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6章 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6章 唉:-( (第2/3页)

一定要回来一次,住几天,否则我只觉早已倒下去,早已发了疯。”

    双双于他,更像是个可以停靠的港湾。

    这首歌先用一段老旧的唱片引出故事,唱片里的人声让人倍感荒凉与无奈,像是戏子悲哀的叹息。

    时光来覆去,戏台下的观众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是无人再懂当年景。

    最后一句“还有谁陪我痴迷看这场旧戏,还有谁为我而停谁伴我如衣”的喃喃细语与开头相呼应,满座衣冠无相忆,

    所以说,这是一首有故事的歌,在情绪的不断加强中给我们冲击。

    那怕听完整首歌,也是唏嘘不已,半生痴守不过是戏里戏外的一场梦罢了。

    即使没有听过故事背景,单凭歌词也能猜到六七分了。

    所以哪怕李旭升已经唱完了这首歌,眼见两女眼睛都带有累点了!

    ……

    王芸也没在意形象,抹了把眼睛,道:“突然觉得这种曲风的歌曲好伤感啊!”

    在这里,华国的古风圈子也只能算是小众。

    因为时代的变化太大了!

    不过有一点较好的地方就是,因为李唐的原因,也导致了人们对于这些古风作品有很大兴致。

    但也造就了他们对这种类型的作品比较苛刻。

    如果只是一般作品,他们基本不会想看或者想它的。

    毕竟现在因为李唐的原因,古时的韵味和风格都保存得很好,所以大家对古风的要求自然就高了!

    而李旭升听到王芸这么说,也不禁道:“现在的古风歌曲不都是这样吗?”

    “好像也是!”王芸想了想,就点头道。

    “不过旭哥,都说每一首歌的背后,都有那么一段故事,那刚才你唱的那首歌是说什么啊?”

    王芸有点好奇问道。

    虽然从歌词表面能够感觉到一点,但她确实喜欢这歌曲,所以才问了出来。

    “什么故事其实从歌词中也能大概分析出来。”

    李旭升顿了一下,继续道:“而这首歌曲是以听故事人的角度演绎的,词中口口声声说着“他”,因为这个戏子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狐离跟河图在说故事、我们在听故事,但我们永远无法融入他的世界;他不会以“我”的角度告诉我们一切,因为他无法辨清这是戏里还是戏外。”

    李旭升似乎职业病犯了,因为他现在在华影学院教学的时候,就喜欢一本正经的讲道理。

    “衰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声笛。枉将绿蜡作红玉,满座衣冠无相忆。时光来复去。”

    这段感觉像是此时此刻说故事时戏子的状态,也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

    “衰草”即枯草,“晚晴”指傍晚雨后初晴。

    后面一个分句中“半城柳色”和“衰草”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大概是初春时节的样子。表现了戏子的心情,“半声笛”音伴着初春时分,却都不能入他心。

    戏子“枉将”戏台与人生演成一梦的比喻。

    而后面的那句“满座衣冠无相忆”也正好迎合了这一点,台下满座终没有他心中的那份痴念。

    “时光来复去”戛然而止,故事正式开始。

    “斜屏半倚拉长了光影,重彩朱漆斑驳了画意。一出纸醉金迷闹剧,一袭染尽红尘的衣,唱罢西厢谁盼得此生相许。”

    这里的“光影”和“画意”都有修饰词做情感限定,戏台上的屏风斜立半倚而映在地上的光映也被拉长,“重彩朱漆”应该是指演员脸上的浓重油彩,油彩依然光鲜耀眼却在脑海中“斑驳了画意”。

    而他与军官演了这出乱世闹剧,从此他那身广袖戏服便染尽了红尘。

    《西厢》唱罢,戏里的美好爱情打动了他,他便痴痴幻想自己也能有一段“此生相许”的爱情。

    “灯下的影粉饰着回忆,老旧唱机轮回了思绪。一封泛黄褶皱的信,一支勾勒眉角的笔,花腔宛转着应和陈年的曲。”

    “粉饰”一词不只是在说戏子,对于回忆似乎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自欺欺人,只不过这“灯下的影”曾见证过他的回忆。

    我想那“一封泛黄褶皱的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