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3章 →_→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3章 →_→ (第2/3页)

前辈师者不当为之二,怕后来居上而心存狭窄不惜才反而排挤打压则是无论何种都不当为之最。

    第三点就有点苦涩了,最苦是相思,最远是阴阳。

    当年醴都绿袍之死可谓是他剑道一心结,之前修的是无情剑,并非无情只是不动情,等到后来江湖行,为绿袍终于挥出仙人一剑,再到后来重回陆地神仙境界。

    为情几十载画地为牢,到最后无心江湖。

    这里不是称赞类似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小女子意淫,不过是每段年岁心境不同,但只要是真情,爱之惜之,为之甘苦皆无妨,敢爱敢恨,所做不悔,认清本心才是最艰难的事,所以这个佩服,佩服在他的画地为牢以及之后的离开,此外因情顿悟的境界飞升不过是相辅相成以及锦上添花。

    未曾体会到曹官子怎么占据八分气象,但着实能够感受到侠之大者纵穿一破羊皮裘也有大气象。”

    “书已经完结,撒花→_→但我有预感,后续之作或许就没了!”

    “楼上滚粗→_→”

    “这有点可能哦⊙∀⊙!,毕竟现在李导又要拍电影了,没看到现在新电影正在传得火热吗?”

    “哇,小李飞刀啊!挺喜欢这本书的,到时候一定要支持。”

    “同上。”

    “雪中这本书还不错,已经看完了!不过说起来,好像作者的大都可以,甚至有不少经典,和开创先河的类型。

    这本书人物多、情节大、刻画深、文笔妙。

    有种武侠+战争版红楼梦的意思。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人物过多,难免捉襟见肘,刚开始时还能把出场人物的性格差异化,让各自都鲜活于纸上。

    但中后期作者乏力了,后来干脆把不少高手高手高高手都写成了一种模式,也是徐凤年式经典造型,插科打诨、装疯卖傻。

    比如王大祭酒、白莲先生等。

    情节过大,导致有些地方看得不够尽兴,举几个例子:

    比如牵强。

    有些人物莫名其妙架空而来。

    比如关键一战死了很久的洪洗象魂魄出现。

    比如头重脚轻。

    徐凤年北莽行的过程中,其实也写出了董卓很丰满的性格,让不少人都喜欢上这个人物。

    但进入战争状态后就把北莽人物生活的一面屏蔽掉,笔墨都在北凉人物上了。

    比如断片儿。

    像一开始洛阳要拉徐凤年去逐鹿山,后来不了了之这种情节处处可见。

    比如语焉不详。

    飞升成仙人、仙人垂钓人间、仙人之争等都写得云山雾罩。

    过于故弄玄虚,对不起作者一开场那么脸着地的自黑笔墨。

    有缺点自然有优点,还不少。

    人物刻画深。

    这个大家有目共睹→_→不少小人物都有出场还有台词……前期很多诗词是作者自己写的,文笔才气都在里面了,不过话说回来,以作者的文采,好像也只是小意思嘛?

    毕竟李导的诗词之经典可有目共睹的。

    听说最近有人提议把李导的诗词放进教科书里。

    确实牛掰→_→

    不过能让我从头到尾看完,也算不易。

    很好的一部。

    瑕不掩瑜。

    赞。

    可以说,作者的这部雪中,就像一杯茶,刚入口很浓,苦涩厚重,再入口变得温和醇香,最后品着淡淡清香。

    看雪中焊刀行一目十行只看结尾这种行为无疑是暴殄天物。

    虽然这茶不够完美,比如结局其实少了些回味,中间过程有各种不足。”

    ……

    “雪中焊刀行的结局,在我看来,既不完美又太完美了。

    不完美在,北凉两次大战共战死三十余万人,左骑军、右骑军、铁浮屠、白羽轻骑、两只重骑军、龙象军等等都打没了或者不成建制,清凉山上有三十三万块碑,然而清凉山徐家王府却没有了。

    离阳皇帝还是姓赵。

    凭什么?

    不完美在,褚禄山、袁左宗结局到底如何?

    死没死?

    花魁鱼幼薇终是没有和徐凤年在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