门心思地进行国内军工体系的建设。

    战后欧洲的重新布局,尤其是埃里克政府的务实态度,德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坚实工业基础的国家。因此,德国现今的工业进步,也是埃里克等联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