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8 华夏通驻英大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8 华夏通驻英大使 (第2/3页)

会议员们的强烈批评,有人说他口无遮拦,也有人说他在首相的位置上呆的时间太长,已经没有什么新奇的治国理政之策了。

    凡此种种,闹得劳合·乔治灰头土脸,只好将准备对德法两国进行经济敲窄的打算暂时搁置,以此慢慢修复因为国会批评给自己造成的创伤。

    不得不说,康斯坦丁的确非常聪明,德国在一战后不断地踩踏和突破《柏林和约》的红线,但英法美始终未能成功的阻挠和做出强有力的回击,反倒是不断迎合了埃里克许多的大政方针。

    海上突破是埃里克目前的第一大战略,现在的威廉、基尔等港口就象一个个大工厂,除了少量的海军代表外,全都是第一线的产业工人在加班加点地劳动。

    威廉港码头上,土耳其驻德国的军事代表个个都显得特别大方阔绰,全然一副土豪的模样。相比之下,德国的技术员和产业工人就显得寒酸多了。

    按照埃里克与凯沫尔总统的合约条款,土耳其派出了阵容庞大的军方代表团队,分别进驻威廉、基尔等几个大型造船厂,以监督和验收德方生产的舰船,但是,除了整天吃喝玩乐,这些代表们几乎无所事是,于是乎,德国海军家属们在离码头对面不远处开设的军人服务社和夜生活区再次相机对外营业,生意又慢慢地红火了起来。

    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是,这些家属们不再是每天站在海腥味实足的码头边眼巴巴地等待着自己的亲人远航归来,而是天天盼望着那些土方军事代表们过来大把大把地消费。

    莱因哈特·舍尔上将也偶尔光顾一下海军码头的军人服务社,这里不光可以品尝到海鲜的美味,同时也能和他的老部下们沟通思想或是联络感情。这些老将被埃里克成功感化后,都已相继上岗,这样一来,弗兰茨·冯·希佩尔元帅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除了经常视察港口码头的基础建设外,偶尔还能抽出时间去提尔皮茨上将和海宁·冯·霍尔登道夫上将开办的海军军事学校督查和指导工作。

    联邦德国海军军事学校暂时还只是临时性选址,因为初办的时间比较紧,加上土耳其派出的留学学员马上就要进驻,新建海校已经不切实际,因此,师资力量、学习教材都只能因陋就简。希佩尔倒是挺随意,有了提尔皮茨的管理,加上海宁·冯·霍尔登道夫的执教,学校已经可以象模象样地开学了,他觉得非常知足。

    虽然说希佩尔元帅的业务能力并不强,但执行力和亲和力却远非一般人可比,每次从柏林到港口来,他都会找个借口去埃里克那里掏到点小物件,包括茶叶和咖啡,然后送给自己的部下,让他们时刻感受总统和他们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