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五章 侠客行(十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五章 侠客行(十七) (第2/3页)

将部队撤出了二伏的伏击范围,并组织军队对一伏明军的大致位置展开搜山。

    清军有了心理准备,更是得以逼得明军不得不现身,并以列阵而战的方式与明军对决,而非在漫长的山道上突遭袭击而陷入各自为战的死局。当伏击战变成了遭遇战,明军虽说是奋力拼杀,并对清军杀伤甚重,但己方损失却也颇为巨大。

    综合各处史料以及后人的分析来看,清军在磨盘山一战中损失当在八千到一万两千大军,并且导致了包括辅国公干图、辅国公扎喀纳、镶白旗蒙古固山额真沙里布、梅勒章京多博罗横、梅勒章京珲京、梅勒章京代都等上至正一品固山额真、下至正六品护军校在内的十四名八旗高级和中级军官的死亡,伤者更是不可胜数,可以称得上仅次于衡阳和桂林那两次大捷,李定国一生对八旗军军官杀伤排名第三的战役。

    但是相对的,明军也损失了四千到六千大军,甚至就连一伏的主将泰安侯窦名望也殁于阵中。

    乍看上去,明清两军的交换比是一比二,怎么看都是一场大捷。但是清军参战人数高达三万,伤亡一万人也就是损失了百分之三十三的兵员;而明军参战人数只有清军的三分之一,区区一万人而已,同样取中,以五千人计,亦是损失了高达百分之五十的部队!

    明军不可能凭借这剩下的五千兵马去追击清军的两万大军,并且趁势收复整个云贵,而且还是有洪承畴作为后盾的满清灭国大军。只能在清军撤离战场后,他们也不得不迅速地离开了这片区域,根本不敢久留。

    假设,如果清军没有得到那份情报,清军完整的进入了明军的伏击范围。凭着突然袭击造成的混乱、凭着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凭着明军多是云贵子弟在山地作战中的巨大加成、凭着李定国的用兵如神、凭着明军将士们在毗邻国境线的绝境前的退无可退所迸发出的一往无前,只怕清军能够活着离开这片战场的至多也就十之一二吧,甚至很可能会落得個匹马不得还的下场,而明军的损失也绝不会像历史上的那般惊人。

    仅以伤亡而论,伏击战被迫转为了遭遇战尚且能够打出一比二的交换比,若是设伏成功,自当是一场毫无悬念的胜利。

    然而,这一切的可能却因为卢桂生一人的背叛而化作了乌有!

    事后,清廷在灭国大军付出了巨大伤亡的背景下,一方面对参战的各级军官大加贬斥,罚银、降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